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日前,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发布2020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在上半年疫情影响下,同仁堂仍逆势实现60亿营业收入,营业利润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1.8亿元。
拆分来看,由于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冠疫情蔓延,受防控措施等因素影响,国内零售行业整体受到严重冲击,同仁堂零售门店客流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产品销量下降。但今年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公司营业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同比缩水,均好于一季度。
另外,在线下零售受到冲击的同时,百年老店同仁堂积极切入线上销售平台。同仁堂方面表示,在突发疫情影响到了消费习惯的同时,同仁堂营销团队也加强了维护线上销售平台,对线上运作品规分类定策,实现线上线下收入和品牌曝光率的稳步提升。
2020年上半年,同仁堂依托天猫、京东等购物平台实现母公司37个品规销售1.05亿元,同比增长35.38%。另外,作为疫情下最大的购物季,618集中释放了国内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其中同仁堂与汤臣倍健、可孚、博士伦等成为本届天猫618中销量最高的十个品牌。
在此前国内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版本新冠诊疗指南中,都将中医药纳入其中,公司主力品种安宫牛黄丸也被纳入国家《新冠疫情防治指南》危重患者推荐用药。疫情期间,同仁堂国药还组建了全球新冠肺炎防止专家组,向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发布77套扶正避瘟饮防疫抗疫组方,为世界疫情提供中国方案、同仁堂选项。
此外,“同仁关爱 同心抗疫”行动,紧急动员设立在20个国家和地区的零售终端,设立防疫用药专柜、开设免费在线问诊服务、邮递药品服务等,并向中国境内、中国香港及海外多地捐赠各类防疫产品,有效开展中医药抗疫服务。
即便是在受国内疫情影响严重的上半年,在各项研发活动进度放缓的情况下,同仁堂上半年研发费用也已达4333.54万元。
挖掘产品新功效,加大中药创新和二次研发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一法一纲要”的陆续出台,国内中医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包括同仁堂在内的多个中药龙头企业都不断加大中药创新力度和上市产品二次研发的力度,提高工艺水平等,以不断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顺应现阶段国内消费升级的发展形势。
同仁堂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科研部分整体围绕原有品种二次研发、创新产品储备、名优品种培育,充分挖掘产品科学内涵及潜在价值。
原有中药品种二次研发已经成为中药企业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这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创新驱动中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宏观层面看,二次研发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国内医药产业发展格局看,二次研发能够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药物,真正推动医药行业发展。
而对于同仁堂而言,其具有二次开发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同仁堂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类别,产品储备丰富。这些庞大的品种储备,能够更有效地筛选出合适品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剂型改变,增加适应症等。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方面根据药物功效及疾病发病机理,已经开展了同仁乌鸡白凤丸治疗高尿酸血症药效学研究,明确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特点和效应机制。该研究结果显示,同仁乌鸡白凤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显著,药物在多种动物模型上均表现出较好的降血清尿酸作用。
而另一二次开发的产品愈风宁心滴丸,使用了滴丸这一分解快、吸收快、起效快剂型,有效弥补了冠心病治疗中产品发挥药效慢的劣势,产品上市后销量迅速增长。
在中药创新、中药现代化方面,同仁堂目前已经完成了巴戟天寡糖胶囊Ⅳ期临床及抗抑郁作用机理研究,进一步明确巴戟天寡糖胶囊在广泛人群中、长时间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巴戟天寡糖胶囊,系同仁堂自主研发的中药新药,用于轻中度抑郁症中医辨证属于肾阳虚症。以往国内抑郁症治疗领域长期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西药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近年来也被广泛关注。中国作为抑郁症患者数量大国,现有治疗手段极为有限,为国内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挑战。
作为一款纯中药产品,巴戟天寡糖胶囊作用机理明确,临床效果显著,在防治重大疾病中,凸显了纯中药产品的优势,树立了国内品牌药物形象。
根据同仁堂方面提供的临床数据显示,在纳入2400例急性、400例巩固期、120例维持巩固期患者的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抑郁症发作期的总有效率达70%以上。这一结果为巴戟天寡糖胶囊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科学助力巴戟天寡糖胶囊的学术营销。
而该研究项目近期也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提名,此前该项目已于2015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东城区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
在此基础上,同仁堂进一步挖掘巴戟天寡糖胶囊这一独家品种的潜力和特点,还开展了巴戟天寡糖胶囊联用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抑郁提供了新的用药方案。
助力中医药标准化,满足全球健康需求
近年来随着更多中成药走出国门,标准化成为了关键。中药标准化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的准确和剂量统一,有利于保障疗效的一致性,促进企业制造工艺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同时复方中药药材原料的复杂性、生产过程中管理的薄弱、成品质量要求不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的标准化,而这些差异也让中医药发展饱受质疑和争议。
同仁堂一直不断探索构建中医药的标准化体系,近年来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研究项目,同仁堂已经利用现代化分析技术完成了安宫牛黄丸标准化建设研究,建立了安宫牛黄丸原料从种植养殖到采收及炮制加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规范,突出关键环节建立生产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及半成品标准,完善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成品的质量标准及特征图谱,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有效,也为建立符合国际标准且拥有中药自身特色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原材料的质量同样也是中药标准化的重要一环,同仁堂在十余年前就开始陆续建设原材料种植基地,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原材料种植的中药企业。虽然自产原材料提高了质量成本,但是通过标准化的种植、科学的管理,能够实现自有种植药材的质量可控。
但对于同仁堂而言,其常年生产的400个品种中,常用原材料达几百种,实现原材料完全自给自足显然不现实。但是在外部供应商选择上,同仁堂仍遵循质量取胜,并非仅考虑成本因素。这也印证了同仁堂的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方面介绍,为了明确多个品种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同仁堂股份公司三年来开展了包括调经促孕丸、嗣育保胎丸、安宫牛黄丸、参茸丸等药效学研究及安宫降压丸联用西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为相应产品的用药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支撑,精准定位临床需求,树立中药品牌形象。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多个研究机构给出了乐观态度。西部证券研报指出,公司在2020年可能受到部分疫情有利影响,长期来看品牌力仍较强,对应下游话语权稳中有升。考虑到公司长期的品种品牌优势,给予公司2020年35倍估值,上调至“买入”评级。
自主研发、科研创新正成为这个百年老店的新动力。而在后疫情时代,同仁堂将凭借着其独有的品牌文化矢志做好药,传播国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