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信托:是蓄势待发的黑马,还是曲高和寡的自嗨?

你要在“服务信托”的基础加点什么东西。

来源:视觉中国

不要鄙视服务型业务,不要把主动管理简单理解为就是放贷款(同样也不能理解为就是投股票、债券),这是新时期信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基本修养。

服务信托是大势所趋,监管给出的这一概念,字字千金,可以装得东西很多。资金信托、服务信托、慈善信托的三分法,意味着一旦被认定为服务信托,可以不受资管新规约束。

信托公司也不要再叽歪没专属业务了,以后服务信托就(算)是。

监管和行业都有共同的诉求,就是把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升级为服务信托。我在《努把力,把通道干成服务!》阐述了这个道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服务信托,苦逼,又不挣钱啊!怎么破?

苦逼,又不挣钱,还用说?三岁小孩都知道。但凡是服务,哪个不苦逼,哪个钱好挣?换句话说,凭什么你就要挣钱?就因为国家给了你一张信托公司牌照,就因为你盖了个章?

单纯指望靠信托服务挣钱,本身就是错的。但是服务信托在很多业务中,给了信托公司一块敲门砖,你终于有了一个位置,切入整个业务流程。

我提出「信托服务+」理念,就是你要在「服务信托」的基础+点什么东西,是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运营服务,还是什么?+的那点东西,才是你真正赚钱的。

资产证券化业务就是典型,如果仅仅做SPV,金额多大跟你没半毛钱关系,一单收三五十万都被嫌弃。

如果你沿着「信托服务+」的理念,除了做SPV,你能找资金、做承销,那么就是「信托服务+投资银行」。如果你能和标品固收业务线打通,自己的产品能配一些,那么就是「信托服务+投行+投资」。如果你能控制基础资产,培育基础资产,你就是甲方,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先有资产,才有证券化。

另一个思维路径,是规模、成本、效率,这三个关键词啊,值得反复玩味。任何没法标准化、规模化的业务,可以挣点钱,但是没法成为一门生意。服务信托要挣钱,必须做出规模。怎么做出规模,必须找到一个普遍性的痛点,用信托服务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这话真的不虚。

然后是成本、效率,这活别人也能干,为什么最后归你干。要么你能够提供独特的、差异化的价值,要么就是你成本比别人低、效率比别人高。怎么做到这一点,就是投IT系统。IT系统不是写一堆代码那么简单,其本质是业务流程的标准化,通过IT来固化。

能够标准化、规模化、IT化的机会在那里,我认为应该是围绕信托账户的一系列运用,和各类场景金融相结合。

来源:袍哥书生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