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夏粮是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占全年粮食生产超过1/5,冬小麦作为夏粮的主体,其长势情况备受关注。
2020年3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防范气象灾害保障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根据农业部调度的情况,今年小麦的面积基本稳定,越冬期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加之春季田管比较到位,目前小麦的苗情长势好于上年也好于常年。
刘莉华也同时强调,今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是呈偏重发生态势、程度可能重于上年,是近10年来发生程度最重的一年。夺取今年的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防病治虫的任务十分繁重。
小麦苗情长势好于常年,却遭遇近10年来最重的条锈病?公众不禁对这一说法产生质疑。对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东对界面新闻表示,上述说法并不矛盾,苗情是指的总体长势,是小麦丰产的基础,而条锈病是小麦的病害之一,虽然会对发病的小麦造成影响,但面积毕竟有限。
“小麦条锈病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而是一种常发病害,建国以来就有相关的应对措施,国家和各省都有相应的技术规范。从发病范围来看,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在3.3亿亩左右,目前1300万亩的发病面积相对较小,但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防控,以免发病面积继续扩大。”王东分析说。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公开资料显示,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大区间典型远程气流传播流行的小麦病害,具有发生区域广、流行速率快、危害损失大的特点。主要危害叶片及叶鞘,破坏叶绿素,造成光合效率下降,并掠夺植株养分和水分,增加蒸腾量,导致灌浆受阻,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20%-30%,最严重时几乎颗粒无收。
3月25日,据全国农技中心2020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327万亩,同比增加3.2倍,比近10年最重的2017年同期增加44.8%,比一周前增加29.1%,目前已北扩至沙河以北,较常年提早1个月。
谈及今冬小麦条锈病高发的原因,王东认为主要是气候原因所致。“这与2019年秋天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有很大关系,这导致越冬菌源越冬的基数比较大。而随着气温回升,流行进程也随之加快。”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4月份,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华北东部、黄淮东部和江淮东部等地偏高0.5-1℃;大部麦区降水偏多1-2成,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西南大部等麦区偏多2-5成,天气条件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麦区赤霉病、条锈病等病害的流行,对华北、黄淮北部和西北中东部穗期蚜虫发生有利。
“小麦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强,如果防治及时,其他栽培措施得力,就不会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谈及小麦条锈病对今年小麦丰产的影响,王东认为,具体要看防治的情况,应对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抗性品种、进行源头控制、药剂防治等。
王东指出,所谓“绿色防控”并不是不打农药,而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另外,可以选用防飘对靶减量施药植保机械喷防,以此减少用药量。
为了应对今年的病虫害,刘莉华表示,农业农村部按照早谋划、早监测、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路已经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提前预拨了14亿元的防控资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物资的准备。此外,还启动了重大病虫发生动态网上直报,实行每周一报,重大病情随时报告,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0年1月1日,全国农技中心发布《关于加强冬季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对发病中心已经扩展的严重田块,实施统防统治全面防控。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开展了病虫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目前小麦条锈病已经累计防治了1800多万亩次,基本上做到了应防尽防,一些地块已经防治两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3月17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防治责任,细化完善了监测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处置等全链条防治制度安排,为农业发展特别是做好今年重大病虫害防治、稳定粮食生产提供法律保障。
刘莉华表示,农业农村部将认真按照条例要求,压实属地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坚决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