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上网看文章的时候,看到一篇大哥的文章,内容是讲述一个父亲在女儿快上小学年纪的担心。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看过《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电视剧中赵薇扮演的妈妈为了让孩子不比别人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让孩子上重点小学。
事情发生在北京,北京的房价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学区房就更不用说了,可能花费数百万只是为了购买一个能落户口的破旧平房,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哪个家长不会倾尽自己的所有呢?
文章中并不是担心没有经济能力负担学区房的离谱价格,而是担心在北京这么一个城市,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北京的雾霾相比较以前要好了许多,但是依然存在,想想每天上下学孩子都要在这其中穿行,哪个父母不会担心呢?
或许有个办法可以解决——趁着孩子没有长大,逃离这个大都市,去上海、去深圳——哪怕房价依然贵的离谱,但是能让孩子在蓝天下畅快的奔跑不是吗?可是——爸爸妈妈的工作怎么办?在新的城市落脚意味着整个家族的迁徙,高额的成本谁来负担?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在准备生一个健康二胎宝宝的同时是否也意味着要做好财务准备呢?或许爸爸妈妈们的收入可以负担二胎的支出,或许还有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们帮忙。但是当孩子大了,大学毕业准备大展宏图去创业,爱情甜蜜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爸爸妈妈们的腰包还有多鼓?这一切都是在无病无灾的前提下,哪怕家族里有一个人患上大病,对于整个家族将是灾难。
是的,灾难,好比资金链突然断裂的公司一样,可能会倾然倒塌。有的人说,患大病的概率太小,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我们总是这样,坏事的概率小,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买彩票的概率更小,但我们还是会觉得“万一”天上掉馅饼。
说到这里,爸爸妈妈们是不是要在二胎之前考虑下做一个理财计划呢?银行?股票?还是保险?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缺点。相比较而言,我还是觉得一定情况下,保险应该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保险具有强制性。不管是银行存款还是别的,都是我随时可以取,随时可以存,保险不一样,它要求你每年按照合同缴纳费用,对于一些花钱没有概念的新婚夫妇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其次,保险具有增值功能,一般情况下,保费到期后,都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当然,内地和香港的保险这种收益是不同的,香港保险的投资市场更广,收益也就比内地要高一些。最后,如果真的天有不测风云,爸爸妈妈有人得大病,重疾险的赔偿能给家人提供治疗费用,也就无形中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当然,上述一切情况只是我瞎扯淡,我真心的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每个宝宝都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