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经济走红,消费新势力来袭

在我国,孤独经济这门生意还有更多可以开发的商机,研究孤独人群的消费心理与消费模式,商家们准备好了吗?

文|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雷佳

如今,“孤独”已经成为人们的常态。甚至还有好事者,煞有介事地弄出一份《国际孤独等级表》,将孤独之事划分为数个等级。一个人逛超市、去餐厅和咖啡厅、看电影、吃火锅、唱KTV搬家、去医院……忙碌且孤独,是每位社畜的真实生活。

而如今像他一样的孤独的年轻人,因为孤独创造出一股新的经济势力:孤独经济。所谓的“孤独经济”,就是针对一个人的消费品、服务等。而其崛起的源头,在于越来越多的人被动,甚至主动地接受、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间。

就如前段时间海底捞全方位服务中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条,就是当一个人去吃火锅时,服务员会贴心地拿出超大公仔作为一种陪伴和精神上的慰藉。之所以有这项服务,想必海底捞已经洞察到现在“孤独经济”已经悄然流行。

一、相似走向的孤独经济

1、日本的单人经济

俗话说的好,幸福的人有着相似的幸福,孤独的人有着不同的孤独。孤独经济最早来源于日本,日本大概是全球的孤独担当了。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28%,但出生人口仅为86.4万人,创下1899年以来的新低;同时,当年死亡人口高达137.6万人,意味着日本当年人口负增长51.2万人,这已是日本人口连续第9年负增长。

随着少子化、老龄化、不婚主义和离婚率的攀升,两代同堂家庭模式的比例日趋下降,独居户发展为日本重要的社会结构。各种社会现象产生了的孤独经济。

根据日本国家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目前日本5300万户家庭中,超越三分之一是“独身户”,这一比例预计到2040年将升至40%左右。

日本的“单人文化”衍生出的“单人经济”,或者可以称“孤独经济”,已经成为岛国逐渐普及的业态。所以走在日本的大街上,随处可以找到适合单人消费的商店,和很多为单身人士打造的服务。

日本的商家已经大力开发孤独这一门生意,而如今的中国似乎有超越其的趋势。

2、我国的孤独经济

在我国,似乎正经历着与日本相似的人口结构的转变,从出生率、老龄化率、单身人口数量等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个发展趋势。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再度创下了历史新低,而老龄化程度创下新高,全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此外,近年来,我国单身人口数量逐年上升。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经达到2.4亿,年轻的单身群体数量庞大。

从其根源看,目前年轻群体漂泊的处境、工作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交际圈难以拓展等,都让“孤独”成为常态,也让“孤独经济”迅速成型。而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中国独居人口占比16%,而这意味着有大量的衍生孤独经济市场。

二、孤独经济发展背后的推动力  

1、消费升级

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和数字化带来的消费推动力,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都在经历着方方面面的升级。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就可以体现出这一现象:我国的人均GDP从2015年的8280美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10276美元;在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一个人的活动似乎变得不那么难了。不想做饭,手机下单外卖点回家;搬家租房都有线上预约,线下服务选项;购票定旅社做好攻略,一人游在如今的出游人群中已经占有很大比例;淘宝很大幅度的降低了一个人孤独逛街的身影;就连逛超市,都有线上购物一个小时送达的快捷。种种生活便捷服务,一个人似乎可以生活的很舒适惬意。

2、空巢青年的推动

什么是空巢青年?百度百科说,“空巢青年”就是那些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自己在外面独自租房居住的单身狗。年轻的单身群体们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努力工作……80后的他们被叫做蚁族,90后的他们被唤做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还有令人震惊的消费潜力。据阿里电商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显示,孤独人群多分布于高薪职业,这些人不仅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而且消费观念也更加开放、消费行为更加果决,就是有钱又有闲、出手对自己够狠。

空巢青年因为排解孤独而产生的消费力令人不容小觑。据《孤独经济》白皮书数据显示,从孤独消费力上看,孤独人群称自己每月大概花费1000-3000元的占比最多,达到41.57%; 3000-5000元占比34.17%位居第二。可以看出,每月因孤独消费在1000到5000元的人就超过七成,这样的购买力指向如买游戏装备等、买衣服、买电影票、请自己吃大餐、KTV唱歌、给主播打赏、SPA等休闲消费、买零食、参加聚会等,这些消费行为构成了孤独人群消费的主要形式。

三、孤独经济的风口有哪些?

1、一人经济

随着单身群体数量的扩大,一人食、一人游、一人住等消费方式已经成为普遍模式,而便捷的搬家服务、家政服务、租房等都给单身人群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这种“单人的乐活模式”已经一年比一年火爆起来了。

2017年,美团外卖服务了1.3亿单身人群;2018年,国内的游戏总用户规模达到了6.26亿,网络游戏是排解孤独的重要方式,其中单身用户贡献了一大半的销售额。

据携程2019年度假产品订单数据显示,单身人士选择在“七夕”出门旅游同比增长48%,占比直逼情侣出游比例。不少单身人士选择在中国情人节“七夕节”时独自旅行,也成为了一种出游新趋势。阿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95后、00后人群当中,一个人看电影的比例高达54%,一个人叫外卖比例达到了33%......

此外,单身人群的消费观也在改变家的模样。网购平台上迷你微波炉、冰箱等适合独居的小型家电销售量激增。而迷你语音智能音箱成为畅销品。独居单身人士邢晓华已经买了两个语音智能音箱,每天设定早安和晚安问好。“它们不仅可以陪我对话‘聊天’,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我的喜好,感觉像一个贴心的朋友在陪伴我。”

2、宠物陪伴

宠物的陪伴凭借其摸得着看得见,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人与人相处更私密、更忠诚的特质,获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孤独人群偏爱养宠,宠物主中的单身人士占比达到了32.5%。年轻的90后成为中国养宠的“主力军”,其中,女性占比最高。这恐怕与单身人群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关。孤独感不仅仅在90后中,在未来,95后将挑起中国养宠消费主力的“大梁”。对于单身青年来说,宠物是“孩子”“亲人”般的存在。

根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24亿元,同比增长18.50%。2015-2019年五年内行业市场规模翻了2倍多,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宠物经济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在未来,宠物这门经济将在孤独人群中爆发开来。

3、 “出租”服务

9块9在网上下单一个虚拟陪聊情侣,一个小时让你体验出甜蜜恋爱的感觉。单身狗过年回家交不了差,组个伴侣回家过年的新闻也比比皆是。网上的“陪聊、陪玩”等服务正在渐渐兴起。通过这些服务,人们刻意地排遣心中的寂寞。

陪玩、陪聊等陪伴类业务,是近年来伴随电竞行业的崛起而迅速兴起的赛道,从游戏陪玩业务发展而来,向泛娱乐领域的线上化陪伴延伸。用户单次付费购买陪伴服务,平台提供游戏陪玩、语音陪聊、在线陪看电影等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商业模式的本质是陪伴提供者的「时间消费」,在发生交易的当下,直接解决了用户暂时性的孤独痛点。

从租车租房租衣服,到现在的“租人”,“租”的服务内容各种各样。租一个为你下跪谢罪的高管、租一对父母快乐兴奋地出席婚礼、租一群热心的消费者在商店门口排起长队、租一个儿子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幸福……

著名的日本人物租赁公司“家庭罗曼史”创始人石井雄一声称,自2009年以来,他已经为100名女性扮演过丈夫。

在我国,孤独经济这门生意还有更多可以开发的商机,研究孤独人群的消费心理与消费模式,商家们准备好了吗?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