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位于茅台镇的贵州汉台酒业有限公司,终于拿到胜诉的终审判决。
2020年6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发了编号为(2018)京行终3381号的行政判决书,贵州汉台酒业有限公司胜诉,争议多年的“汉台”商标,尘埃落地。
与此同时,先后服务过海航怀酒等多家酒企,拥有若干成功案例的金牌操盘手姚晓黎加盟汉台,出任总经理。日前,姚晓黎表示,“汉台酒业厘清商标争议,接下来要实实在在地大干一场。”
据悉,汉台酒业制定了超30亿营收的奋斗目标,规划五年内跨入酱香白酒第二阵营,并一改茅台镇酒企“自产自销”销售原酒的营销模式,打造品牌进军全国,从“省道”跨向“国道”。

商标争议尘埃落定
编号为(2018)京行终3381号的行政判决书显示,经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查明,第542239号“汉台及图”商标申请于1990年3月10日,核准于1991年2月10日,汉台酒业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正贤于2006年4月3日针对该商标提出3年不使用撤销申请,但未获成功。
2009年4月10日,某酒业公司受让取得了该商标,2011年8月9日该商标因到期未续展处于失效状态。某酒业公司2011年10月14日申请注册第10067252号“汉台”商标(诉争商标),双方就此产生异议,展开了数年的商标争议。
2020年6月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发了(2018)京行终3381号的行政判决书,终审判决驳回了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某酒业公司诉讼请求,这也意味着多年商标争议尘埃落定,“汉台”商标正式花落贵州汉台酒业有限公司。
“双料”操盘手加盟
在商标争议尘埃落定的同时,汉台酒业还迎来了一位“双料”操盘手。
2020年7月,曾经服务于多家酒企,有过多个成功案例的职业经理人姚晓黎加盟汉台酒业出任总经理,引发了行业瞩目。
2012年,作为海航集团收购怀酒后年薪百万入职的第一位销售总经理,姚晓黎在履职怀酒后创造了“8个人80天招商回款7890万”的纪录,他不仅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更是管理、策划、营销三位一体的“双料型”操盘手。
姚晓黎很早就有操盘酱酒的经验。他不仅操盘过怀酒,而且13年前就是广西某酒业集团的市场总监和南宁销售公司的总经理,曾经为桂派酱酒开疆拓土做出贡献。
军人出身的姚晓黎,行事雷厉风行操盘手法犀利,善于守正出奇。其治军严明,团队执行力很强。
姚晓黎此次加盟汉台酒业,不是一次职业经理人的普通加盟,其核心经营团队在汉台集团旗下汉台股份占股49%,与企业的命运完全捆绑。
可以预料,伴随金牌操盘手的加盟以及股权创新,汉台酒业很可能跑出加速度,成为酱酒风口下的一匹黑马。

能否破解“自产自销”怪圈
2016年以来,以飞天茅台价格节节攀升为代表,酒类行业掀起一波“酱酒热”。
作为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茅台镇酱酒企业虽多但良莠不齐。数据显示:茅台镇拥有2000多家酒企,只有500多家持证酒企,其中300多家企业持有53度酱酒生产许可证。很多酒企不能常年生产或者租赁窖池生产,没有实力打造品牌,只能“自产自销”销售基酒,抗风险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
汉台酒业属于茅台镇酱酒企业中“隐形王者”,年产能达到8500吨,新老产区占地525亩,生产规模居茅台镇所有酒企中前六强。姚晓黎团队加盟后,汉台酒业提出要打造自有品牌,培养样板市场,逐渐从贵州贵州走向全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汉台酒业提出公司要走品牌化、市场化、营销化之路;“汉台”、“原台”双品牌驱动;实施企业、团队、经营转型;推出5大单品实施4大策略等措施,希望经过努力,走出一条酱酒品牌化发展之路,破解茅台镇诸多酒企“自产自销”的怪圈。
据悉,伴随公司商标尘埃落定以及各项营销工作到位,汉台酒业正加紧市场筹备。随着中秋、国庆销售旺季即将来临,汉台酒业即将“省道”换“国道”,掀起进军全国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