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设智慧城市,海信何以成为重要力量?

计划五年实现营收翻番,海信的3000亿元目标帮助青岛建设智慧之城开始。

海信近来动作频频。

5月底,海信公布了一项深度混改方案,其旗下子公司海信电子控股将公开挂牌、增资扩股,如计划顺利,该公司将转为非国有控股企业。这意味着海信的进一步市场化、灵活化。

近日,海信又面向青岛政府提出了“倍增计划”——帮助青岛建设“智慧新生活之城”,并在2025年实现营收翻倍,破3000亿元。

这一系列操作,似乎和人们最熟知的海信家电业务并不一样。它究竟是怎样一家公司?

51年的创新基因

海信的前身“青岛无线电二厂”于1969年成立,在职工仅10余人、没资金没技术的情况下,通过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开始了制造之路。

成立后的第二年,这家小工厂就通过学习与借鉴组装出了黑白电视机,到改革开放初期,又与其他三家制造企业一起组成了“青岛电视机总厂”,90年代正式更名“海信”。彼时,海信就建立起了在电视业务上的优势。

2014年,海信推出了自主研发的ULED电视与激光电视。ULED(Ultra LED)超画质电视应用了新型背光技术,在色彩饱和度、对比度等画质观看体验上均不输OLED。从2015年起,海信发力于大屏护眼的激光电视,画质上实现了从单色到三色的突破,尺寸上覆盖了75-150吋。柔性屏的浪潮中海信也没有落下脚步,2020年初海信便在美国发布了卷曲屏激光电视,还探索出首创的屏幕发声技术。

此外,海信还有全球首台叠屏电视、6 路通话社交电视、双屏电视等等创新产品。

在核心技术方面,很少人知道,海信在十几年前就把握了自主“芯”。其在2005年发布中国首颗自主彩电芯片——信芯,又在2015年和2019年推出信芯二代和信芯三代。2019年,海信宣布将联合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斥资5亿元,共同开发面向智能电视的SoC和AI芯片。

不仅是在自身齐全的家电业务方面有各类创新,海信还从传统家电产品,转型至“智慧家庭”概念。在打得火热的AI+IoT领域,海信提出了“一个系统+一个大脑+多个终端”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Hi-Home,能够将家中的智能终端如电视、洗衣机、镜子,乃至于门锁互联互通,打造智慧厨房、智慧客厅、智能卫浴、智能门厅等多个智慧家庭生活场景。

截止到2019年,海信电视机已经连续16年中国第一,全球出货量第四;海信冰箱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二,出口额全球第三;海信接入网光模块产品连续9年全球第一;智能医疗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年智慧产业建设经验

再看回本次的“倍增计划”,事实上,海信帮助青岛建设智慧城市并非从零开始突破。

谈起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华为、阿里、腾讯等更为人熟知,很少人知道海信已在此深耕20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技术积累。

早在2000年,海信就造出了智能交通信号调度系统。目前,海信在智能交通的市占率连续9年都是第一,其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进入了147个城市,其中包括39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中的36个。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帆比赛在青岛开展,海信的智慧交通项目在当时一战成名,打败西门子、泰科等国际品牌,在同等技术能力下,为国家节省了三分之二建设资金。2019年,海信还在贵阳建成了全国首个5G智慧街区。

除智慧交通外,智慧医疗也是海信的重点发力方向。海信凭借自身在图像显示方面的技术储备,推出了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SID(外科智能显示系统),打破了该类系列产品完全由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在此之后,海信在辅助医疗方面还有多项突破,有数字化手术室、医用显示器、医护终端等多个产品。就在疫情期间,海信医疗还搭建了感染病房远程会诊系统,帮助医患的远程问诊,在山东省内50多家医院启用。

有了底层应用支持,海信要从智慧家庭开始,智慧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城市,形成全场景和全生态的智慧新生活。

应用先从示范区开始,目前,海信已与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密切协作,形成了5G+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头雁工程”方案,包括了车路协同示范区、公交无人驾驶示范区等,主示范区共覆盖了15种业态。

海信提出的“云脑”架构,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智慧应急、智慧建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不仅能支撑海信自主建设的业务,在智慧旅游、智慧政务等多个方面,还能与合作伙伴共享数据和业务算法。

新一线城市青岛有何智慧前景?

据IDC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

在内地城市中,2019年在智慧城市相关支出投入最多的仍是北上深广,但分析师也认为,受到技术、政策、政府组织架构变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后的智慧城市新建设热潮将从一线城市向下发展。

最明显的例子是杭州和长沙。杭州借助阿里的优势,2016年就开始试点城市大脑,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智能性上,杭州这个新一线城市丝毫不亚于北京上海。而长沙则是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提升到战略高度,吸纳了多个先进科技企业的资源。

可以看出,政府搭台,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双方合作共赢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绝佳路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大量的人力、整合城市资源与产业生态,这个任务放到已在青岛扎根51年的海信身上,可以说是最佳选择。

在最新发布的2020年15个新一线城市名单中,山东仅有青岛一个城市入选,无疑是走在发展前列。但细看会发现,青岛当地的知名企业互联网基因较少,仍以制造业为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海信的倍增计划提出要自己拿地、建创新基地,汇聚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打通了智慧产业,才能给城市带来新活力。

海信规划出“一基地两中心”创新生态体系,一基地,指海信慧湾新基建产业创新基地;两中心,指海信利用视频技术上打造行业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以及围绕人工智能各类关键技术打造的智慧云脑制造业创新中心。要实现上下游企业资源聚集和协同发展,为青岛智慧城市与高技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海信目标是在青岛聚集相关关键人才2000人以上,生态企业15家以上,生态企业产值超过300亿元,还要为青岛带来3600亿元产业集群。

一荣共荣,有了城市层面的生态繁荣,海信自身的营收翻倍至3000亿目标便是顺理成章。

而到落地应用层面,届时青岛从点向面推广,将海信的技术能力应用至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构建AI+城市。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表示:“对于青岛来说,海信不只是一家企业,海信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决定着青岛城市产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和城市本来就是互相成就,全市上下必须站在这个层面上理解,全力支持海信的发展。”

海信将自己的命运与青岛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海信的机会与未来,也是青岛的机会与未来。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