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野蛮粗鲁:20世纪广告中的那些糟粕

我们挑出了书中一部分广告案例,先一睹上个世纪美国广告业黄金时代的怪现状。

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Saatchi & Saatchi)创始人、广告业大亨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在近期出版了新书《难以置信》,揭露上个世纪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广告案例: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到狡诈的健康宣传,简直堪称现实版的《广告狂人》。

图书全名为《难以置信:美国广告业黄金时代之怪现状——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野蛮、粗鲁、欺骗》,由英国布思克利本(Booth Clibborn Editions)出版社出版。我们挑出了书中一部分广告案例,先一睹上个世纪美国广告业黄金时代的怪现状。

图片来源:威尔斯∙里奇∙格林广告公司(Wells, Rich, Greene Agency),1975年

这是LOVE化妆品公司1975年的广告海报,主推一套主题为“婴儿般柔软”的沐浴用品。虽然目标客户是成年人,但海报上的模特却是一个打扮成熟的未成年少女,意在说明这套沐浴用品既能带给你婴儿般纯洁、柔嫩的肌肤,又能让你散发出性感的香味。主题广告语更是赤裸裸:“天真无邪比你想象的更性感。”只是这广告页面做得如此性感,似乎忘了女性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而不是那些对海报上的小女孩垂涎三尺的男人。

图片来源:《生活》杂志(Life),1952年

泛优逊(Van Heusen)是高端服装集团菲力士泛优逊(PVH)旗下的衬衫品牌。同属PVH的兄弟品牌还有CK、箭牌(Arrow)、汤米∙希尔费格(Tommy Hilfiger)等。上图为泛优逊1952年一张主推其牛津布衬衫系列的广告海报,上面有四个穿着不同款式泛优逊牛津布衬衫的白人男性和一名上身裸露的土著民,配上一句”每5个男人里面就有4个想拥有这些新款的泛优逊牛津布衬衫”。土著民图像下面的配文则是“据说连他都很乐意用他脖子上的野猪牙饰品来换一件泛优逊牛津布衬衫”。广告页面上说“泛优逊是世界上最好看的衬衫”,那这则广告就是世界上最粗鲁的种族成见。

图片来源:《智族GQ》杂志,1967年

这是裤装品牌扫帚柄(Broomsticks)1967年的一则广告图: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扫帚柄”。5个穿着扫帚柄牌裤装的男人围着一个只穿着内衣的热辣女生玩无聊的转圈游戏。海报上说:游戏里的女生可以任意替换,她可以罗西(Rosie)、卡萝尔(Carol)或者埃莉诺(Eleanor),但只有穿着扫帚柄牌裤装的男性才能参加这个游戏。一个不尊重女性的脑残游戏,广告的设计灵感估计来自直男癌患者。

图片来源:哈珀斯(Harpers)杂志,1904年

美国好彩牌(Lucky Strike)香烟1930年的广告,主要推广的概念是其制烟过程中的一个烘烤程序可以降低好彩香烟对咽喉的刺激。“20679名医生都说好彩香烟的刺激性比较低,可以更好地保护您的咽喉”,为了向消费者掩盖“吸烟有害健康”的事实,这些广告商们随便找个人披上白大褂就可以在广告商代表医生说话了。

图片来源:莱克县博物馆/ Corbis创意公司

艾略特牌(Elliott)油漆1930年广告图:一个黑人小男孩正在用白色的艾略特油漆将另一个黑人小男孩涂成白色。曾经雪花皂推销的噱头是“雪花皂非常有效,甚至连黑色的皮肤也能洗干净”,明目张胆的肤色歧视,而艾略特牌油漆的这则广告在肤色歧视方面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图片来源:哈珀斯(Harper's)杂志,1904年

艾弗∙约翰逊(Iver Johnson)是20世纪早期美国一家生产枪械、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企业,上图为1904年时该品牌一款左轮手枪的广告。这家美国武器制造商为了宣传这款手枪在”具有致命杀伤力“的同时又”绝对安全“的特点,不惜在广告中让一个还在与洋娃娃为伴的女童摆弄手枪。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怎么使用杀人的武器,这样真的好吗?

1950年代Mebaral镇静剂的广告。镇静剂过去常用于一些情绪容易焦躁不安的女性,且多在睡觉前服用。为了扩大潜在用户群,广告中给出了一个不堪工作压力、想要跳楼的男性形象,建议因为工作烦躁不安的男性在白天也可服用镇静剂。图片下方的文字更是强调说Mebaral生产的镇静剂不会有眩晕等副作用,甚至给出了具体的用药量。只是,是药三分毒,镇静剂又怎么可能会没有副作用呢?这不是明摆着睁眼说瞎话吗?

图片来源:达彼思广告公司(Ted Bates Agency)

在这张1972年的松下电吹风广告海报上,松下的雄心令人错愕:要把电吹风卖给没有头发可吹的人。这款吹风机的卖点是造型时尚、体积小可折叠、可以放在包里随身携带。所以松下就在这张海报中很傲娇地说:“新款可折叠时尚吹风机,即使你用不着它,拿着它玩也是极好的”。更要命的是,广告里的模特是一个光头的漂亮女生,即使是在那个年代,癌症治疗会引起脱发掉发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这样的广告很容易让人觉得商家在把创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图片来源:罗伯特威尔逊广告公司(Robert & Wilson, Inc Agency)

1957年Meprospan镇静剂的广告,一个看起来已经十分疲惫虚弱的妈妈面前站着脱光了衣服等着洗澡的孩子。旁白:“她的这种压力是全天候存在的……难道她不该吃一颗安定片吗?”所以在制药公司Meprospan看来,压力山大的妈妈们的日常应该是起床就吃一片安定,给孩子洗澡时再吃一片。好像那不是药,完全没有副作用一样。

(翻译:黄珠玉)

来源:卫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