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注射器”不够用?供应全球,这些上市企业挑大梁

中国拥有大量注射器产能,但年产量过10亿支的企业寥寥无几。

图片来源: CFP

文 | 拇指医药

继担心疫苗玻璃瓶不够用之后,国外果然又开始发愁注射器也不够用。

7月30日,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一份总结报告指出:“一旦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成功,可能没有(足够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用品……可能出现短缺”。

在此之前,美国BD公司也曾披露过,全美库存的一次性注射器只有1500万支,如果不加速生产,难以应对新冠疫苗接种的需求。

要应对全球几十亿的需求,任何提前的准备都显得不足。注射器虽然简单,但如果在短期内要保证巨量供应,或许会有一些难度。

注射器量大价格低,普通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医院实际采购价格可能才0.25元,是个很小的市场。国内有超过400家企业能够生产这个产品,但上规模的就很少了。

有机构统计显示,年产量超过1亿支无菌注射器的国内企业只有30多家,其中只有10家一线企业的无菌产品年产能可以超过10亿。

而且这其中,大部分企业只是能生产针筒,要组装成一次性注射器,还需要全部或部分外购穿刺针。能够完全生产穿刺针和针筒的企业数量很少,也就意味其中巨大的市场机会。

1

注射器属于低值医疗器械,行业内统称低值耗材。低值耗材包括很多品种,如医用绷带、纱布、棉签等敷料;消毒用的酒精、消毒剂;手术用的手术刀片等。穿刺类耗材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

2019年,医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显示,我国低值耗材2018年的市场规模为641亿元,其中穿刺类低值耗材占30%,占比最大,市场总额约为192亿元。

当然,穿刺类耗材不完全是注射器,还包括了输液针、穿刺针、血袋等。凡是用针头穿透皮肤的大多属于这一类。注射器是其中用量最大的,2014年康德莱上市的时候,弗若斯特沙利文曾做过估计,2017年我国一次性注射器使用量将达到250亿支,市场规模104亿元。

我国几乎没有注射器不够用的可能。而国际上,由于大量生产企业将产能向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确会出现本土生产不足的情况。

此前,国内外舆论都关注过疫苗玻璃瓶短缺的问题。美国想到了生产一次成型的预灌封注射器,来应对玻璃瓶不足。美国国防部和卫生部授权了Apiject公司生产1亿剂这样的预充针。

图片来源:apiject公司宣传材料

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人也担心这种新品种预充针会有副作用,主要是所用的塑料材质是否会与疫苗发生反应。FDA迄今并未批准这种预充针,Apiject的新型预充针只是在设计原型阶段。

美国现在的疫苗包装主流方案是:由国防部出面,向SiO2材料科学公司订购带有玻璃内层的塑料瓶。据称SiO2公司6月份供货4000万个,到9月份能供货8000万个。

SiO2科学材料公司的疫苗瓶,蓝色部分为玻璃层

搁置预充针、改用瓶子装疫苗,这就意味着未来接种时需要用注射器。

截至今年7月,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管理局已经向两家公司下了3.2亿支注射器的订单,要求在明年4月30日前交货。其中一家公司叫RTI,现有年产能为4000万个注射器,其中83%的产能来自中国;另一家公司叫马拉松医疗,是家经销商而非生产商。

占全美市场58%的BD公司也拿到了订单,美国政府向其订购了1.4亿支注射器,要求今年年底交货。BD为此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新建了三条生产线,据称建完后年产能将达到3.2亿支。但美国人建房盖楼的速度实在不敢恭维,生产线建成可能需要12个月。

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管理局已经做过测算,如果RTI公司能在短时间内将其产能翻倍,则到2021年7月,美国本土将能实现注射器生产量2.2亿支:其中8000万来自RTI,1.4亿来自BD。

2

美国在苦哈哈地自力更生做注射器,中国则拥有着大量注射器产能。国内大量的小规模企业充斥市场,这与低值耗材的医院采购方式有关。

我国公立医院的药品很早就实现了省级招标采购,高值耗材也在逐步推广省级招标甚至是带量采购。但低值耗材领域,大量的采购还是以单个医院为主体。

在支付方式上,低值耗材往往不纳入单独计费,而是归入医疗服务中统一收费。例如,大部分省份的医保将“门诊注射”作为一个支付项目,5元的注射费里就包含了酒精棉球、注射器和注射的费用,而不再单独收费。这就使得医院有动力去节省注射器的采购成本。尽管注射器本身不贵,但省下来的都是利润。

目前已经有省份将低值耗材也纳入省级招标采购中。但低值耗材的门类众多,规格也不统一,全国全面实现省级低值耗材招标还有待时日。

当然,能有上10亿产能、具备出口能力的企业,无论到何时都会是市场的主力。

国内穿刺针市场上,康德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2012年公司上市之前的调查显示,康德莱国内市场份额占到22.3%,排名第二的山东威高为15.3%。

康德莱拥有穿刺类耗材最完整的产业链,能做到从不锈钢板材进厂到注射器出厂。康德莱的穿刺针虽然市场第一,但终端产品,也就是注射器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

完整的注射器,国产品牌销量最大的是山东威高,其次是河南曙光健士,第三是江西洪达。

其他拥有注射器产能的上市公司还包括江西三鑫医疗和新三板上市的山东侨森医疗。

三鑫医疗主营业务就是一次性使用无菌注输类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销售模式也是医药行业里难得一见的:由经销商全部买断,企业完全不做市场推广。相当于药品领域的“总包制”。

侨森医疗是一家OEM企业,2016年正式进入BD的供应商体系,客户主要是欧美的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其他还有一些做医疗器械的企业也会有从事注射器生产的子公司,例如新华医疗旗下的新华安得医疗用品公司、恒瑞医药旗下的江苏苏云医疗器材公司等,但产量都不大,生产的产品门类较杂。

从业绩角度看,国内注射器企业只有出口才能实现更大的收益。欧美扩建注射器产能的速度可能跟不上疫苗生产的速度,市场存在巨大机会。

唯一要考虑的是:出口通道是否会一直保持顺畅。

来源:拇指医药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