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垃圾“回归”雨林没人管:疫情的负面环境影响值得警惕

“这些疾病都表明了我们对自然的破坏性行为正在危及我们自身的健康——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集体无视这个赤裸裸的事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田思奇

当多国政府刚开始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采取封锁措施时,世界各地似乎都出现了自然环境变好的迹象:随着人类活动减少,空气变得更加清新,河流愈发清澈,动植物开始享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然而疫情对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中有不少值得人们警惕的趋势。

大气污染

大量工厂停摆,连年上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终于出现短暂的下滑。《自然·气候变化》期刊研究显示,和2019年相比,今年4月份全球日均碳排放量下降17%。

但最新数据显示,到了6月初,虽然许多国家没有完全恢复经济活动,但碳排放量已回升到比去年略低5%的水平。

不仅如此,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反弹可能要比想象中更加来势汹汹。化石燃料、航空和汽车等行业正向政府要求更多监管或补助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弥补疫情期间的经济损失。

环保组织“地球之友”高级政策分析师卢卡斯·罗斯(Lukas Ross)表示:“这些污染者可能会作出更大胆地举动摆脱危机,还可能比以往更加有利可图。”

塑料垃圾

居家限制令让电子商务和餐馆外卖迎来蓬勃发展。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塑料包装的大幅增加。防护用品的需求大涨也带来额外的塑料垃圾。

代表国际固体废物协会(ISWA)的马夫罗普洛斯(Antonis Mavropoulos)对《经济学人》表示,美国疫情期间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量暴涨250-300%,主要是由于口罩、面罩和手套等用品的需求增加。

在快递和外卖方面,由于在线购物订单增加,亚马逊不得不在美国多招募10万人来满足仓储和物流的需求。美国最大外卖应用之一Uber Eats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4%。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病毒感染,许多民众开始回避可回收或重复使用的材料。担心可回收垃圾被污染也让垃圾分拣员不想上班。英国一项调查显示,36%的英国人感到目前被迫使用更多的一次性塑料。

亚洲国家的情况也极为类似。泰国在今年1月开始禁止各大商店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然而在疫情影响下,塑料袋的使用量预计将上升30%。另据泰国环境研究所数据,曼谷4月的塑料消费量同比增加62%——其中大部分是不易回收的食品包装。在拥有570万居民的新加坡,调查显示外卖包装额外产生1470吨塑料垃圾。

近一两年来,许多国家都出台不同程度的“禁塑令”来遏制塑料垃圾肆虐。然而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向新冠疫情后,关于一次性塑料的讨论不可避免地退居次位。此前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估算,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而这一数字预计将在后疫情时代继续攀升。

雨林堪忧

巴西已经成为疫情的震中,累计感染人数突破110万,且保持单日新增2万例以上的扩散趋势。与此同时,当地亚马孙雨林的破坏也在加剧。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数据显示,今年4月亚马孙雨林减少的面积同比增加64%,5月砍伐面积同比增加12%,而去年已经是十余年来森林砍伐最严重的一年。

总统博索纳罗一向主张对亚马孙地区进行更多商业开发。近几个月来,在巴西政府应对疫情的同时,执行禁止非法砍伐和焚烧森林的规定变得更加困难,非法砍伐者和牧场主在雨林中几乎不会碰到任何执法部门的阻拦。

巴西和印尼等国的雨林是全世界抵抗气候变化的重要堡垒,也是地球生物样本宝库。亚马孙雨林的火灾每年都会发生,但在大量非法砍伐影响下,去年8月的森林火灾格外引人注目,而今年的情况恐怕还会更遭。

对于亚马孙地区的原住民来说,他们将遭遇的是双重打击——这里本身就是巴西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倘若森林火灾变得更加严重,火灾带来的浓烟会让民众的呼吸道出现更多感染,让新冠患者承受更多痛苦,同时进一步增加医疗系统的负担。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领导层上周对《卫报》指出,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以及对森林和其他野外地带的破坏,正使得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日益增多。在后疫情时代,人类应采取绿色健康的复苏方式,特别是改革具有破坏性质的农业生产和不可持续的饮食习惯。

这些负责人强调:“新冠病毒的暴发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严重失衡的关系”,“这些疾病都表明了我们对自然的破坏性行为正在危及我们自身的健康——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集体无视这个赤裸裸的事实。”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