大卫·鲍伊去世了。
这位来自于英国的著名音乐人、演员、画家在和癌症搏斗了 18 个月之后去世。在他黑白灰三色的官网上,这条消息静静地悬挂着,与他本人留在这个世界上华美、艳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70 年,大卫·鲍伊发行了他的第三张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在专辑封面上,他留着长长的鬈发,穿黑色长靴和丝缎长裙,胸口低开,只用两枚褡扣系住,看上去妩媚而又性感。
这个造型的灵感来自于他的妻子安吉拉·巴纳特。虽说是他妻子的主意,但是这似乎点燃了大卫·鲍伊内心中的热情。从那时开始,妩媚性感、雌雄莫辨就成了大卫·鲍伊最独特的标志。
你大概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造型会引起多大的争议。在为这张专辑做宣传时,大卫·鲍伊多次穿着这条裙子出席各种媒体场合,结果有无数人因此而批评鲍伊,他们挖苦他、嘲笑他、甚至是威胁着要杀死他。
对于嘲笑的声音,大卫·鲍伊表现得十分冷漠。“在得克萨斯,一个家伙拔出枪并叫我娘炮,但我认为那条裙子看上去好美。”
1972 年,大卫·鲍伊发布了他新专辑《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并且开始为这张专辑举办巡演。
巡演的第一站选在在距离伦敦市中心大约 11 英里的 Tolworth 的一家酒吧里。出现在台上的大卫·鲍伊看上去像是换了一个人。他染着红色的头发,穿着一套黑白灰色的几何图案的套装,灯光打在他白皙的脖颈之上,显得分外妖娆。
这个形象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Z 字星辰 (Ziggy Stardust) 。你可以把 Z 字星辰看做是大卫·鲍伊创造出来的一个形象,也可以把他看做是大卫·鲍伊的一个人格。
Z 字星辰火了。尽管和传统的审美格格不入,但是人们还是对他趋之若鹜。英国作家杰克·阿诺特这样评价大卫·鲍伊:“你知道,整个 20 世纪 70 年代都很沉闷,只有大卫·鲍伊表现抢眼,我认为其中蕴涵着一种感受:如何做你自己?这就是我接纳他的原因。”
演员安·马格努森的评价则是:“他就是那个把我们这些美国乡下孩子领到迪士尼乐园的花衣魔笛手,并将迪士尼重新构思成性欲过盛、令人炫目而又很现代的天穹乐国。”
总之,在那个年代,大卫·鲍伊所代表的就是一种自我、自由的精神。这大概是每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的追求。
就这样,大卫·鲍伊一举成名。为专辑做举办的巡演从英国开到美国,甚至还去了日本。两年的时间内,连续演出了超过 150 场。
同 时,大卫·鲍伊也开创了摇滚乐当中的一个新流派。华丽摇滚 (Glam Rock) ,或者称为闪烁摇滚 (Glitter Rock) ,他们的主唱和乐手都拥有模糊性别界限的装扮,音乐也呈现出华丽而戏剧化的风格。这种风格也影响了许多其他的乐队,比如山羊皮 (Suede) 、皇后乐队 (Queen) 、以及枪炮与玫瑰 (Guns N’ Roses) 等等。
大卫·鲍伊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局限在音乐领域。当你看见他那些性别模糊、但又华美艳丽的服装师时应该就能想到,那些时尚设计师们必然会为之疯狂。
Ian Buruma,美国巴德学院的教授,在一篇名为《大卫·鲍伊的发明》文章中曾经引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大卫·鲍伊说:“我的裤子改变了世界。”一位带着墨镜的时尚人士说:“我觉得,你的鞋更能改变世界。”大卫·鲍伊说:“确实是。”然后他哈哈大笑。
如 果翻看一下这两年的时装,你会发现大卫·鲍伊无所不在。Jean Paul Gaultier 的 2013 春夏系列中有这样一个造型,橙色打底的连体衣上修满了彩色的星星,袖子则只有左半边,裤腿只有右半边,还做成了渔网的形状,再加上标志性的蓝色眼影和红色 短发。这分明就是一个翻版的 Z 字星辰的造型。
图片来自《外滩画报》
又比如 2010 年 Givenchy 的春夏女装系列中,有一件几何纹样的黑白条纹宽肩外套。这也让人联想起 1973 年初春,大卫·鲍伊的那件经典黑白条纹西装。
“鲍 伊改变了人们 1970 年代,1980 年代,甚至是 1990 年代的着装风格。他为流行定调。亚历山大·麦昆、山本宽斋、德赖斯·范诺顿、让·保罗·高提耶等人都受到过他的启发。” Ian Buruma 这样写道。也许,在他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再加上一句,直到今天大卫·鲍伊的着装依旧影响着我们的流行。
Z 字星辰,雌雄莫辨,华丽摇滚。这些是大卫·鲍伊赖以成名的东西,但他并没有停留于此。“在许多方面,鲍伊就代表着时尚的本质:总是有别于当下,永远进化着。”这是《时代》杂志给予大卫·鲍伊的评语。
1974 年,大卫·鲍伊推出了自己的第八张专辑《Diamonds Dogs》。在这张专辑中,大卫·鲍伊尝试了一部分灵魂和放克的曲风。1983 年的专辑《Let’s Dance》和 1984 年的专辑《Tonight》又带有强烈的流行和舞曲风格。大卫·鲍伊的传记作者 David Buckley 这样写道:“(他们)充分吸收并且激活了流行世界中的原型。”
回溯大卫·鲍伊 40 年来的音乐风格,可以看到他的音乐横跨华丽摇滚、艺术摇滚、灵魂。放克、朋克、硬式摇滚、舞曲、朋克、电子乐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大 卫·鲍伊的时尚也和他的音乐一样不断的进化。1973 年,鲍伊在一次演唱会上宣布,Z 字星辰死了。一年多以后的《Young Americans》专辑里,大卫·鲍伊以“ 瘦白公爵” (White Thin Duke) 的形象出现。他梳着一头妥帖金发,穿着白衬衫和西装,打着松松垮垮的领带。
2013 年,在伦敦的 Victoria and Albert 博物馆中举办了一场名为《David Bowie Is》的展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大卫·鲍伊的服装。
1980 年娜塔莎·科妮洛弗为大卫·鲍伊设计了一套超现实主义渔网连体衣。1997 年亚历山大·麦昆则设计了异常“哀伤”的米字旗礼服呢大衣。还有水手服,“东京波普”风格黑胶连体衣,斗牛士披风,土耳其玉色靴等等。展品琳琅满目,很难让人觉得这是同一个人的服装。
如果你现在还想欣赏大卫·鲍伊的“时尚”,那么他出演的那些电影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他 最著名的电影是 1976 年的《天降财神》。在那里,大卫·鲍伊饰演了一个降落到美国领土的外星人,起先很富有,后来被美国政府软禁在一套豪华公寓中,沦落为迷恋电视、顾影自怜的 酒鬼。在电影中,大卫·鲍伊的亮点并不是他的表演。谢天谢地,这说明在那部电影中的大卫·鲍伊是他本真的自我,在那里,他的的形象、肢体语言、以及拿腔作 势的天分可以被看做是大卫·鲍伊本人的翻版。
在 1983 年的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中,大卫·鲍伊出演了一名在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英国军官。在这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影片中,大卫·鲍伊和出演日本军官的坂本龙一拥有了一场不合时宜但最终以悲剧告终的感情。
在 所有和大卫·鲍伊有关的影片的当中,《天鹅绒金矿》是不能不提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号称是大卫·鲍伊的传记电影,但是大卫·鲍伊本人并没有授权,在看到电 影之后也十分生气。从这部影片当中,你大概可以看出大卫·鲍伊身上的矛盾——他眼中的自己和外人眼中的大卫·鲍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形象。
也 许大卫·鲍伊身上最矛盾的还是他的性取向的问题。在 1972 年的一次采访中,大卫·鲍伊宣称自己是同性恋。然而 4 年之后,他又公开表示自己是一名双性恋。但到了 1983 年,大卫·鲍伊再度澄清说:“宣布自己是双性恋是我犯过的最大的错误。我一直都是一名深柜异性恋。”
这 种摇摆不定的说法让人困惑,但是也许我们并不应该指责大卫·鲍伊。因为对于他这样在“不断进化”的人来说,他也在不断的探究自己的内心,从而理解自身。用 David Buckley 的话来说,“也许正确的说法是,大卫·鲍伊从来不是同性恋,也并不一直是活跃的异性恋……他只是在实验,或者是出于纯粹的好奇心,或者是出于对于叛逆的尊 重。”
即便如此,为 LGBT 争取权利的人们仍然应该感激大卫·鲍伊。作为公众人物的他大胆地“坦白”自己的性取向,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推动着性取向和性别身份认同的平等。
事实上,也许从大卫·鲍伊在为第三张专辑拍摄封面照,并且穿上丝缎长裙的那一刻起,他人格中所蕴藏的矛盾就再也无法掩饰了。
但恰恰是这种矛盾才造就了大卫·鲍伊的音乐,他雌雄同体的形象,他的电影,以及他充满魅力的丰富人格,也因此被人们所铭记。
R.I.P. 大卫·鲍伊。
(实习记者谢宇程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