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福布斯(Steve Forbes)是全球最著名的出版业家族之一的继承人,曾两次参选美国总统但未能成功,他并不因容易激动出名。然而,去年10月在香港一个气氛紧张的闭门会议上,他发怒了。
一个月前,福布斯家族将其媒体业务出售给了本汇鲸媒体投资有限公司(Integrated Whale Media Investments)——一个由亚洲投资者组成的集团。这笔交易对该业务的估值为4.75亿美元。然而,到10月份双方开会时,买方未能支付约4万美元的利息。
根据福布斯家族在特拉华州提交的起诉书,福布斯向本汇鲸代表黄兆华(Sammy Wong)表示,这笔未能支付的款项是“对协议的不尊重、对我们家族的不尊重、也是对我个人的不尊重”。知情人士表示:“虽然这笔款项数额很小,但福布斯家族对此非常生气。”
这场乱糟糟的美国法律纠纷给《福布斯》(Forbes)杂志的前景蒙上了阴影。自封为“资本主义工具”的该杂志,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自由市场的捍卫者。这场纠纷还令人关注福布斯家族——这个家族把旗下的头号出版物打造成了他人财富的评判者,却对自身财富讳莫如深。
长期以来,这个家族一直借助其在金融专业知识方面的声誉获利。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史蒂夫·福布斯本人登上自己所办杂志的封面,试图安抚读者们的神经。而他的侄子米格尔(Miguel)察觉到人们对传统基金经理人“普遍丧失信心”,于是推出了福布斯家族信托(Forbes Family Trust),为超级富豪提供咨询服务。如今,该家族与本汇鲸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已令支撑《福布斯》品牌的家族声誉面临危险。
本汇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福布斯家族的起诉“毫无道理”。纠纷双方都不愿为本文发表正式评论,而福布斯家族提交的诉状曾遭大量删节。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估计,该案涉及的金额——以贷款和受托管资金的形式——可能达到1.1亿美元。此外,这起诉讼还可能影响在全球打造福布斯品牌金融中心的宏伟计划。
对福布斯家族来说,出售旗下头号杂志似乎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举措。U2主唱博诺(Bono)旗下私人股本投资集团Elevation Partners曾在2006年买下福布斯传媒(Forbes Media)少数股份,并拥有在十年后以同样价格将这笔股份转让回《福布斯》杂志的选择权。
为避免被迫回购这笔股份,福布斯家族用了近一年时间寻觅新的投资者。德国的斯普林格集团(Axel Springer)和中国的复星国际(Fosun International)本已获得了《福布斯》的品牌授权。然而,这两家公司都对4亿美元以上的价码望而却步。毕竟,该业务上一年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只有约2000万美元.
福布斯品牌不断弱化
和其他出版物一样,《福布斯》印刷版的销量也已大幅下滑。不过,对于潜在的投资者,该杂志将自身描绘为网上创新者。在敢作敢为的首席产品官刘易斯·德沃金(Lewis D'Vorkin)领导下,该网站启用了1000多名业余撰稿人,其稿酬依文章受欢迎程度而定,并允许广告商直接在《福布斯》网站上发布文章。
媒体分析师肯·多克托(Ken Doctor)表示:“《福布斯》有一种双重形象。该公司一方面已成为一家自我推销的数字化先锋,(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令自己的品牌受到了质疑。”
2014年7月本汇鲸对它的收购,似乎向持怀疑态度的人给出了答案。曾有人暗示,本汇鲸可能会扩张《福布斯》品牌,使其进入亚洲金融服务和房地产。同意留任董事长的史蒂夫·福布斯表示:“我们的新合作伙伴尊重《福布斯》的使命,尊重我们对企业家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坚定信仰。”《福布斯》首席执行官迈克·佩利(Mike Perlis)表示:“坦率地说,史蒂夫(在亚洲)受到崇敬。”
然而,选择本汇鲸可能被证明代价高昂。该集团控股股东、香港金融家任德章(Yam Tak Cheung)与一家赌场的所有者有着密切关系,而后者以向香港动荡多变的小盘股公司放贷而闻名。
特拉华州的诉状已经披露了一个不寻常的事实:福布斯家族借给任德章数千万美元,用作收购交易的部分资金。这种由卖方将资金借给买方完成收购的卖方融资并不常见,但也不是没有先例。并未参与该交易的一名投资银行家表示:“这种事很少见,它会发生在卖方急于将企业出手、而买方资金不足时。”
福布斯案的焦点是分三批提供的贷款。福布斯家族声称,本汇鲸必须提前偿还全部数额,因为它未能偿付在交易达成18天后就该偿付的约4万美元的首笔利息。
该交易的知情人士表示,本汇鲸最初只想买下福布斯传媒80%的股份。不过福布斯坚持让这家在英属维京群岛(BVI)注册的投资工具买下整家企业。最终,双方同意本汇鲸用现金买下80%的股份,再通过卖方融资结构买下另外15%的股份。
一位该交易的知情人表示,本汇鲸要求福布斯家族保留5%的股份,以保留该品牌的声望。本汇鲸的投资者坚称,他们原本可以用现金买下95%的股份。这位消息人士表示:“他们不想让人们以为他们没有资金,需要福布斯家族的资金才能买下《福布斯》。”本汇鲸确实支付了之后应付的利息。
偿付问题
这就引发了一个不解之谜:如果本汇鲸现金充足,为何它会错过第一笔应付的利息,导致其面临立即偿还全部贷款的要求?本汇鲸拒绝置评此事。而福布斯家族在诉状中表示,本汇鲸最初并未提供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
就在史蒂夫·福布斯和黄兆华之间不愉快的会面两天后,双方又在新加坡举行的福布斯全球CEO峰会(Forbes Global CEO Conference)上再次见面。那是一个排场很大的盛会,嘉宾包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和领衔《福布斯》泰国富豪排行榜的谢国民(Dhanin Chearavanont)。当时意气风发的中国太阳能公司汉能(Hanergy)是12家企业赞助商之一。
同时与会的还有赌场东家朱李月华(Pollyanna Chu)和她的儿子朱俊浩(Kingston Chu)。会议图册中有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显示母子两人自豪地站在李显龙和本汇鲸控股股东任德章身旁。
朱李月华的公司金利丰金融(Kingston Financial)帮助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以偿还贷款。朱李月华和其妹妹的公司金利丰证券(Kingston Securities)在香港小盘股市场上十分活跃,该公司曾与汉能集团(Hanergy)旗下现已停牌的上市公司的数家关联上市公司有来往,还参与了一系列复杂的小盘股交易,这些交易的特征包括价格快速变化、少量控股股东和未申报的交叉持股。
任德章没有回应他与金利丰业务往来的问题,但双方的业务往来似乎持续了数年。在2009-10年香港法院审理的一起与本案不相关的贷款纠纷中,由于借款人无力偿还任德章任董事的本汇融资(亚洲)【Integrated Capital (Asia)】的贷款,任德章试图让借款人向金利丰金融寻求帮助。
许多观察人士在问的一个问题是:福布斯为何要把自己的旗舰产品卖给一个活跃于香港市场不透明角落的金融家?在通常是贷款人而非借款人的对方明显不情愿的情况下,福布斯为何决定借钱给它以便做成交易?
然而,任德章的商业关系的复杂性或许不应让福布斯家族感到意外。福布斯提交给特拉华州法院的诉状表示,福布斯家族曾经和任德章的得力助手黄兆华打过交道。诉状声称,自2010年起,与黄兆华的G2汇鲸资本集团(G2 Whale Capital Group)有关联的一家公司曾取得福布斯的品牌授权,但到了2014年已经拖欠了授权费。在达成收购交易时,福布斯并未透露双方此前有过这样的瓜葛。
这意味着,当福布斯吹嘘收购交易时,与本汇鲸有关联的实体已经拖欠了福布斯家族授权费。
即便在这场纠纷逐渐发酵之际,福布斯仍在与新合作伙伴洽谈未来计划。2015年9月,开发商推进了一个曾经搁置的计划——在菲律宾建造首栋福布斯传媒大厦,这是迄今将福布斯品牌拓展到媒体以外的最大规模的举措。11月,福布斯试水电信业,推出了一款面向旅行者的廉价SIM卡。
收回任务
这些计划现在可能悬乎。福布斯的诉状表示,本汇鲸阻止释放托管在英属维京群岛的一笔资金,总数相当于交易总额的10%,因为本汇鲸担心一个被福布斯解除合作关系的乌克兰寡头可能会向福布斯索赔。
谢尔盖·库尔琴科(Serhiy Kurchenko)的UMH Group于2013年6月收购了获得授权发行《福布斯》乌克兰文版本的公司,但在欧盟冻结了这名寡头的资产后,福布斯于2014年3月收回了授权。
福布斯方面表示,已确保福布斯传媒不承担乌克兰纠纷的潜在赔偿责任。知情人士表示,赔偿责任应该少于500万美元,但如果有需要,托管中的资金还有3500万美元。
媒体报道猜测,福布斯家族试图利用这场纠纷回购福布斯传媒:如果本汇鲸和福布斯不能达成协议,英属维京群岛的法院可能会强制变现香港投资者的持股。
目前还不清楚福布斯家族有没有财务实力承受这样一笔投资,该家族多年来一直在抛售宝贵资产。1996年和2000年,福布斯本人曾自掏7000万美元角逐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一直拒绝透露有关他个人财富的细节。据媒体分析师肯·多克托估计,福布斯家族通过这笔交易从本汇鲸处获得的现金不足1000万美元。然而,与福布斯关系密切的人士表示,取得对集团的控制并非他们的目标。他们想要的是收回自己的钱——而且他们已经明确表示执意要拿回那笔钱。但即使他们强制交易完成,福布斯家族或许也无法重新取得对福布斯品牌的控制权。
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备案文件显示,在房地产项目中使用福布斯品牌的全球特许权属于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公司G2 Whal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imited。该公司的所有人并未列出,但另一份备案文件提到了G2汇鲸资本集团,其网站将黄兆华列为联合创始人。如果这些备案文件内容属实,那么福布斯家族已经把一个宝贵的商标转让给了如今与他们存在法律纠纷的人士的关联方。
G2这个名字似乎来自于G2投资集团(G2 Investment Group),这家位于纽约的公司曾在2010年到2014年间拥有将福布斯品牌用于金融产品的特许权,这家公司于2010年与汇鲸资本(Whale Capital)成立了合资企业。
G2制定了在马尼拉、圣保罗、曼谷等地建造冠有福布斯品牌的建筑的暂定计划,总额达到8.3亿美元。但一位发言人表示,G2投资集团与G2 Whal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或者与黄兆华有关的任何企业并无关联。这位发言人表示:“G2投资集团未曾建立这样的伙伴关系,也未曾授权G2汇鲸资本或者任何类似实体使用G2的名称。”本汇鲸拒绝置评。
同时,《福布斯》杂志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财富》(Fortune)、《彭博商业周刊》等,还有德国斯普林格集团(Axel Springer)最近收购的估值达到3.9亿美元的财经网站Business Insider。
然而,《福布斯》的世界亿万富豪榜影响力依旧:2014年,投资者、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因为《福布斯》对其财富的估值比他本人的数字低大约96亿美元,把《福布斯》告上了法庭(该案已达成和解);今年,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因为《福布斯》将他的财富估计为仅仅45亿美元,比他本人声称的数字少55亿美元,称《福布斯》是一本“破产”的杂志。
互联网上充满了专门编制清单的媒体集团,这些内容可以轻而易举地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分享,潜在削弱福布斯榜单的影响力。“整个‘清单体’现象降低了那些曾经具有偶像般形象的榜单的价值。”多克托表示。福布斯的交易文件表明,大举数字化扩张尚未产生可观的利润。
对福布斯家族和本汇鲸而言,解决他们之间乱糟糟的法律纠纷或许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