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文化解读:九十年代文化之纽约街头

60年代嬉皮文化的铺垫,70年代朋克、摇滚精神的洗礼,80年代多元的文化、潮流分支齐头并进,累积的力量在90年代强烈迸发,形成以青年亚文化为主的街头文化热潮,穿透至电影、艺术、时装,一直影响到今天。

1990年代是一个奇妙的时代,前有60年代嬉皮文化的铺垫,又在70年代受到朋克、摇滚精神的洗礼,令80年代多元的文化、潮流分支一涌而来,累积的力量在90年代强烈迸发,穿透至电影、艺术、时装……其中从90年代影响至今以青年亚文化为主的街头文化热潮,被街头人广称的“黄金年代”正定格于此。作为90s三部曲的终篇,我们来到了90年代亚文化中心——纽约,而把结束篇选择于此,这段重返街头之旅告诉你答案。

又话里原宿与藤原浩?

在90年代可以称为东西方文化先锋的两座城市,非东京和纽约莫属。在东京爆发的里原宿文化在这10年期间达到了顶峰,以至渗透于全球青年文化。在一批从里原宿出来的响亮设计师中,藤原浩堪为鼻祖级。若不是他开辟了这片天地,如伯乐一样挖掘并扶持有才能的设计师,如NIGO®、高桥盾等如雷贯耳的人物,相信也没有今天日本潮流在全球占据的重要地位。在把时间往前倒退,也许没有藤原浩早年从伦敦转战纽约,深深的受到滑板和Hip-hop的影响,成为一名DJ;之后又通过玩冲浪的朋友认识到Shawn Stussy,也不会到后来成立深受Stussy与Anarchic Adjustment启发的Goodenough,从而引爆一连串的里原宿潮流效应……亦同时证明了文化是能渗透肤色、血液,能相互影响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众所周知,美国文化在更早的时期就对日本人有着深刻影响,而吸收全新媒介又能打造自身且独树一帜的文化的代表,就是里原宿潮流。

 

据说Stussy开启了Supreme……

辗转至90年代,纽约以滑板与Hip-hop为主的亚文化热潮,在经历80年代的摸索后得到了空前的爆发,仍在引领当时全球潮流的步伐,正式迈入“黄金年代”的街头。于1980年成立的滑板品牌Stussy在80年代街头扎下根基,实属前辈级别。看了以上的文字,大家也知道了主理人Shawn Stussy与藤原浩的关系,以及间接对于里原宿文化的影响。几乎在同期的纽约,美裔英国人James Jebbia在Spring大街开了一家,贩卖英国品牌以及Stussy的买手店Union NYC,因此与Shawn Stussy结识,并于之后的90年代初期,两人携手合作于Prince街,开启了一间由Shawn命名的古董店,后由于Shawn的退出,James Jebbia在无奈之中,产生另起炉灶的想法,正式于1994年成立了风靡至今的Supreme。

 

纽约街头文化枢纽

在90年代纽约,滑板文化与Hip-hop音乐成为亚文化的核心,扎根在纽约Lafayetta街上的Supreme,是去往滑板圣地Washington Square公园的必经之处,很快Supreme就成为了纽约青年的集聚地,他们一同玩滑板、喝麦芽酒,听着Hip-hop疯狂的Party,干着一切最90年代的事,Supreme这样“完美”的根据地自然成为了链接纽约亚文化的关键纽带。

直面90年代年轻人的《Kids》

1994年,美国以拍摄青少年出名的纪实摄影师Larry Clark,在筹备第一部电影《Kids》时,受到当时Supreme氛围的影响,这里的一切正与想要寻找的纽约青少年生活完美符合,《Kids》便在长期混迹于此的少年中寻找主角。其中由Supreme初期的滑手Justin Pierce扮演Casper,另一标志性角色由登上Thrasher杂志封面一举成名的ZooYork滑手Harold Hunter饰演,女主角则是在当时十分抢手的模特Chloë Sevigny担任,上演了一出混杂性、酒精、毒品、艾滋,关于纽约街头少年成长的残酷青春物语,《Kids》在争议中仍然成为了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青春影片。并由于《Kids》的上映,促进了东西海岸滑板文化的交融,令美国众多滑手前往纽约,真正促进了纽约滑板文化的崛起,并将亚文化带入了流行文化中,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并促使了整个90年代文化的发展。

关于《Kids》的主角们

《Kids》的主角们在纽约文化的熏陶下成长,Justin Pierce、Harold Hunter两位桀骜不驯的街头Skater,真的就如电影角色般拥有了精彩而短暂的一生。2000年,Justin Pierce在拉斯维加的酒店上吊自杀,结束了年轻的25岁生命;2006年Harold Hunter也步入后尘,因心脏病逝世,享年31岁。Supreme除了于今年重磅推出的纪念《Kids》20周年打造的系列;还在2014年Supreme与COMME des GARÇONS SHIRT的第二回联名中,专门以Harold Hunter人像为灵感,纪念这位传奇滑手。而另外的主角Chloë Sevigny,从拍摄完《Kids》后正式迈入了演员生涯,并曾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并且她还活跃在时尚领域,以设计师、模特身份出镜于先锋刊物中,相信各位对Supreme与COMME des GARÇONS SHIRT首度联名的Lookbook还记忆犹新,那位与Jason Dill一同出镜的女主角正是Chloë Sevigny;而近期Chloë Sevigny备受关注的动作,则是她为创刊于2013年,称为“由艺术家做给艺术家看的”的前卫艺杂志《Marfa Journal》中拍摄的大片,在先锋而充满个性的造型中,龙虾装扮成为了外国时尚媒体的热议话题。

 

 

Supreme for 《Kids》 2015

 

Supreme × COMME des GARÇONS SHIRT 2013

 

 

Supreme × COMME des GARÇONS SHIRT 2014

 

《Marfa Journal》Issue 3

Hip-hop亚文化电影《Above The Rim》

《Kids》的确是90年代青少年的写照,但它更偏向于滑板文化。在嘻哈文化同时席卷的纽约,一部由Dr. Dre制作原声大碟,由已故传奇说唱歌手,当年叱诧嘻哈届的Tupac Shakur饰演,以90年代Hip-hop文化、街头篮球,以及黑人窘迫的生活为背景的电影《Above The Rim》,并贯穿纽约帮派的故事。直白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纽约前途光明的高中篮球明星凯尔华德生和他身边两个朋友之间的故事,帮派诱惑与梦想冲撞,审视年轻人的价值观。《Above The Rim》的故事与人物造型将90年代的特征表露无遗,是回顾90文化的一剂养料。

嘻哈与Wu-Tang Clan

起源于纽约底层生活的美国黑人说唱文化Hip-hop,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地下说唱音乐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West Coast hip-hop与East Coast hip-hop。90年代纽约街头文化直接影响到当时的电影与音乐,向往纽约这座对东西岸文化极为包容、愈多有才华年轻人慕名而来,令这里的文化氛围极为的好。而Hip-hop的真正兴起也是在90年代,来自纽约的Wu-Tang Clan以一首《C.R.E.A.M.》将Hip-hop氛围带入巅峰阶段,亦是90街头文化的重要代表。

Public School设计师也曾混迹于90s说唱界!

虽然纽约的时装潮流从Street延伸出了今天的Hi-Street,但众多设计师依然深受90年代街头文化的影响,活跃于当今纽约时装界的Public School,设计师Dao-Yi Chow还成为了纽约风格标志的DKNY创意总监,无非是备受瞩目的当红设计师,以Hi-Street黑色哲学打造Public School,成为纽约时装界必须知道的名字。而设计师之一的Dao-Yi Chow,他成长于纽约街头文化鼎盛的90年代,在当时他可是一位混迹于Hip-hop圈的说唱记者,以Durwin Chow GNS作为笔名在嘻哈权威杂志撰稿,并出版过Fat Joe盛传等与嘻哈文化相关的读物,Dao-Yi Chow曾经表示90年代的从业经历直接影响到Public School的今天的设计。

作为“黄金年代”的90年代,不但是街头潮流在全球爆发的关键时期,而且出现的大量有志向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在时代的作用下,以及更为包容与开放的环境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为街头潮流、音乐、艺术等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当年成长于此的年轻人成为了今天在各个领域的前辈。虽然离那个穿着宽大的牛仔裤、踩着滑板飞驰街头、听着Hip-hop自由摆动的精彩的年代越来越远了,但90s文化标签亦成为了经久不衰的设计符号,成为了街头人心中永远保持敬意,充满美好回忆的90年代。不如就让我们来回顾下当年的精彩造型以及标志性单品,为我们的旅程划下句号。

Baggy Jeans

Backwards Baseball Hats

Plaid shirts

Hoop Earrings

Bandanas

text: STEPHY & MK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