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延险频被“薅羊毛”,险企为何难以“忍痛割爱”?

航空是风险很高的行业,延误原因复杂,航空公司难以承担所有延误责任。但是,一旦航班延误,旅客通常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文|家族企业杂志

“一女子买航班延误险获赔被抓”事件引发热议,网友怒了:保险公司玩不起就抓人?律师也吵翻了:利用规则赚钱,到底是不是犯罪?

近日,南京警方抓获一名利用航班延误实施保险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经查,李某自2015年,用亲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飞机延误,累计骗取保险理赔金高达300多万元。目前,她因涉嫌保险诈骗罪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是投机还是诈骗?

据警方调查,李某曾做过航空服务类工作,她先是在网络上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再去查该航班的航程中有没有极端天气,然后,利用自己和亲友的身份信息购买机票,每次购票都要用4、5个身份。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到40份不等的延误险。但她不会去乘坐飞机,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会延误,她就在飞机起飞前把票退掉,减少损失,如果航班出现延误,则向保险公司索赔。

有法律人士称, 李某是以非法占有保险赔偿金为目的,利用亲戚身份,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赔偿金,而且数额较大,构成保险欺诈罪和诈骗罪,警方应该实施刑事拘留。

但在大众眼里,李某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利用规则,最多算投机,怎么可能落得个保险欺诈罪或者诈骗罪的重刑呢?

问题一:利用亲友身份信息购买机票和飞机延误险,是否构成诈骗罪?

邓学平律师认为,使用谁的身份购买保险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身份信息是否真实。因为保险公司并不筛选顾客,保险公司只审查购买延误险的人是否同时购买了某个航班的机票。至于该乘客到底是谁以及是否实际搭乘该趟航班,保险公司并不审查或关心。

他表示,只要李某使用真实的身份信息购买保险并且支付了足额的对价,那么她就完成了一次合法的缔约行为。被保险人是否知情或同意,或许会影响到保险利益的认定和保险合同的效力,但不会越过民事纠纷直接升级为刑事犯罪。

问题二:利用保险规则漏洞获利,是否构成犯罪?

人民日报海外版栏目“侠客岛”评论,航班延误险并不是在航班延误后李某为获得赔偿而故意捏造的保险合同;她也没有故意采取不当手段,促使飞机延误,进而骗取保险金。所以,李某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保险公司保险合同规则的利用,在道德上可以争论,但在商业上符合理赔逻辑。

“李某的行为说到底,就是在利用规则的漏洞去谋取自己的利益。如果保险公司不愿意看到类似李某这样的行为,那首选的办法应该是完善保险条款和改进投保规则,次选的办法是去法院主张保险合同无效,而不是动辄寻求警方介入。”邓学平律师说。

航班延误险是对赌的娱乐?

所谓航班延误险,是指乘客搭乘的航班因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机械故障等因素,造成的航班延误、取消等情况,保险公司对乘客进行赔偿的一种保险。

事实上,网上曾有不少薅航延险羊毛的攻略。

2007年,航延险首次以单独的保险和保障服务亮相,在2015年发展至高峰。

慧择网副总经理蒋力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设计推出航班延误险的初衷,是希望把保险做成一个让客户能够感知到即时赔偿服务的一款保险产品,但在2012年过后,月亮保险等各种噱头化的保险出现,延误险就变成保险公司和少数客人的对赌娱乐。在蒋力看来,在过去两年间,保险公司为了获客,不以营利为目的大力推广延误险产品,误导对赌成分较重。

尽管航延险骗保的事件屡见不鲜,但仍有部分中小险企始终难以割舍航延险。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是经营门槛相对较低,且在获客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指出,航延险多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和第三方理财平台进行销售,部分航空联名信用卡也可以免费获取,保单金额较小,初期也不需要太过庞大的代理人队伍进行面谈推销。并且,目前行业经营航延险的综合成本率大概在90%以上,换句话说,还是有的赚。

未乘坐航班,也能获得理赔?

此前据媒体调查,尽管航班延误的问题频发,但航班延误险获赔率不高。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因为理赔要求高、理赔程序繁琐、赔偿金额低。尤其是对于商务出行的旅客来说,为了200元的保险赔偿金,要忙活几天,很多人觉得“太划不来”。

但从2014年开始,很多公司推出主动理赔形式的延误险,采用线上理赔程序,无需客户提交证明材料,保险公司根据系统内数据跟踪被保险人的延误情况,一旦达到理赔标准即可赔付。一位保险公司反欺诈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保险公司只核对值机信息和延误信息就通过了理赔,所以造成了漏洞。这就是由于保险公司与航空公司之间没有打通信息共享。

有媒体查询发现,实际上这一漏洞已被许多平台“堵上”了。例如,在去哪儿网、携程此类所购买的保险产品责任免除条款中明确规定,未实际乘机,即便航班延误也不能获得赔付。一家保险机构人士表示,用户购买航延险且出险后,他们会登录官方民航信息服务提供商校验用户客票的使用状态,已使用才会理赔。

航班延误究竟该谁来赔?

据民航局6月5日公布的《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客运航空公司平均航班正常率为81.65%,连续两年保持在80%以上。全国客运航班平均延误时间为14分钟,同比减少1分钟。在不正常航班原因分类统计中,天气原因占主要因素,由于空管原因导致的航班不正常占比下降明显。

航空是风险很高的行业,延误原因复杂,航空公司难以承担所有延误责任。但是,一旦航班延误,旅客通常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如果因为航空公司的原因造成损失,却由旅客购买保险,保险公司来赔偿,这在不少人看来有些“强盗逻辑”。

因此,一些专业人士建议,对于不可抗力造成的航班延误或取消,乘客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而对于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或取消,这部分保费应由航空公司支付。由航空公司掏钱为航班购买延误险,不失为缓解冲突降低航空公司赔付损失的办法。

部分资料整合自:新京报、北京商报、经济观察报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