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律师没有时差

工作时7×24随时待命是一名涉外律师的工作常态。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玲玲

张玉婷的常规工作时间和多数上班族一样,早上九点多开始工作,晚上7点左右下班。只是作为一名涉外律师,她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和加班。仅去年一年,张玉婷就处理了40个诉讼案件。

2008年张玉婷从上海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毕业,之后在一家小型律所短暂实习工作,期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两年后到英国攻读海商法硕士,2012年毕业回国加入上海一家知名律所,五年后成为该所合伙人。

律师的工作并没有影视作品中呈现的那么光鲜和轻松。

轮船一旦启动,便会在海上一直行驶,任何时间都有可能会发生碰撞,产生纠纷。遇到比较紧急的案子,通宵工作对张玉婷来说更是常有的事。

邮件达人

高效是一个律师成功之路上的秘诀,而回复邮件是张玉婷高效工作的一把钥匙。晚上睡觉前,早上起床后,张玉婷最先做的事就是看一遍邮箱中的邮件。

“高效,就是你的回应要快速,我们每次都说(如果)你客户来了一个邮件,即便当下你回复不了他的问题,你也要先发一个回复的Email过去表示收到了”张玉婷说这样做能让客户放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案子是在被时时刻刻关注着的。

涉外律师的客户遍布全球,从日出之地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一直到太阳最后下山的美国东西两岸,时差一旦没有算好,就会极大影响工作效率。

面对一天当中要处理大量的邮件的情况,张玉婷会根据客户所在的时区、对方处理业务所涉及到的工作量和难度,合理安排处理次序。

“我经常看到她上班之前七八点钟已经在回邮件了,晚上有时候十一二点也在写东西,手机经常查看邮件。”这些都被律所的高级合伙人周祎看在眼里,他认为这是一名涉外律师身上非常宝贵的品质。

客户导向

“客户导向”是张玉婷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词语。律师不像法官,仲裁员,它不是中立的裁判,而是受客户的委托,处理客户处理不了的问题的。只有客户实在解决不了,才会想到去委托律师。

前段时间,张玉婷处理的一起案子:一家外资企业想与其供应商们解除合同,但供应商均表示为了给这家企业提供产品,已采购很多辅料半成品,解除合同需将整个库存买断。供应商们不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而是通过电话短信不断骚扰、威胁要上门“解决”,矛盾一度十分激化。

在这种威胁下,客户不得不寻求律师的帮助。由于供应商有很多家,客户在谈判上显然寡不敌众,处在不利的一方。

张玉婷接手后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其寻找解决路径。

她先是建议客户先进行冷处理,尽量不接电话、不回消息,有事一律找律师,等到对方真的着急了,再进行谈判。

为了避免供应商抱团,她选择每家单独谈判。

“这种策略,让供应商之间自然地形成了间隙,方便之后逐个击破。”

最终,张玉婷将金额谈到了原来总金额要求的三分之一,打包解决了客户的难题。

工作10多年,张玉婷早已是一个业务方面的老手,面对各种疑难案件,她会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想尽一切办法,在法律范围内实现最理想的案件处理效果。

同团队的律师郭航,认识张玉婷已有7年的时间,在他眼中,张玉婷身上一直透着干练、果决的气质。

“案件的评判和材料的思路梳理总是非常清楚”,这种干练果决的气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熟练的业务能力。

做一个学徒

一直以来,张玉婷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说自己是一个一根筋的人,只要是她认准的事情,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做到底、做到极致。

刚毕业时准备司法考试,为了能一次性通过,她选择向律所请假三个月,脱产准备考试。最终,在这场被称为“全国第一考”的考试中,她考到了466分,当时的合格线是360分。

下定决心要出国读书,她便马不停蹄地准备起来。1月份考雅思,3月份申请学校,到6月份,所有的申请材料、 offer以及签证已经全部办好了,8月份就去了。

做律师这个工作也是。“不要轻易选择这个行业,但是一旦选择了,就不要轻言放弃。”

刚入行的年轻律师往往面临着普遍的困境:没有人脉,缺少案源,加上没有实务经验,如果真的被分配到一个案子,有时都可能不敢接。薪水自然不会很多,甚至是低于平均工资的。这对于一些外地律师来说,维持生计都很困难。

即便是一些名牌大学毕业,能够进入红圈所的律师,在大公司流水线的作业中,似乎也只能做着那一小部分的螺丝钉般的工作,即便生活不愁,也要自己思考该如何学到东西,业务能力该如何提升。

“那年轻律师该怎么办?”当被问道这个问题时,张玉婷突然提高了她的音调和语速,毫不迟疑地说道:“这就看你的选择。”

张玉婷选择从一个小型律所的学徒做起。

她逮着一切机会去跟着老律师去学,逮着一切机会去跟主任要小案子。“我就把少赚的钱当作学徒费,尽其所能地去学怎么做案子,各种各样的案子。”她认为提高专业的业务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才是青年律师最重要的事。

张玉婷不是没有动摇过。在刚入行的时候,她也曾对自己产生过质疑,问自己要不要放弃做律师,比如去公司做个法务,这似乎更稳定,压力也更小。

在迷茫期,是父母给了张玉婷全力的支持。作为上海独生子女,张玉婷免去了房租和其他一切生活开支的困扰,没有养家糊口的负担。

“我那时就想,外地的律师都能够在陌生的城市生存下来,能够开拓自己的业务。我为什么不能坚持下来?我为什么不搏一搏呢?”

张玉婷搏成功了。她从简单的民商事案子开始做起,有关继承、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等,从准备材料、调查取证,到起诉、应诉,再到准备庭审的交叉盘问,法庭辩论到庭后的写代理词、写质证意见,她一次次重复着这些样的流程。

她稳扎稳打,成为一名律师,并坚持了下来。

海外留学

做了几年律师之后,张玉婷觉得光一个本科的学历还是太弱了,她希望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厚度,选择出国读研究生。

“出国是为了在回来后的工作中,可以做得更专、更长远。”张玉婷说她不只是去赚一个学历背景,也不只是去锻炼英语,她希望出国学习的内容是她回来工作时还用得到的,她要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个留学经历。

张玉婷最终选择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海商法专业。

中国的海商法一定程度上算是一种舶来品,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海上大国,很多的海商法的游戏规则都由它制定。现在的主流的一些海商合同,也都会约定在伦敦仲裁。

张玉婷认为这段留学经历,让她既能为外国人提供中国的法律服务,又能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提供涉外或是外商投资的服务。这个选择,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她的职业道路。

周祎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张玉婷,就是她从国外回来参加律所的面试,他作为当时的面试官,除了肯定了她的业务能力以外,更清楚地感受到了这个女孩身上的自信和雄心: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涉外律师。

人脉?案源?

做律师工作,有一些始终回避不了的问题,比如你的人脉,你的案源。

张玉婷认为,是她开朗、喜欢与人交流的性格,为她争取到了不少机会。

本科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实习便是向教授争取得来的。当时有法学院的教授也是兼职律师,张玉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他发了邮件,请他推荐,没想到真的得到了回复。

在伦敦读书期间,学校经常举办party,有些party会有一些猎头参加,张玉婷认识了一些猎头,后来就请猎头帮忙,介绍进入了一家伦敦的律所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那家律所的一个韩裔高级合伙人,又因为认可她的能力,把她介绍给了国内律所的高级合伙人周祎,这家律所就是如今她供职的公司。

张玉婷一直很有意识地主动结交朋友,会和遇到的各国留学生交流,会去主动参加派对认识朋友。她还喜欢和宿管阿姨交谈,也会给她带礼物。

“情商比智商重要。”张玉婷说高情商是一名成功律师必不可少的要素。

所谓高情商,就是面对客户的同理心,你要知道客户他在想什么,他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在选择律师这个行业之前,你至少应该好好地问问自己:你有人脉吗?你有案源吗?你适合做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吗?你会是一个好的销售吗?”

工作已经10多年,她觉得还是需要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

近来最高院频繁地发布新的司法解释,今年《民法典》即将出台,六十六年“磨一法”,一法出,九法废。

趁着疫情期间回炉重造,学习专研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是张玉婷近期的主要目标。

 

相关专题报道请点击>>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