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影响社会中的自我的行为

在任何社会行为中,人是受自我影响的,而环境是相对于人的自我定义进行影响或塑造自我行为的。如果要分个重要性,自我因素可能要大于环境因素。

作者:Seeran

社会中的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即人是社会的主体还是客体的自我认知。在经过上万年的社会演进,社会中的自我是基于自身所处的阶段和期望进入更高阶段以定义。

所以有两个自我的存在,一个客观存在的(应对现在阶段),另一个是主观存在的(想成为怎样的人)。不管哪个阶段的自我,人们都认为社会的核心就是自己。我才是世界的中心。

因此,在任何社会行为中,人是受自我影响的,而环境是相对于人的自我定义进行影响或塑造自我行为的。如果要分个重要性,我认为,自我因素大于环境因素。

深入来讲,在社会中的自我行为中,人是受自我印象,自我服务偏向、自我认知三个要素来应对环境传达的信息而做出反应。

自我印象是人应对环境的第一因子

自我印象是,我存在社会在位置或环境中担当的是什么的一个角色,而角色的不同担当,会对应以怎样的形象、态度、行为来与环境相处。在这方面,以集体文化为主的亚洲国家最为明显。

在集体主义色彩浸染的亚洲国家地区,人们通常担当的是多重角色,其中他们认为这些角色都应该行驶不一样的态度、行为,从而达到与环境共荣或和谐的状态。俗称,在什么场合,与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

因此,他们要在不同场合,担当不同角色,这些角色则会赋予他们不同的印象存在,这个印象是相对他人而设定的,而要与他人相处得当,则会掩盖一些个性,服从角色的形象要求。

比如,老师则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为人师表,善于解惑的形象;父亲则是为家人提供担当家庭重任,遮风挡雨的形象;员工则是为老板提供兢兢敬业,服从安排的形象....这些形象是构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的自我。

但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同的西方国家,他们在社会中的自我形象则相对没那么复杂,因为他们的自我定义是更加追崇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并保持一致的形象。也就是他们会更加注重自身感受。

社会中的自我形象在人大脑思维中构建完毕后,那么则会进入管理模式,在不同环境下的随机切换角色,以应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自我服务是自我印象的“傀儡”

自我印象在人们建立体系后,事实上自我印象是不断更新和交替的。人们便开始动用一切已有的认知资源服务于自我形象。人们要保持在不同场合中角色,那么人们会调用对应的观念、态度、行为来维持这个形象。

明星要保持另粉丝追捧的高大上或者亲和等公众形象,那么他们会保持以匹配的行为、语境和外在形象,你在朋友圈保持一个亲朋好友认为的“好孩子”“好基友、好闺蜜”的形象,你也会动用一切力量,发表正能量感悟或者生活动态与之维持。

这些都是自我服务的表现。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不同角色的自我形象不会混乱,改变他们对你的认知。同理,在品牌运营中,运营者也应该传达与品牌诉求的形象给用户。

自我认知是社会中的自我的核心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经常谈到的,也就是你到底是怎样的人,认识自己多少才能与世界交流和融合。而自我认知,是存在你大脑中的思维、你所接受的文化熏陶、价值影响和你所习得的经验和知识,还有你认为人们对你的评价等信息的总和。它在社会中的自我中起到协调的作用,同时也你维持自我形象的动力。如果你没有自我认知,那么你如何调用信息资源来保持自我形象的一致呢?

比如你在担当员工的角色,你要保持能兢兢敬业,服从安排的角色形象,除了了勤恳好学的态度外,你还需用专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来完成老板给予的任务并输出相应价值,这样才算配得起这个角色的形象。

而一旦在社会行为中,发生角色与角色的冲突,那么自我认知就会出来协调,用相应的认知资源(经验、专业、知识、想法等)进行协调,一是维持这个角色形象,同时加深人们对这个角色形象的认知地位。

延生到品牌来看,品牌公关危机的产生,本质是品牌诉求形象的危机,而要如何应对,则是品牌通过自身认知资源的进行化解,以保持及加深品牌在公众的认知地位。不过,品牌若给予的信息与公众的认知不匹配,那么则会毁了品牌形象。某邮箱的脱库事件就是如此。

以上便是影响社会化中的自我的行为因素,自我形象,自我服务,自我协调。三者其实是相互关联的,他们之间在信息上市保持匹配相同。但后者都是服务于自我形象,目的也是为了应对社会环境行为的影响。而品牌行为也是运用这一原理。

题图:tumblr

原创作者:Seeran,公众号:知更鸟(seeran1984)转载请注明来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