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杨铿:建议大力发展智慧物业

杨铿向大会提交了《大力发展智慧物业,助力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城镇基层治理机制》建议。

文 | 冯兰兰

5月22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次大会会期7天,28日下午闭幕。

据了解,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向大会提交了《大力发展智慧物业,助力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城镇基层治理机制》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

针对当前城镇基层治理存在的网络不健全不通畅等问题,杨铿在建议中提出,物业企业是城镇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行政管理手段下沉的有效手段,而发展智慧物业则是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杨铿提出,建议政府加大对智慧物业的公共投入,以此为抓手,构建党委、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城镇基层治理新机制。

抗疫实践表明,智慧物业兼具公共品和商品的价值,是物业企业作为基层治理触手的迭代升级。智慧物业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进行系统打通,可实现基于对公民数据管理的国家现代化治理机制的构建。

因此,杨铿建议,构建基于智慧物业的城镇数字化新型基层治理平台。为了支持物业行业智慧化转型和行业升级,杨铿进一步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升并尽快出台智慧社区行业标准和智慧物业等级评定规定。基于标准和分级,加快出台针对智慧物业重点企业的专项鼓励和扶持政策。

(二)鼓励智慧化程度较高的物业行业领军企业,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和大数据积累,将智慧社区对外向社会延伸——从链接家庭和商户的商业服务系统,扩展至链接社区公共服务和民生供需多元化平台。

(三)加大对物业服务公共职能的政府投入。对物业承担的公共事务进行政策性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对智慧物业开发积累的大数据,可以实施政府采购,用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不良事件预警、社会征信管理等公共领域。

(四)支持行业整合,鼓励头部物业企业加强对中小微物业企业的兼并重组,将头部企业优秀的物业管理标准、智慧物业科技手段,注入被兼并的中小物业公司,以利于智慧化基层治理网络的均衡铺设和快速应用。

(五)加大对物业行业的融资支持,放宽贷款抵押条件。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