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颜丙燕:不把演戏当做赚取名利的手段,才能保持旺盛的创作心态

“有时候我也说,老天爷既然没有给我成家的机会,我就占着这个便宜,尽可能地拍一些像样的戏。”

颜丙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今年第15届长春电影节的展映单元,观众有机会能够看到2008年入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牛郎织女》。颜丙燕作为这部从未在内地进行过公开上映过的影片的主演,也来到了长春电影节与观众见面。

在参加长春电影节的活动“女性影人会客厅”时,她对界面文娱记者表示,自己并不是一名“典型”的女性演员,因为自己并没有经历结婚生子的过程,没有体验过离开这个圈子后,过几年再回归的一个过程。“最大的问题在于电视台、平台,包括制片人、投资方不再认你了,因为你有几年不再荧屏上出现,大家就把你忘了。再回来有些东西需要恢复的 。”

不过这名曾获得过北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华表奖最佳女演员等奖项的女演员,却透露自己在2019年完全没有开工。

《牛郎织女》剧照

产量低是颜丙燕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之一,这也是她进行主动选择的结果。在她看来,近些年大量热钱涌入影视剧行业当中,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钱的投资方一定要拍商业片,文艺片不赚钱成了反面教材,选演员也会选商业价值很强的演员。而且资本影响太大,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这也导致我这样的演员肯定得停工。”

在整个2019年,她都完全没有开工,她也没有拍广告、参加商业活动、参加综艺节目。她自嘲地认为这是属于她的一个机会,“对其他很多人来说都不行,上有老下有小,很多戏就得拍,得赚钱。老天爷既然没有给我成家的机会,我就占着这个便宜,尽可能地拍一些像样的戏,目前有这个条件。”

这也让不少观众发现,颜丙燕过去的角色常常十分“分裂”。既在许多带有地下气质的作者电影中出演一些徘徊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也会在不少主旋律影片中以官员、警察等非常伟岸、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她自己看来,这正是演员职业的乐趣所在。“这就是我工作的乐趣所在,就是要去呈现(不同的角色),能呈现的角色差距越大,自己其实越快乐,这个工作越有趣。选剧本的时候,我也会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有差距的角色。”

《万箭穿心》剧照

不要将演戏当做赚取名利的手段,是颜丙燕至今依然保持在表演上与自己“较劲”的方式之一。她认为只有自己每次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完全客观地检索自己,带来一个良性的循环。”

但对一名演员来说,在整个作品的呈现中,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颜丙燕也表示,因为剧组几百号人在拍摄的过程中几乎无法避免出现什么意外,所以就算自己再跟角色、跟剧本较劲,也不可能让每部作品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她也在多年的经验中,找到很多尽可能避免出现问题的方式。“我会要求围读剧本,这是大家去热身、去相互了解的好阶段。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合作方?一开始入行什么都不选,逐渐开始得跟导演聊,看对手演员是谁,摄影老师是谁,哪个部门出状况,下部戏就会注意。这个行业身在名利中,离名利和钱太近了,稍微动点不正常的心眼,可能感觉能一步登天。但这种捷径和诱惑,其实都是万丈深渊,一脚踏出去感觉自己在飞,其实马上就摔死。”

“女性影人会客厅”中的颜丙燕

界面文娱对话颜丙燕:

界面文娱:这次你带《牛郎织女》在长春电影节进行展映,这部2008年的片子,在当时和现在两种不同的舆论环境下,表达的东西也不一样。你会觉得片中表达的女性力量和对家庭的理解,放在当下看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颜丙燕:这个电影到现在也不过时。因为现在也有这样的一个层面的人群,他们也是在进行这样的生活方式,还会有类似的选择和类似的经历。女性对于家庭,如何在家庭当中内外兼顾,又去支撑老公、孩子,还要跟上社会的脚步,与他们共同成长。可能从表面上来看,女性的负担会更重一些。男人是另一种负担。男人跟女人就像两种不同的生活,特点不同,男人有力量,女人更细腻,生理结构也不一样,所以在这个空间中的生存方式也不一样。各人有个人的苦,各人有个人的难,我们如何去面对生活当中的苦难、如何去解决问题,(这部影片)可能(带来)一些启发。

而且那个时候20岁的观众与现在30岁的观众,可能看到的也是有发展的感觉,因为年龄段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成长了,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对男人女人、对婚姻、对爱情的认知都成长了。那个时候的20岁的观众,跟现在20岁的观众都是不一样的,肯定也是不一样,因为社会发展了,他们没有之前那些经历和大环境的感受,是一个全新的认知。

《牛郎织女》剧照

界面文娱:现在的女性对比过去,对家庭的理解可能也不一样。甚至可能男女之间一部分的分工也变得模糊了。

颜丙燕:更放松一些、更自由一些。还有就是城市感,《牛郎织女》写的是劳动人群,是男耕女织出卖劳动力去生存的人群,他们跟城市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城市的艰辛可能是另一回事。片中的人纯靠体力,比较直接,他们面对感情也很直接,那个男的说走就走了,不走就活不了。可这两个女人也各有难处,只不过面对生活的时候,她们坚韧的呈现方式不一样。张一演的大萍面对生活的艰辛,是用一种很笨拙、很朴实的方式,一点点地往前走的。我演的张海丽是更老练、油滑一些,她年龄也更大,她的感受就更丰富一些,实际上她们承受的东西是一样的。

界面文娱:你也参加了长春电影节的“女性影人会客厅”活动,作为获得过多个奖项的知名女演员,你在工作中的状态是怎样的?

颜丙燕:其实我不是很典型,因为我没结婚没生孩子,没有去经历过生产之后的复工过程。那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我身边很多朋友,她们真的生完孩子后才发现,怀孕生孩子并不是想象中一年多的事。会发现孩子从你肚子里出来后,你就很难轻易地再放下,会想得让他多吃一段时间奶,不放心现在交给保姆或者老人。这一拖基本上就弄个三五年。

最大的问题在于电视台、平台,包括制片人、投资方不再认你了,因为你有几年不再荧屏上出现,大家就把你忘了。再回来有些东西需要恢复的,如果你之前已经是很成熟有名的演员,这个恢复期其实很苛刻的,观众只看结果,下个戏如果不好看可能就不看了。你看很多人生完孩子就不再出来演戏了,顶多参加活动什么的。

我前两天还在开玩笑,我去年一年没有开工,因为我产量特别低,不看到“要命”的剧本我不接,我就说早知道去生个孩子。不过其实真不一样,虽然我一年没工作,但我一直还在前进,我还在不停看剧本,说不定还会看到去年没接的戏今年还挺火,人家可能还拿奖了。你还是在跟着往前走的,如果真去生孩子,就真的进入另一个空间了,再想回来很难。

《爱之初》剧照

界面文娱:虽然没有经历这些,但你也是不断在行业中感受行业的发展,就算去年一年没开工,你也能敏锐地感受到行业中的变化。

颜丙燕:对,你一直在跟着时代不同地变化,去感受。比方说前几年经济发展飞速,一些热钱进来,资本对创作的这种影响是非常大的,达到了已经影响创作本身了。这种情况下,像我们这种演员是特别有感受的,因为我不拍广告,没有商业活动,我也不参加什么综艺节目,除了演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资源,因为那些跟我没关系,我也不会去弄,很尴尬,所以我干脆就不去弄。在前几年来说,我这样的人就会产量特别低,所以我为什么会去年一年不接戏。

其实特别理解,拍商业电影,有钱的投资方,一定要拍商业片,大家不爱拍文艺片,一说文艺片就感觉成了反面教材。为什么?因为文艺片不赚钱,所以大家要拍商业片,很多文艺片都不敢说自己是文艺片。所以他们去选演员的时候,一定会选商业价值很强的演员,有很多演员一边演戏,一边唱歌、一边做商业活动,有很好的宣传资源,人家勤奋才有这些。如果我是投资方或导演,我可能也会选他们不会选颜丙燕,我得赚钱、对票房有保障,所以我特别理解,这是一个过程。

资本影响太大了以后,导致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原本专业性很强、学三五年都未必明白的专业,变成了路人甲乙丙都敢做的事,就很可怕,导演是多强大、专业性多强的职业。这也导致我这种演员肯定得停工。从前期到最后几百号人所有才华和努力都承担在导演一个人身上,你能不能行?一个路人都敢,胆子太大了。我不能接受,反正我没结婚、没孩子,我就养一个老爹还不太费钱,我就少挣点也过得去,就无所谓。

《阳光下的法庭》剧照

界面文娱:这也算是你的一个主动的选择。

颜丙燕:对,对其他很多人来说都不行,上有老下有小,很多戏就得拍,得赚钱。有时候我也说,老天爷既然没有给我成家的机会,我就占着这个便宜,尽可能地拍一些像样的戏,目前有这个条件。也许哪天我突然结婚生子了,我也就不挑了,也没得挑了。

界面文娱:其实根据你的不同作品,不同观众对你的认知也有很大不同,中年观众可能很多看到的是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角色,文艺青年更多是在作者性艺术片中认识你,你怎么看这样的略有分裂的感觉?

颜丙燕:很多人问我,说丙燕你特别分裂,演得电影都是文艺片,飘荡在地下边缘,差点要掉下去的那种(笑)。可你演的电视剧都是主旋律,感觉好像应该不是一种类型的演员去做的。我说这就是我工作的乐趣所在,就是要去呈现(不同的角色),能呈现的角色差距越大,自己其实越快乐,这个工作越有趣。选剧本的时候,我也会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有差距的角色。

界面文娱:是不是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心态?

颜丙燕:怎么保持旺盛的创作心态?其实是不要把它当做赚钱和赚取名利的手段。为什么我什么(别的)都不参加?不是说那些不好,也不是说人家是不对的,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是选择一种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工作。我这个人情商和智商,都局限在我干干净净、老老实实去做我的这份工作,才能把它做好,我才能感到有趣,我才能越来越爱它。因为我矫情(笑)。比方说为了钱拍了一部戏,这个角色没什么感觉只是给好多钱,你去了以后发现也能完成,就是没花什么心思、没什么感觉,还给了那么多钱。那下一个又给好多钱,那就去呗。那种状态下你拍戏,你是被动的,想着赶紧拍,拍完了还要干什么,或者一会吃饭、唱歌去,慢慢的对工作的热爱就会退化。如果你每一个戏都是很较劲的、要玩命的、汗毛孔张开的,你就会越来越爱它。“这个戏我那么较劲,居然没有演好?我那场戏怎么想的,当时缺心眼了吧?下回我再演的时候必须注意”。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因为你每次达到极致的时候,才能完全客观地检索自己。如果是混过去的话,有太多理由不用自检。没有自检的机会,你也不会爱它了,慢慢它就变成一个赚取名利的一个手段。
 

《盛先生的花儿》剧照

界面文娱:但其实一些在剧本阶段看上去很不错的角色,作品在创作、拍摄、制作中会出很多问题,导致最终结果与预想相差很远。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演员你有什么方式进行“补救”?

颜丙燕:这得看情况,一个剧组几百人,不能你一言九鼎,要尊重导演、尊重合作者和工作人员。我会提建议,然后我前期的工作时间很长,我一个是要准备自己角色需要的技能,再就是我会要求围读剧本。我觉得围读剧本是大家去热身、去相互了解的好阶段,每个演员能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导演需要怎么样,大家谁有意见谁来举手,最后结合所有人好的意见再去调整剧本。

当然拍戏的过程其实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变化,有时候会出现不可抗力。有时候观众会说,颜丙燕你选剧本这么矫情,怎么会接这样的戏?我不能说这个当中发生过什么,有时候发生的比剧本里面好看的多。会有很多狗血的事发生,尤其是拍摄过程中会发生10个脑袋都想不到的事,不得不改剧本,甚至当时就换演员,每天都有不同的状况。所以每个戏拍完了都挺辛苦的。观众说不好就不好,我们也知道不好,但我们也知道很多问题没法杜绝。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合作方。原来大家一开始入行什么都不选,觉得做好自己就行。逐渐开始,得跟导演聊聊,看对手演员是谁,摄影老师是谁,逐渐开始(会变得),每个戏哪个部门出状况了,下个戏就会注意了。发展到最后都会问这个投资方拍过什么,这就是为什么越拍事越多,其实是你(遇到过的)状况多,为了避免因为其他状况影响到作品本身。这个行业身在名利中,离名利和钱太近了,稍微动点不正常的心眼,可能感觉能一步登天。但这种捷径和诱惑,其实都是万丈深渊,一脚踏出去感觉自己在飞,其实马上就摔死。

那天也聊到,说这个疫情真的是一个很大的灾难,尤其是对影视界来说,我们现在只能站在这个基础上,去试试往好的方面看,似乎相对也冷静了下来,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不太懂这行的就不太敢做了。现在能做的,就是我们去把这个废墟收拾干净,从头去让专业的人去做。现在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就看我们如何去保持影视剧的专业度和职业度,如何去继续发展。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