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鹿角音乐评论
夜半的东京小巷,繁华喧嚣的都市睡去之后,留下的是陪伴人们的深夜食堂。
一道道无关华丽,简单常见的料理背后,是记忆,是怀念,是执着,是希望……在纷繁难耐的世事之中,呈现着最平静的真实,传递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一如铃木常吉的音乐,纯粹的配器和平直的演唱之中却有直达心底的慰籍。
1
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历过日本经济的低迷时期,或是时代使然,又或是性格所致,铃木常吉的人生经历多样而又无章。
原本在出版社上班,在与同事大吵了一架后愤而辞职,厌倦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的铃木常吉选择开了一家轻食店。可以自如支配时间后,铃木常吉也便在那时开始尝试用音乐记录和表达所见所思,在二十五岁左右的年纪,开启了音乐的道路。
或是因为年轻气盛,或是因为想要不同,铃木常吉在上个世纪组成的“肉屋”乐队与其后来的音乐不尽相同,而是融合了城市民谣、新潮电子、东欧音乐等多种类型。铃木常吉先前的Sement Mixers乐队,同样是将多样不同的音乐混合产出,并将SKA音乐传到了日本。
“肉屋”乐队在发行了一张专辑后便解散,而那张专辑名叫《云》,铃木常吉、上野茂都、桑畑茧太郎三人也如云般散迹于天涯。
是独特的时代作崇,更是彼此的命运使然,Sement Mixers乐队在解散后也只有铃木常吉一人坚持在音乐的道路上。
他最终也在游离于各行的经历之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音乐灵魂所在。
2
铃木常吉喜欢音乐,最喜欢的乐器则是钢琴和木吉他,能够缓慢消音是其中最吸引他的缘由,这两件与手风琴一道,演绎出铃木常吉音乐中最熟悉的声音。
能够缓慢消音,听上去与越来越快节奏的大型城市的都市生活相违背的特质,却也足见铃木常吉在多年之后心底对待一切愈发的静谧、坦然、随性。
铃木常吉的音乐总是存在着他的生活与心性,无法排解的烦扰和忧愁似乎在其中自然散去。
《目が覚めた》在手风琴的旋律和断续的节奏中,如同倾倒般将各种美梦过后的情绪反复吟唱而出,仅仅这样,却不禁在脑海映出了梦醒的不情愿和难以消解的烦躁。
铃木常吉很喜欢云,云似乎是他的影子,代表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仅将“肉屋”的唯一一张专辑命名为云,一些采访中也会提及云,在《烟草のめのめ》更是唱道“烟啊 烟啊 一切都只不过是过往云烟”,《追忆》中再次出现的“浮云”、“白烟”则宛若他对于生命的领悟。
云,汇聚而成,也终有散尽的一天,珍视相遇,感怀聚散,也淡然处之。
铃木常吉唱着淡淡孤寂与疏离的音乐,即使诉说着一幅幅生活化故事,即使直白的倾述着内心的所有情绪,这样的感觉依旧无法逃离。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却也更懂真正的孤寂,而有着想要温暖他人的内心。《追忆》本是写给一位常在公园练习萨克斯的朋友,在他去世之后,铃木常吉担心他会感到孤独,便作了这么一首歌作为陪伴。
《深夜食堂》原漫画作者安倍夜郎在常去的居酒屋受到老板推荐了《追忆》,便也选做了剧版的主题曲。
3
铃木常吉始终是希望带给他人暖意与慰籍的,开过轻食店的他在谈及居酒屋时曾表示,他喜欢小人物的故事,无论古怪或是无趣,都比伟大的故事更有吸引力。他也觉得人们围坐在一个档口吃饭,无论职业、身份,大家都会因为暂时的食客身份而平等,聊天、倾诉,彼此带来安慰与希望。而音乐与食物的关系若即若离,在他看来,料理抚慰人们的胃,音乐则慰籍人们的心。
铃木常吉并不喜欢感伤或是以此为创作中心或者方向,只是没有那一份创作欢快音乐的欲望。或许在经历了那么多世事变迁、聚散分离之后,一切让他意识到,单纯的快乐永远是短暂的,悲伤则更加真实。
即使到晚期,铃木常吉的作品在形式上已与朋克无关,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创作中有朋克的东西所在。
铃木常吉的歌没有所么惹眼的字词,没有激情奋进的旋律,也没有那么爆裂冲动的节奏,却俘获了无数听众的耳朵与内心。
采访中曾被问道如果面对八十年代那个喜欢朋克音乐的自己,会对他说什么,铃木常吉淡定的答道,如果你喜欢音乐,想要做音乐,就不要有太多顾虑。
铃木常吉与哥斯拉的合照 够朋不?
别有顾虑,因为世事难料,遵从内心,或许就是最内心的朋克所在。
4
铃木常吉的歌曲中,我们何尝听到的又不是我们自己?
谁又未曾迎来毫无预料的欣喜,谁又未曾面对过没有征兆的别离。就如同星空,每一颗恒星都那么相似,互相在光年之外交相辉映,发散着频谱不同的光彩,却也彼此维系,共筑出多彩璀璨的星系。
无论对于音乐或是美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但同一种料理,或是同一首歌曲,却也总是有着相似的味觉或是听感传递。这背后,是相通的感知与情感共鸣,却也是无一相同的世事经历与思绪回忆。
即使无法被任何人全然理解,却也在《深夜食堂》和铃木常吉发现了自己不是唯一被琐事烦扰的孤寂存在。
消失在云中的不是铃木常吉,而是他带走的追忆。
文中配图来源:
Instagram@suzukitunekichi;《ぜいご(zeigo)》专辑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