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敦煌IP不一样,敦煌画院启动“移动的敦煌壁画”藏品巡展计划

这个敦煌IP不一样,敦煌画院启动“移动的敦煌壁画”藏品巡展计划

逆势巡展背后,是传承弘扬之初心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受疫情影响,造就了2020年度热词:云看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和了解各大博物馆馆藏,感受历史的魅力。

敦煌画院近日启动藏品巡展计划,为人们在“云游敦煌”和亲临敦煌之间,提供了一个最大程度领略敦煌壁画之美的机会——泥本藏品巡展。这一逆势创新之举的背后,是画院近30年对于敦煌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践和沉淀。

“工匠精神”是时下各行业备受推崇的一个名词,在敦煌藏经洞唐代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

敦煌画院成立以来,一直坚守在忠实于壁画原作的基础上,采取最接近敦煌壁画材质“泥本客观临摹”的方式进行临摹,真实还原壁画泥皮剥落、色彩褪化等自然特点,更贴近敦煌壁画。

泥本壁画临摹采用敦煌莫高窟宕泉河的土和鸣沙山的沙,按 “ 三沙六土一分灰”的古法制作泥板,再将画绘制在有敦煌灵性的泥板上。力求在形、神、味、韵和古壁画达到高度一致,体现出年轮、肌理和美感的特点。

敦煌画院现任院长宋灵介绍:“从莫高窟前面宕泉河取回的澄板土,砸碎碾细后加水、麦草和匀发酵,再分别调配粗泥与细泥,整平地面,摆好木框,铺第一层粗泥,要薄,能遮盖纤维布即可;铺第一层麻丝,第一层纤维网。压实粗泥,铺铁丝网,加盖粗泥至稍低于木框平面,压实。铺第二层纤维网,压实;铺第二层麻丝,压实。加盖细泥,压平至与木框平面齐平,把四边切断,平稳取出木框,修边,三天取板,表面刷石灰水,阴干。”

据悉,敦煌画院自建院至今,不间断完成敦煌壁画泥本临摹总面积200多平米,其中有很多是特窟(限制开放的特级保护洞窟)的壁画,绝大部分是等大临摹。经过几十年的打磨,复原规模及艺术成就无第二家能及,已具备“走出去”的藏品规模,可以让公众仿佛置身洞窟之中,最大程度真实的还原敦煌壁画的现场观感。

敦煌画院部分泥本临摹馆藏品
敦煌画院泥本临摹:莫高窟57窟(初唐)
敦煌画院泥本临摹:榆林窟25窟(中唐)

敦煌画院:传承美学,创新致远

敦煌画院创办于1993年,由敦煌市政府批准,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名,依托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和敦煌地区及国内外有志于学习传承敦煌艺术的华人画家群体而创办,是敦煌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

经历近30年发展,敦煌画院秉持“传承美学,创新致远”的定位,承载着传承弘扬创新的使命,逐步从专注于敦煌壁画的研究绘画机构演化成为面向中国乃至全球的敦煌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平台。

美术院校师生聆听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敦煌画院艺术顾问赵俊荣老师分享敦煌壁画临摹经验

敦煌画院发布敦煌IP四大主题

敦煌IP作为近年最热的中国文化IP之一,受到了诸多品牌的青睐,市场上的跨界合作也数不胜数。但在这些案例当中,能真正去挖掘敦煌文化内涵,找到品牌与敦煌之间契合点,并触达到年轻群体的例子,实在少之又少。

为了在与品牌合作中,挖掘敦煌文化内涵,找到品牌与敦煌之间契合点,并触达到年轻群体,更好弘扬和传播,为民族文化自信的中国风潮再添新意,敦煌画院基于敦煌文化、美学与当下社会情绪,推出“国潮、她享、信念、祈福”2020年度四大主题,希望能在商业市场领域为品牌注入敦煌文化的更多内涵,让更多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接触到敦煌文化,了解敦煌文化,演绎不一样的敦煌。

来源:北国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