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来叠加财务危机,欧洲高校开学季艰难自救

美国高涨的疫情和留学美国前景的不确定性,让欧洲高校对中国留学生颇具吸引力。

剑桥大学。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磬

9月的第一周,伴随着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阴影,不少欧洲国家的大学迎来了秋季新学期。

“感到很迷茫。不知到时候到底会怎样上课。”即将入读荷兰国立综合艺术大学的中国学生艾菲告诉界面新闻。她所修习的艺术专业对现场教学的依赖度很高,学校此前也做了不少努力来保持线下教学的可能。但在来势汹汹的第二波疫情面前,一切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欧洲有数量庞大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尽管多数欧洲国家未向美国那样收紧外国留学生的签证——比如根据是否线下教学来进行“一刀切”——但欧洲的新学期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线上线下,利弊几何

自疫情于2月在欧洲爆发以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停课政策,线上教学成了学校的唯一选择。但随着疫情第一波高峰的过去,是否要恢复线下教学又变成了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目前欧洲大学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全部线上授课、全部线下授课,或者两种结合。

在英国,剑桥大学已表示将所有2021年之前的教学都移至线上,而东英吉利大学则表示仍会保证每周至少2个小时的面对面教学时间。ITV的报道称,约87%的英国大学将提供面对面的社交活动,包括户外活动、体育活动等。在法国,包括巴黎政治学院在内的多所大学已经决定要以线上教学为主。在荷兰,包括莱顿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等主要的研究型U类大学均以决定将教学移至线上,但重视动手能力和现场教学的应用型H类大学却仍有犹豫。

对学校来说,一方面,经过了半年的线上教学实践,经验已经相对丰富、远程也有利于彻底规避感染风险;如果要保持线下教学,往往需要经过政府严格的审批程序。但另一方面,线下教学的效率更高、可以规避网络连线中常出现的技术问题,隔离多时后师生们对于社交联结也有更多的需求,一部分学校仍在寻求线下教学的可能。

“老师和学生们其实都对远程上课感到很疲惫了。”艾菲告诉界面新闻,情况如果可控,很多人都希望能面对面上课。她即将就读的艺术大学有开设舞蹈专业,线上教学效果不佳。但线下教学的问题是,一般的舞蹈教室往往没法按照1.5米的社交距离要求容纳下一个班的学生。学校因此计划:将一个25人的舞蹈班打散成两个班,同一次课上两遍。

在德国,一些大学宿舍里出现了聚集性的感染病例。柏林的学校开学仅两周,就有41所查出了确诊病例。人们担心,大学校园会成为下一个“养老院”——疫情之初,欧洲养老院里的聚集感染夺走了大量老人的生命。柏林市政府称,不会因为出现新病例而停课,但将在校园内引入强制的口罩义务。

在艾菲看来,校园里的感染风险主要不在教室里,而是诸如厕所、食堂等公共空间。因为教室里的座位和人数都经过了计算,大家会有意识地保持社交距离和个人卫生。但在其他公共空间里,人员流动性很大,尚不知道学校将如何设计。

而更多的学校可能会选择“边走边看”——9月先远程上课,看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根据疫情进展,适度、分批地恢复线下教学。

财务危机,自顾不暇

财务危机,或许才是大学急于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的根本原因,也是欧洲高校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今年年初,家住广州的潘德拿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录取通知。当时他不会想到,大半年之后,自己会认真地考虑放弃入学的可能——学校决定将主要采取线上教学、并且不会对学费打折是最主要的原因。

“花很多钱去了英国,但都只是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着电脑上课,那跟Coursera有什么区别呢?”潘德对界面新闻表示。(编注:Coursera是世界顶尖大学的联合网络公开课程项目。)

在潘德看来,出国不只是为了一张文凭,也是去一个陌生环境体验不同的文化、交不同国家的朋友。“课上一起讨论作业、课下一起泡吧开派对”,这是潘德对自己留学生活曾经的想象,但实体课堂的缺失可能会让这些依赖社交联结的活动成为泡影。

潘德还曾期待利用在英国的业余时间,到欧洲各处走走看看。但疫情的不确定性让旅行变得极为艰难。从8月中下旬开始,欧洲多国再次迎来屡日高增的新冠确诊人数,一些曾经放松的封锁政策又被再度拾回。

艾菲和她的同学也表达了同样的考虑。尽管她所在的大学仍在积极争取线下教学的可能,但也并不排除会转为线上。艾菲就读的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实地动手制作物品,使用学校的场地、材料、3D打印机等设备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不再能使用这些设备,同学们就打算呼吁退还部分学费。

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在6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3万名留学生中,超过一半表示疫情影响了他们的留学计划,有超过53%的受访者倾向于将留学推迟一年。

高校不愿意学费打折的背后,正是它们窘迫的财务现状。受疫情冲击,各国政府给高校的拨款大幅度缩水,国际学生数量的减少也加剧了财务困境。

以英国为例,财新援引该国财政研究所(IFS)7月的报告显示,2020-2021财年高等教育行业可能损失30亿至190亿英镑。若损失达110亿英镑,至少13所高校将面临破产风险。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估计,今年秋季学期,各大院校因招生不足产生的学费损失,可能高达25亿英镑。

高校自救,能否奏效

有鉴于此,欧洲高校展开了“自救”,期待留住外国学生、特别是从中国来的学生。

首先是组织包机、接回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在英国,至少有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杜伦大学、利兹大学、约克大学、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索尔福德大学等参与了联合包机的计划,它们与航司合作,将于9月至10月期间从中国将学生接至英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也开始了相关的包机讨论。

其次是提供入学补贴。尽管大多数学校仍在维持原来的学费,但仍有接近四分之一的英国大学将通过各种形式来补贴学生。杜伦大学就选择给不少商科专业的学费打折四分之一;格拉斯哥大学的一个学院给新生每人发放1000英镑、返校生发放700英镑。

再次是允许就近学区上学。法国高等教育署近日公布了秋季学期的卫生防疫要求及相关预案。有些法国大学在亚洲也设有校区,如果中国学生对于法国疫情有所担忧,也可以选择不在法国校区就读。

以及对留学签证提供相关便利。法国驻华大使馆早前宣布,已经在受理中国学生赴法留学的签证事宜。据《第一财经》报道,已经有一些留学生成功拿到了赴法签证。在德国,由于早前的大学宿舍感染事件,政府曾经规定,只上网课的学生将不得入境。但据媒体报道,目前绝大多数德国高校计划采取网课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即使只提供网课,只要学生在签证时能说明在国外无法完成学业,需要去图书馆等,也可获准入境。

欧洲高校对中国留学生仍然具有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持续不退的疫情和留学美国前景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早前宣布,只上网课的国际学生需要离境。这一政策虽然经过美国高校施压被推翻了,但仍大大加重了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不确定性。加之特朗普此前出台过的诸多反移民政策,学业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的前景也充满不确定性。欧洲的地缘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这对中国留学生来说也是一大吸引力。

(艾菲、潘德为化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