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华能董事长舒印彪:应将能源安全摆在更重要位置,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

舒印彪认为,“十四五”规划会继续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图片来源:华能集团

记者 | 江帆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5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能)董事长舒印彪接受了界面新闻的独家专访,介绍了华能在新能源、核电等领域的最新规划,并就新能源补贴取消、“十四五”能源规划等行业问题发表看法。以下为访谈实录,有所删节。

界面新闻:去年,华能的新能源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您也在今年的公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华能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新的目标?

舒印彪:当前,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快速兴起,“再电气化”进程不断加快。新能源优质资源的获取、基地型规模化开发和智能化运维,都关系到能源企业未来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华能希望在新能源领域加速布局、迎头赶上,决不能缺席。为此,华能制定了“两线”“两化”战略,即在“三北”地区(北线),以特高压送出通道起点为依托,着力布局有较强竞争力的风光煤电输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在东部沿海省份(东线),着力打造有质量有效益、基地型规模化、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的海上风电发展带。

从实际效果看,“两线”“两化”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华能新能源发展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清洁能源不仅成为华能第一大利润来源,也有效带动了公司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华能将继续围绕“两线”“两化”谋篇布局,坚持新能源基地型、规模化自主开发,谋划优质大项目、大基地,并抓好新能源技术创新和成本造价管理,实现新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取“十四五”末能取得阶段性成果。

界面新闻: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原定于今年取消,但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延长了补贴期限。因受到疫情影响,当前新能源行业也希望相关补贴得到延长。对此,您有何看法?

舒印彪:新能源取消补贴是大势所趋,任何一个行业一直靠补贴生存都是不可持续的,必须靠内生动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国家补贴原定今年到期,去年6月起,各地方取消补贴,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这种情况下,国家审时度势出台了新政,将补贴时限再延长两年,给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留下了一定的缓冲期。

但同时,国家也对享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新能源车企加快技术创新、加快降低成本。

反观新能源行业,可以说,经过十余年的政策支持,中国风电与光伏发电有了长足的进步,建设成本大幅下降,能源企业一直在为迎接平价时代做准备。

但今年出现了极为特殊的情况,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球供应链。比如,一些风电设备的零部件全球交付受阻,新能源项目供货难问题持续突出。

受此影响,发电企业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项目施工进度延期;如不能按期投产,将有相当一部分项目面临“投产即亏损”的风险。华能原计划今年投产的一批新能源项目,目前面临很大压力。

新能源是具有很强拉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意义重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建议国家从扩大有效投资的角度,参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适当延长已核准的风电项目国家补贴时限。

界面新闻:您对国家的“十四五”能源规划有什么建议?

舒印彪:做好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离不开“十四五”及更长一个时期的能源发展规划。

我认为,“十四五”规划会继续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进一步融入和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系统研究解决能源体制机制、区域协调发展及高效利用等问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战略目标层面,我认为,能源产业“十四五”规划应该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能源供给侧,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发电量在总电量中的比重;需求侧则要实现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加快推动“再电气化”进程。

二是应将能源安全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构建起多渠道、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着力破解“卡脖子”核心技术,加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的国产化替代。

四是加大国际合作,围绕“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能源电力行业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推动项目规划、装备制造、建设运营、技术标准整体“走出去”,提升国际话语权。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避免碎片化、零散性开发造成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特别是立足“坑口”电站,以特高压输送通道起点为依托,通过多能互补模式与风光“打捆”,建设煤电输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组合拳”的方式实现整体资源优化配置。

可以说,只有规模化发展才能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华能目前的“两线”“两化”战略,就是围绕这一发展方向,在中国三北地区和东部沿海省份打造大型能源基地,协调推进西部资源与东部电力负荷市场的对接,推动中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界面新闻:我们注意到,海南昌江二期核电项目已于去年启动建设,这是否意味华能取得了核电建设牌照?华能今年在核电领域有哪些计划安排?

舒印彪:在核电业界,核电选址、建造、运行与退役实行安全许可制度。目前,华能已具备保障核电安全建设与运营的能力,符合《核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核电安全许可的各项要求,也满足国家对核电项目投资主体的相关要求。

2004年,华能开始涉足核电领域。2012年,华能牵头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全球首座具备第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突破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目前国产化率达到93.4%。

经过16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华能已具备核安全法规要求的三大管理体系,培育了良好的核安全文化,形成了一支核电专业人才队伍,具有了较强的核安全技术支撑和持续改进能力。

核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既是华能不可失去的战略资源,也是加快绿色转型、持续提高低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的至关重要的抓手。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核电在能源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华能将抓住国家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以及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契机,加快核电产业布局,推进核电发展战略实施,克服一切困难,尽快实现核电突破发展。

一方面,我们把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高质量投产作为重中之重,力争早日在核电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将推进昌江二期、石岛湾、霞浦等核电厂址的开发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核准开工一批压水堆核电项目。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