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艺术的三个门道

写实画看趣味,印象派看光影,现代艺术看想法。

艺术爱好者常说的“看不懂艺术”,其实大部分都是指现代艺术。对于艺术的欣赏,如果止步于印象派,的确有点可惜。因为从印象派之后,才算实现了从绘画向艺术的跨越与扩张,现代艺术运动是一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

今天我要告诉你的三个门道:“写实画看趣味,印象派看光影,现代艺术看想法。”

01 写实油画:看趣味

米开朗基罗 壁画《创世纪》

欣赏写实油画基本没有门槛,画得像不像、真不真,一目了然。

之所以说写实看趣味,是因为趣味与喜好相关,喜好决定了写实的内容。有人喜欢圣经故事,有人喜欢人体,有人喜欢自己美美的画像,有人喜欢记录身边事,那就各自找乐子去。

达芬奇 壁画《最后的晚餐》

很多人都画过《最后的晚餐》,但是达芬奇这幅是最有名的。

圣经故事的宗教题材,多数是教会的订单,且主要是围绕耶稣:天使报喜、耶稣诞生(朝拜者围观)、耶稣上十字架、耶稣下十字架(哀悼耶稣)。

拉斐尔 壁画《圣彼得与天使逃脱牢笼》

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描绘了天使拯救圣彼得“越狱”的故事,分段式的三个场景,非常生动。

(小)汉斯·荷尔拜因 《亨利八世肖像画》

荷尔拜因的写实技术,堪比照相机,一辈子专攻人物肖像画。这类题材除了看人物的精神气质,更有意思的看服饰。

大卫《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

拿破仑英勇神武的“照片”,全靠大卫的描绘和美化,作为拿破仑的御用画师,他的活干得是非常到位的。

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多数时候是以裸体的姿态示人,这一题材备受艺术家们的欢迎,表现自然的人体美。

委拉斯凯兹《洛克比维纳斯》

这个角度的维纳斯,显得更为温婉和令人着迷,有时含蓄一点,反而给了看客更多的遐想空间。

米勒《晚钟》

作为农民家庭出身的米勒,描画的就是身边是人与事。《晚钟》记录了傍晚农民,在田间地头的日常祈祷,一派祥和的生活气息。

库尔贝《路遇》

库尔贝记录自己外出写生路上,偶遇好友勃吕阿以及其仆人的场景,太过于真实。

02 印象画派:看光影

莫奈 油画《昂蒂布的堡垒》

印象派登场,并成为时代审美的主流,除了主观因素画家们在画室憋了几百年,想出去透透气、画画自然,对古典写实早已审美疲劳了;另一个就是光学理论发现光是七彩色的,照相机、锡管颜料的发明,以及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客观因素。

之所以说印象派看光影,是因为其代表人物莫奈是一个“追光狂人”,他们力求把光隐藏的七彩色画出来,于是他们笔下的自然美景异常绚烂、五彩斑斓。

莫奈《日出印象》

这幅最有名的《日出》,被定为印象派的第一件作品,当时被称为“未完成”、很粗糙。但莫奈这种快速记录真实场景的画法,是绘画的一次巨大解放。

莫奈《圣·阿德列塞花园》

这是印象派典型的风景画,画面绚丽多彩,人与景都很唯美,这种朦胧美挺契合中国人的胃口。

雷诺阿《两姐妹(在露台上)》

笔触轻松、随性,色彩绚烂,只需静静感受,不需赘言。

毕沙罗《春日清晨的杜伊勒里花园》

德加《浴后》

另外,后印象派不得不提,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实在是太有名了,他们不是印象派,而是印象派向现代艺术过渡的重要阶段,被称为“后印象派”,这个名字比较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所以他们的作品不再是看光影了,而是更强调自我。

塞尚《圣维克多山》

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一生画过近 80 次《圣维克多山》。他对绘画进行了巨大的改造,想通过各种概括化的立方体,来表现真实的世界,对毕加索、布拉克的立体主义,产生了很大启发。

梵高《星月夜》

1889 年,梵高在精神病院疗养期间,清醒时创作的《星月夜》,此时他似乎平静了很多,不再那么狂热和焦躁。

高更《游魂》

塔希提岛的原始土著生活,让高更有了最本真的感受。的作品给习惯都市生活的人,带来一种强烈的震撼感。

03 现代艺术:看想法

杜尚 观念艺术《泉》

既然现代艺术是看想法的,那么要想弄懂艺术家的想法,靠猜肯定是不行,需要有人给你一些提示,特别是创作背景,之后再调动感观、发挥想象力,肯定就能看懂。

从内容上,可将现代艺术分为理性哲思类,和感性抒发类。感知能力强的人,对于感性抒发类,很容易 get 到共鸣点;而对于有关哲学、心理学、人性等方面的哲思类,就需要有足够的参考资料才能看懂。

马蒂斯《舞蹈》

毕加索、马蒂斯是现代艺术运动的弄潮儿,他们极大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诱发出各种主义,如雨后春笋;而另一个大师杜尚,则通过一个超市买来的小便池彻底打破了艺术的边界,使观念艺术风靡艺术圈,不仅放开了手脚,更是放飞了灵魂,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熟悉这三个人,再欣赏现代艺术就没有难度。

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

为了标新立异,毕加索从年轻时候去过的妓院,找到了创作灵感,同时也吸收高更、塞尚的艺术元素,再结合非洲木雕艺术,从中汲取原始艺术的营养,终于创作出了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亚威农少女》,将原始的部落艺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

这件作品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五位裸女或坐或站,摆弄身姿,她们的前面还摆了点水果。画面呈平面状,色彩夸张,扭曲的人物状态,怪诞的表现方式,引发视觉冲击。他开始打破之前传统绘画的技巧,确立了崭新的绘画语言。

马蒂斯《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

马蒂斯在 20 世纪初,是巴黎艺术圈的一号领军人物,比毕加索的知名大多了,他与毕加索“亦敌亦友”,在艺术上相互竞争、相互借鉴,共同创造新的绘画语言。

能把自己媳妇画成这样,除了毕加索,估计也就马蒂斯了,用超纯饱和度的颜料直接涂抹,视觉冲击力想不强都难。

杜尚 观念艺术《L.H.O.O.Q》

杜尚直接在《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上,加了几笔胡子,取个新名字《L.H.O.O.Q》(带胡须的蒙娜丽莎,读作 Elleachaudaucul,意为"她的屁股热烘烘"),签上名就成了自己的作品,很具讽刺意味。

杜尚一向敢想敢干,总是做些让人惊讶的事。

蒙克《呐喊》

蒙克由于长期的精神压抑,患了精神分裂症。《呐喊》是他释放精神压力的代表作,无需解释,通过画面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那种恐惧、压抑的心情。(感性抒发类)

夏加尔《我和村庄》

欣赏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夏加尔的作品,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这类作品经常是各种场景的多重组合,犹如梦境一样,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提取出来,独立成为故事。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乘坐死亡》

作为黑人青年街头涂鸦艺术家,这幅作品描绘的虽是两具骷髅,但我感觉是黑人对白人歧视的一种反抗。

博伊斯 行为艺术《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

1965 年 11 月 26 日,博伊斯在杜塞尔多夫的斯默拉画廊,进行了他最激动人心的一次“行为”,《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他头上涂满蜂蜜,盖上金箔,右脚绑上铁板,左脚则是毛毡板。他怀抱一只死兔子,轻轻抚摸,低声悄语,绕画廊而行,向死兔子解释挂在墙上的他的绘画。

随后,又在椅子上坐下来,继续跟死兔子交谈。如此延续了三个小时。观众被隔在画廊的玻璃窗外,只能从外面向里面张望,整个行为因此也变得越加引人入胜。对于行为艺术“不解释,看不懂是很正常的”。

伯恩德诺特·斯米尔德 装置艺术《一朵云》

人家这造的可是真云,经常被国内影视剧拿棉花来替代,虽然也很有意思,但没有斯米尔德造的真云令人惊艳。

 

来源:假装懂艺术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