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说,国内顶层财富人群缺公众典范

国内顶级财富阶层很缺一个健康、耐用、经得住多重标准考验的公众典范。

来源:华人家族财富

作者:乔书亚

1.

擅长靠着金庸吃饭的网络红人六神磊磊最近在一篇夸奖阿里的文章中,提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他说,“我们几乎各个阶层都面临一个问题:面貌模糊,在一些基本的东西上缺少共识。”

什么意思呢?

六神磊磊表达的,是想说中国中产阶层没有长出一张清晰的脸,除了物质的东西之外,看不到群体性的气质和典范的模样。

同样,他也认为,国内顶级财富阶层也很缺一个健康、耐用、经得住多重标准考验的公众典范。

六神磊磊说,“数来数去,不过寥寥数人。”

毕竟这是一篇夸奖阿里的文章,我猜想,“寥寥数人”中自然就包括了马老师。

六神磊磊原话则是,“希望马云能够担纲起来。”

2.

什么是公众典范呢?什么又是顶层财富阶层的公众典范呢?

没有谁给出过定义,至少没有一个有共识的定义。在不同人的眼里,公众典范的含义或许未必完全相同。

按照六神磊磊的表述模式,我给顶层财富阶层的公众典范做一个大致的画像:财富拥有量在线、价值理念在线,公共行为在线。

中国的顶层财富阶层都是新贵,都是创造财富的一代,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家。

本世纪初,那时我刚入财经新闻界不久。我记得那时财经媒体上常常讨论一个话题,叫做民营企业家的“原罪”。

“原罪”这个词是有些吓人的。

中国的这一代民营企业家中,有不少人是在时代的缝隙中长出来的。有的打法律擦边球,有的热衷潜规则——在轰轰烈烈的GDP至上的时代浪潮里,很多人暴发了。

背负“原罪”包袱的一代民营企业家,是没法成为公众典范的。财富的来源模糊,也使得这个群体比较低调,闷声发财,而不(敢)求公众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车轮滚动向前,“原罪”二字没人提了。财富的创造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科技新贵们挤入顶层财富人群中后,人们发现,这一群人的学历更高,思维更活跃,更具有国际视野,整体形象似乎更佳。

这群人中有公众典范吗?大家可以盘点。

3.

4月2日,有一位名叫王石的财富人物,刷屏社交媒体,也赢得了不少点赞声。

事情是这样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一次性获赠2亿股万科股票,捐赠人是万科企业股资产管理中心。

这2亿股万科股票,也是企业股中心的全部资产。

这些资产用来干嘛呢?是设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科发展专项基金”。万科将与清华大学一道,共建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万科之举深得人心。

消息称,WHO原总干事陈冯富珍将出任首任院长,万科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出任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一下子,王石的形象光彩照人。

想当年,万科灵魂人物王石的形象一直是很有光彩的。他不仅企业做得好,还爬很高很高的山,还好学——跑到欧美四处游学。

后来,王石形象受损。先是在汶川大地震那年说了不该说的话,又在宝万之争中屡有不妥言辞,再是找了一位年轻的田老师——这位田老师不甘寂寞,经常讲一些备受攻击的话。

也许,人家老王根本就不在意做什么公众典范,而更欢喜那碗热乎乎的红烧肉。

4.

阿里的马老师当然是有智慧的人。

他创立了阿里帝国,然后功成身退,转身做慈善,办学校,并且很会进行公共表达。

想想看,在这样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大疫情中,有几位顶级富豪站出来说了有担当的话,做了有担当的事情?

没有言语,没有行为,自然无法成为公众典范。

一个有影响力的典范形象,光靠钱肯定不行。钱可以买奢侈品,却很难买来精神的富足。而一个名贵的奢侈品包包,有时的价值不如一只普通的口罩。

马老师善于在各种历史的节点中出现,并做一些事情。你可以说他擅长作秀,但一直坚持作秀,也就不容易了。

相比于马老师中英文交替演讲的口才,小学教师子女、华为老板任正非并不擅长个人脱口秀。

任正非的个人形象,甚至很难划入顶级富豪的人群中。当然,他也有很多的物质财富。

我一直认为,任正非创造的财富,绝不只是在物质方面。我更相信,他有极其辽远的精神空间。虽然身在科技领域,但他同样拥有一种生命的诗意。

马老师算是公众典范吗?

任正非算是公众典范吗?

各位看官说了算。

来源:华人家族财富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