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撤房管局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会 重申控制房价

“十三五”前夕,上海释放城建管理机构整合的重要信号。在10月9日举行的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干部大会上获悉,上海市将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图片来源:网络

“十三五”前夕,上海释放城建管理机构整合的重要信号。

据新华网报道,在10月9日举行的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干部大会上获悉,上海市将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简称“房管局”)。

原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职责,整合划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组建后,为上海市政府组成部门。

在此之前,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承担上海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战略规划、建筑建材行业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及城市网格化管理等职责。上海市房管局则主要承担住房保障、住房建设、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监管以及房屋管理等方面的房屋交易和政策性用房管理等业务。

此次调整后,上海将不再拥有专业住房政策管理的机构,而是并入城市建设综合管理部门协同管理。新华网报道称,这是上海市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对城市建设管理机构职能进行的调整。

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上海在房地产政策制订和执行方面的第二次机构调整。

2008年,上海将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拆分为二,组成上海市房管局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两个市政府直属机构,除房管局主要负责住房管理上的职责外,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则主要负责土地征用、规划以及矿产等业务。而此次机构整合,暂未涉及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此次机构调整的时间,与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当天对上海房价的表态不谋而合。

在同日举行的中共上海市委区县、大口党委书记季度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上海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有自身特点,控制房价是重要调控目标。

韩正指出,上海房价已经很高,如果不坚持调控,将影响上海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也会削弱城市的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下决心减少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必须保持定力,绝不能为缓解一时一地的问题,而采用短期刺激政策,要对市民负责、对未来负责。

随着今年一季度后“330新政”出台、央行累计五次降息四次降准等“救市”政策频发,上海楼市呈现复苏迹象。

从二季度以后上海楼市销售表现来看,2015年5月份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总量达142.57万平方米,成为2010年以来“最强”5月,而在6月份更是达到了147.81万平方米,创下了2013年4月以来的月度新高。7-9月上海楼市“淡季不淡”,3个月商品住宅的平均交易量仍然高达133.58万平方米。

从前三季度上海商品住宅销售量价来看,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监测显示,1-9月上海商品住宅累计成交面积约1010.9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63.55%;商品住宅销售价格3133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8.20%。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无论是因为房价实际上涨,还是因为“330新政”之后成交结构推动,还是股市套利资金投资驱动等其他原因,前三季度上海商品住宅均价已经达到30000元/平方米以上,确实涨幅较高。从2015年商品住宅成交量来看,预计将超过市场火爆的2013年。

而上海市政府对这个变化早已有警示。

7月15-16日,在中共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要下决心减少经济增长的“四个依赖”,尤其是减少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依赖;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在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的刚性需求的同时,坚决执行限购政策和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防止市场炒作激发非理性需求。上海房价已经很高,控制房价是上海调控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