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苏婵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重庆零售物业市场空置率上涨至11.3%,并出现部分品牌店铺退租现象,在此情况下,重庆商家积极寻求自救,“云购物”“共享员工”成为疫情期间运营新模式。第一太平戴维斯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重庆零售物业市场新增供应项目为零,而未来零售物业,则需要创新升级。
空置率上涨至11.3%
第一太平戴维斯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重庆零售物业市场新增供应项目为零,零售物业总存量保持在585.7万平方米。其中,重庆零售物业市场的租赁需求受疫情冲击明显,例如,部分品牌主力店退租,如来时代广场的纪梵希、财信广场的超级物种等。让整体空置率上涨0.4个百分点至11.3%,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小幅下降0.1%。
面对疫情期间线下渠道的关闭,购物中心和百货开启“云购物”,爱琴海购物公园推出“云闪购”,南坪协信星光时代广场推出直播服务“星光直播间”;重庆百货公司旗下百货利用微信群、视频直播等开展线上营销推广。此外,品牌间和商户间传统用工模式被打破,不同业态和品牌开启了“共享员工”合作模式,比如,盒马鲜生在疫情期间线上订单量暴增,与重庆莺花渡火锅部分门店“共享员工”,既解决了盒马鲜生人手短缺问题,又保障了火锅店服务员的收入,成为合作双方的共赢之选。
疫情期间,除了关乎市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超市与药房持续营业,重庆的购物中心与商场几乎一度全部暂停营业。截至2月底,重庆购物中心恢复正常营业的项目仅为10.3%,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线下零售项目陆续恢复正常营业,到3月底,重庆购物中心已全部恢复正常营业,3月底餐饮堂食已全面开放,各大商场有望逐步恢复往日活力。
以龙湖北城天街为例,自3月1日恢复营业以来,客流恢复情况显著,截至3月9日,日均客流量达到3.6万人次。
推动零售物业创新升级
报告显示,展望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重庆市场部分原计划于上半年开业的项目或将延缓开业时间。品牌方面,部分餐饮及服务类的拓展计划或将在年内受到较大影响,租金走低压力犹在。运营方面,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将引发零售商业项目在卫生防疫和物业管理方面的思考,也将促进市场零售项目服务水平迅速优化升级。
西南购物中心俱乐部秘书长罗唤军认为,疫情之后重庆商业的复苏,需要零售行业的各方主动探寻改变之路。比如:如何运用高科技,重拾“无人科技”的运用和后台建设,减少“接触性”人工成本的支出,建设“无人商店”的相关业态;如何与移动互联网及现代物流更加深入地结合,增加“快递型”“外卖型”“线上&社群”销售占比,平抑“体验式”周期性、突发性和时段性劣势,平衡经营风险;尽快布局“大健康”概念及“有机”“环保”理念梳理,加强与“救护”“应急”类业态的链接,形成具备一定防灾、防疫能力的零售新概念,稳定员工、增强顾客粘性;积极争取政府及行业支持,加强企业产业链及产业间跨界互助,形成新的产业及生意模式,真正实现用创新解决问题。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商铺部董事林静表示,长期来看,由于社区型商业方便居民日常消费,疫情期间优势凸显,行业内关注度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将更受投资者重视。
尽管在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零售商业项目与品牌方或临时关闭店铺,或缩短营业时间,但由于社区型商业有距离近、便利度高、配套类的业态更丰富等优势,反而疫情期间大多数社区商业能持续营业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居民对社区商业依赖度大幅增加。社区商业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投资者更多关注进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