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如何给智慧出行造轮子?

腾讯正全面发力智慧出行数字化新基建。

文 | 路由社  熊宇翔

编辑 | 老司机

如果从2017年发布 AI in Car生态系统开始算起,今年是腾讯“上车”的第四年。若从2018年成立CSIG事业群组,明确自己对车企的供应商角色算起,今年则是腾讯开始摸到汽车行业门道的第三年。

在向汽车行业纵深前进的过程中,腾讯每一年都会尝试对自身的定位作出更精确的诠释、给出更切中痛点的解决方案。前两年,腾讯将自己称为车企转型的数字化助手。今年,腾讯又重新将定位稍微放大。

6月24日,腾讯智慧出行举办年度线上发布会,将自己定位为“智慧出行产业共建者”,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数字化营销以及智慧交通四个维度,发布新产品、新解决方案。这些产品的名字不是特别好记——TAI 3.0生态车联网,自动驾驶仿真平台TAD sim 2.0,“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营销工具链”。

这些产品的名字看起来离普通用户越来越远,但其实最终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腾讯开拓出行行业星辰大海的这三个重点产品。

先说与普通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TAI 3.0。

去年5月,腾讯提出了生态车联网的概念,意图将其在移动互联网积累的社交、内容、服务生态,导入到车联网中。在当时推出的上代产品TAI2.0中,腾讯强调服务找人、千人千面,表示这一套概念能帮助车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使用智能车机的需求。

而在昨天发布的TAI 3.0,一方面继承了这些特点。TAI3.0包含“腾讯随行”、“腾讯爱趣听”两大APP,能够实现不同服务、内容在不同场景的无缝流转(比如用户在手机上没听完的有声读物,车机上可以自动定位到暂停处接着读),做到服务的伴随。

结合类似于小程序的生态开放平台“腾讯小场景”,TAI 3.0可以广泛地引入第三方的服务应用,使车上可用的服务应用最多将达到300万。路由社还了解到,目前TAI 3.0有66个小场景实现上车,涵盖了音视频/文字内容、本地生活服务、社交等。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最能明确感知到的一点或许是——B站上车了。据悉,哔哩哔哩将通过TAI 3.0 正式推出车端应用,第一款吃螃蟹的车,将是首发TAI 3.0的新款哈弗F7。

而在另一方面,TAI 3.0特别照顾了车企对灵活性、开发速度、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需求,因此TAI 3.0强调轻量化与通用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硬件以及车载系统,最快能做到2个月上车。考虑到车企有差异化竞争的需求,腾讯也为车企留够了空间,支持它们开发管理属于自己的“私域生态库”。

总的来说,TAI 3.0同时优化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与车企的开发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日后其在车上使用服务、消费内容时的感受会更趋近于使用智能手机时体会到的便利;而对于车企来说,不仅在引入应用服务时将有腾讯协助进行标准化、安全规程的把关,而且可以通过不断地更新升级来提升其产品的竞争力。

在腾讯深入汽车产业的过程中,TAI生态车联网,将继续扮演腾讯连接车企与消费者的核心产品。

腾讯一直强调要助力车企的数字化转型,而汽车公司在转型的过程中,自动驾驶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2016年,腾讯成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团队,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测试。自动驾驶仿真平台,就是腾讯自动驾驶业务的主力。而现在,腾讯的自动驾驶仿真平台TAD sim升级到了2.0版本。

通常来说,由于现实世界的客观限制,几乎每一家从事自动驾驶研发的公司,都会寻求搭建一个高度模拟现实的虚拟世界,在其中进行自动驾驶的模拟测试。

不过,不同企业的技术实力不同,其搭建的仿真平台对现实的还原度也不同,最终结果离真实状态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

腾讯的TAD sim 2.0,则是结合了腾讯在大数据与游戏两个领域的优势,打造出一个几何规则、物理规则、运行逻辑都尽可能贴合现实的仿真世界。

一个让路由社印象深刻的细节是,TAD sim 2.0细致到可以模拟出,一枚搭载在虚拟测试车上的摄像头,其采集到的图像是会发生桶形畸变还是枕型畸变。

除了在真实性上更进一步,TAD sim 2.0还在全面性、高性能、可视化、标准化这几个维度上超越上一代。举个例子感受一下进步的幅度,在性能这个指标上,其数据传输速度提升了10倍,仿真加速能力提升了2倍,资源占用却下降了30%。

而在TAD sim 2.0发布后,腾讯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承诺,腾讯将免费为所有客户使用的TAD sim 1.0版本升级。

其实,在去年腾讯就与宝马建立了高性能数据驱动平台,帮助宝马在中国加速自动驾驶研发的进展。与此同时,腾讯还与众多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不同层级的合作。

可以预见的是,因为科技公司在数据和计算能力方面的巨大优势,其自动驾驶仿真平台、数据平台会越来越受车企以及其他自动驾驶公司的重视。

至于名字特别长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营销工具链”,我们拆开来理解,数字化营销工具链,是腾讯有一整套帮车企卖车的解决方案;至于为什么是全生命周期,那是因为腾讯准备把发现用户到用户下单买车整个流程扛起来。

传统的汽车销售流程,通常是4S店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信息获得潜客的线索,然后以电话的形式邀约试驾,再在顾客到店的过程中以各种方式促成交易。不过,这种销售方式其实已经很古老了,不仅不太对现代人的胃口,而且效率也很低下。

腾讯要做的,就是通过一整套优化汽车销售各个环节的解决方案,把这个过程变得更现代、更人性化一点。

在获客环节,腾讯凭借的是对C端用户的长期服务,建立起典型的用户画像,能够精确地与相应的汽车品牌、车型匹配,提高效率。今年,腾讯还敏锐地捕捉到了汽车销售中非常重要的口碑效应,特别推出了“乐销车”,通过社交关系来促动销售。

在联系用户时,腾讯推出企业微信汽车行业版,为销售店面在联系顾客时提供更“体面”的通讯工具,避免电话的侵扰。同时,远比电话功能强大的企业微信,又能分担一部分客户管理的职能。

在促成交易时,腾讯推出了“试驾伴侣”,由系统分析用户的试驾报告,辅助用户在难以抉择时做出购车决策。

可以说,腾讯的这一套“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营销工具链”覆盖了用户从萌生买车念头,到做出购车决策的整个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腾讯依仗的核心能力,是基于海量数据分析的用户洞察、精准触达,而这恰恰是靠全面撒网的传统销售模式所欠缺的能力。

正如腾讯汽车云总经理李博所说,过去汽车销售都是打广告,而腾讯能提供的,恰恰是“窄告”。

结语:

腾讯智慧出行发布的这三款产品,愿景不可谓不宏大。任一产品单拎出来,都有百亿产值乃至千亿产值的潜力。更何况,除开这三款产品,腾讯亦在发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腾讯乘车码在全国百余城市推广;在5G-V2X车联网领域,腾讯在参与制定标准。

腾讯庞大的用户体量以及大公司属性决定了,其任何产品都有做成“行业底座”的倾向。

在去年腾讯上车凶猛之时,路由社曾判断,“腾讯意图在B端推动腾讯云为核心的一套服务成为汽车行业新的基础设施”。

今年,这个判断大概也要赶赶时髦,适时更新为“腾讯正全面发力智慧出行数字化新基建”。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