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专车的“独角兽之谜”

神州专车成立还不到一年时间,但它已经迅速完成了两轮共计8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35.5亿美元。它如何实现高速增长,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两个月前,10月15日晚上,北大国发院的经济学教授们——周其仁、张维迎、薛兆丰……众多学者热烈探讨了交通运输部数日前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就是坊间所言的“专车新政”。

这份文件一公布,就引发大量争议。它虽然明确了专车的合法地位,却又对车辆属性、报废年限、司机从业资质等做出硬性规定,尤其是明确了“私家车不允许做专车”。有人认为,这规定对于滴滴、Uber影响很大,因为他们接入了大量私家车和私家车主;而对于神州专车却是利好,因为它采用“租赁车辆+专业司机”,是目前市场上最符合要求的专车公司。

其实神州专车成立还不到一年时间,但它已经迅速完成了两轮共计8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35.5亿美元。它如何实现高速增长,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11月11日,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的上百位MBA和EMBA学员来到神州租车天津总部,开启“BiMBA企业课堂”的第三个旅程。作为神州租车创始人、神州专车董事长,同时也是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EMBA校友,陆正耀将如何揭开神州专车的“独角兽之谜”?

为什么杀入专车红海?

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曾表示,他的方法论是基于“根据地”来投资,而且这块“根据地”要足够大。这也是他的三条投资金律中的头一条。所谓根据地,指的是企业所处的行业体量。按照这一逻辑,神州专车1年内连续两轮融资,总额达8亿美元,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显然与出行市场的“根据地足够大”密切相关。

不过,当今年1月神州专车蓄势待发时,市场上已经有滴滴、快的、易到等玩家,烧钱大战激战正酣,许多人认为后来者已无机会。在这一大背景下,阿里巴巴一位负责投资的高管找到陆正耀,劝他把神州租车的车辆提供给专车市场的某个大玩家,但却遭到拒绝。“我当时告诉他,我们很快也要开始做这个事。”陆正耀回忆道。

阿里巴巴方面显然对这一决定不以为然。彼时,滴滴快的合并箭在弦上,两大巨头手握海量资金,很有可能凭借高额补贴碾压较小的竞争对手,“如果跟进,你就会死的很快;不跟进就会慢慢死掉。”这位高管对陆正耀说。易到即是前车之鉴:这家国内最早入局的专车服务商在滴滴、Uber等资金实力更雄厚的对手的挤压下,已经慢慢淡出了专车市场第一阵营。

但陆正耀毅然决然决定入局。1月28日,神州专车在国内60个城市同步上线。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陆正耀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半年内做到专车市场第一。

为什么要切入专车这个领域?陆正耀认为,受到购车养车成本上升、道路拥堵状况日益严重,以及多个城市限牌限号等因素的影响,大城市中购车人群将越来越少。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出行的潜在需求一直存在,它无法被现有的出租车、包车等服务满足。这就为滴滴、神州专车等这样“一键叫车”出行模式提供了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2014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出行的技术基础设施已经趋于完善;滴滴与快的的打车APP之战,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市场教育功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需要出行时,不再路边扬招、电话叫车,而是首选手机APP。

在陆正耀看来,“大业务、小生意”难成气候,不如去做“小业务、大生意”——客单价不高,但是整个市场非常大。这正是专车市场的典型特征。有了这样的判断,作为出行市场的后来者,神州专车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在滴滴、Uber已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怎么做:差异化逆袭滴滴Uber

差异化,是陆正耀和神州专车选择的逆袭之道。

陆正耀认为,专车肯定不是拉砖的车,不体面的车只会伤害客户。“有人叫专车,今天碰到一个昌河、明天碰到一个金杯,最搞笑的有拉砖的皮卡车来拉你。”这是他经常跟人讲起的话,“这些都不能叫专车。”

在陆正耀看来,专车是比出租车更高级的产品。他认为,公共交通体系的最底层是公交、地铁,往上是拼车、顺风车,再往上是出租车,最上面才是专车。所以他在定位这个产品的时候,就把神州专车定义为升级型的产品,而不是替代现有出租车的产品。

与滴滴Uber采用C2C模式不同,神州专车采用B2C经营模式,运营车辆全部来自神州租车及其他租车公司,司机则是劳务公司的专业驾驶员。这种玩法能够提高神州专车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并发挥两家公司之前的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更重要的是,B2C模式确保了神州专车对于车辆和司机的控制力,一方面车辆车况更新、更好,另一方面司机背景可靠、服务水平较高。这让神州专车能够成为一款标准化、可预期的产品,成为三大专车中口碑最好、最安全的专车。

在互联网领域,C2C模式更多是发挥平台优势,降低成本,但品质难以保证,这可以从淘宝假货泛滥、P2P融资平台大量跑路中略见一斑;而B2C往往能够做到品质更好,如京东模式、苏宁模式和蚂蚁金服模式,但相应地需要投入更高成本。

“标准化、可预期的产品,我认为它是有溢价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化。”陆正耀说,“同时,我们的性价比也很高。”

如何运营:轻资产 重运营

互联网时代,平台的轻资产模式备受推崇,重资产往往给刚刚起步的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神州专车入局之初,也有人质疑它的“重资产”模式。

陆正耀对此的回应是,神州专车是“轻资产、重运营”。因为它的车辆并非神州专车所有,而是从神州租车租用,司机则是第三方劳务公司的雇员,只有平台和运营是放在神州专车框架内。但在运营成本上,神州专车确实是“重”的,因为它把业务的重心放在了“安全保障”和“优质服务”之上,这无疑将拉高运营成本。

安全保障,高额的出行保险只能给人心理上的安慰,更重要的还是良好的车况、技术与品德双重可靠的司机。对此,神州专车下足了功夫:比如,所有车辆都是公司统一租用,统一管理,保证车况良好;所有驾驶员都经过定期体检和技术考核,并与公安局联手来保证驾驶员没有犯罪记录;同时,还利用车联网等技术,远程监控司机是否系安全带,踩刹车是否符合规定等等。近期,因网络约车发生的安全事件频繁见诸报纸,消费者心里难免会有“不安全”的顾虑。神州专车主打“安全牌”,则能让它在专车竞争中迅速脱颖而出。

除了安全保障,在服务方面,神州专车强化既有要求,包括车内整洁、玻璃清洁、车上标配脚垫、手机充电线、雨伞、纸巾盒、免费WiFi等;同时推出“火凤凰”的服务升级计划,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晚间女性乘客下车后,司机应继续打开车灯,目送乘客进入小区后再离开。

对于运营的重视让神州专车收获了很好的口碑。今年10月,在中国消费者报联合30省市消协进行的专车调查中,神州专车获得91.5分,而滴滴和Uber的得分均未超过80分。

未来:做车辆大的共享池

陆正耀不经常提到“共享经济”和“互联网+”之类的时髦名词,而是常常谈起“商业逻辑”。他认为,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投资人终究还是要看回报的”,“光靠投资人贴钱不是长远之计,最终还是要靠你的商业逻辑,靠整个品牌、产品的差异化”。

他为大家算了一笔账,从最初神州专车“充100送100”到现在的变为“充100送50”,水龙头在拧紧,但客户并没有因此流失,而是稳健上升。这体现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和用户黏性。事实上,第三方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国际权威调研公司罗兰贝格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神州专车的订单量月均增速达62%,客户留存率达75%,均为行业第一。

除此之外,神州专车还在探索出行领域的新技术、新趋势,并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研发实验室,主要从事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工作。陆正耀预测,新能源汽车将在三四年内普及,无人驾驶汽车也有希望在十年内走进寻常百姓家。“未来等到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的时候,所有车辆会是一个大共享池;我觉得,我们现在就是这个共享池的前身。”

神州专车与滴滴、Uber模式之辩

神州专车与滴滴、Uber,都是专车平台,采用的也都是轻资产的运营方式,三者的竞争,其实可以理解为不同模式的竞争。

神州专车采用B2C模式,提供了可预期的标准化服务。陆正耀经常举一个例子:可预期产品就是我们在中国吃麦当劳,到美国西餐我就吃不惯,我觉得麦当劳吃起来不错。就算我到印度去出差,印度东西我可能不会去吃,我一定会选择吃麦当劳。神州专车就是提供了这样标准化的服务:在全国60个城市,只要叫神州专车,车型、司机、服务、体验都是一样的,都能享受一样的服务。另外B2C模式成本可控的,只要提高效率,成本就能降低。比如神州专车最近大幅下调动态定价系数,就是因为车辆运营效率提高,带来成本的降低。

滴滴、Uber则采用了C2C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带来“不确定性”。在有些用户看来,这种“不确定性”充满了想象力,因为来的虽然可能是奇瑞,但也可能是凯迪拉克;虽然可能是专职司机,但也可能是公司CEO。八零后、九零后更喜欢把Uber当成一个社交平台,这样的玩法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此外,C2C模式的成本低,能够吸引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不过C2C模式服务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也是大家诟病比较多的地方。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