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控销管理的产品需要品牌和企业知名度带动,但是控销的关键却是通过控销构建渠道和终端的推力,也就是控销属于利益链驱动的渠道终端推动模式,是靠推力取胜的。
眼下,控销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医药企业的选择。
近日,在第十九届中睿医药营销论坛上,康美药业OTC事业部总经理李从选认为,随着医药工业增速放缓,销售压力不断加大,企业在各大终端中规避竞争的最佳策略是不与别人竞争。此外,工商选择性合作的需求加大,国家税票改革及两票制打击逃税行为,个体终端的低价产品不复存在等原因都导致了当前控销热。
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如果把握不到控销的本质,选择这一模式也只是茫无头绪。
因此,必须明确“控”是手段,“销”是目的。
控销本质其实是控制和扩大产品价值链。对终端而言,要通过控制有货终端数量来规避竞争,独享长期利益;对渠道而言,保证利益的前提下,不用和其它渠道成员打价格战;对企业而言,要求销量大、周转快,产品有一定的利润;对业务员而言,必须销量能做大、提成高、或者差价空间大。
“尽管控销管理的产品需要品牌和企业知名度带动,但是控销的关键却是通过控销构建渠道和终端的推力,也就是控销属于利益链驱动的渠道终端推动模式,是靠推力取胜的。”李从选说道。
控什么?销什么?
控销的好处很多,但是不是什么企业什么产品都适合这一模式呢?
在产品方面,广告品牌产品、渠道终端品牌产品、处方药知名度非常高的企业的产品、品牌企业的二线产品等都适合做控销。此外,消费者、诊所、连锁终端都知道,但不完全竞争的流通品种,品质疗效过关、消费者忠诚度高的产品也适合做控销。
在选择标准上,李从选认为控销人员应该更关注独家大病品种、特殊品种、批文少的常用药品种、毛利高的品牌产品替代品、普药中销量最大、品质最好、有企业品牌做支撑的产品、新的增量品类等。
对于控销的品种数量多少最适合,业内看法不同。有业内人士提出,企业要做控销至少要有20-30个产品,并且分为A、B、C三类,以A类小部分特色产品带动B、C类产品销量。李从选认为,团队操作的控销产品在5-20个最好。但如果不是有大品牌的广告产品,20个仍然过多,会导致业务员顾此失彼,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增减。
在第一届数字控销论坛上,通化金马销售副总经理何山则认为,一些处方药为主的企业适合控销的品种较少,操作OTC市场难度会比较大,但是产品少的可以单品操作,不求多而求精。
从选直言,那些没有市场基础、没有产品消费者认知基础、没有团队基础、管理终端渠道能力弱的企业都不适合做控销管理。“控销是项系统工程,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商业公司最适合自己组合产品做控销。”
目前是控销模式威胁大品牌工业,未来市场走向则是大品牌工业成为控销主角。
从临床市场到控销市场
在招标降价、二次议价、临床反腐等政策环境中,处方药为主的企业面临着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医院占用药款,也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存在压力。过去对控销模式并不重视的处方药企业,正纷纷从临床操作走向OTC控销操作。
相较于处方药市场,控销市场不受招标影响,启动市场迅速,回款容易资金周转较快,环节较少,切入市场较快等优势更吸引医药企业。但控销市场也存在品种以多为主,产品受众范围较窄,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空间较少等劣势。
“有过控销操作经验的处方药企业,应该积极向控销转型。其实控销操作与临床操作是不矛盾的,不犯冲突的。”何山说道。
何山认为,临床操作成功的双跨产品,必须要做OTC控销。临床可以带动地级市以上城市OTC,但对县级及以下销售带动不明显,操作OTC是必然。时间成本、零售竞争环境,控制零售市场产品销售渠道及价格是稳定临床销售的必要条件,控销是最好的方式。
习惯在临床市场操作的处方药企业要转到控销市场,何山提到,在操作中应该把握几个关键点:控销是一个全国概念,要有全国控价的能力;产品的多元化及其市场容量是控销团队发展的基础;以产品为纽带,以控销团队为基础,建立层级管理体制及利润分配机制;分析产品,深挖卖点,建立多样化活动与促销模式,最好能建立品牌拉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