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谣故事
编辑|@卷总卷总
Start here:
《歌手·当打之年》开播仅第二期,唱着民谣的毛不易,就被淘汰了。
要知道,作为《明日之子》首届冠军,毛不易这次出征《歌手》,曾被众多歌迷寄予了厚望。加上人气“流量”的加成,原以为,毛不易是这一季阵容中比较稳的一位,起码能走到节目中后期。
结果却是,两场比赛的成绩都是垫底的第七名,其中一次还被奇袭歌手黄霄云以高分打败。
这一张出乎意料的不及格成绩单,一度让所有喜爱毛不易的歌迷感到费解甚至气愤,更让“黑幕说”随着热搜甚嚣尘上。
但这都改变不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即便第二场演唱后台下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哭成了一片,毛不易都得抱着导演洪涛的告别鲜花回家了。
作为新晋原创歌手的人气代表,毛不易爆红的歌曲,都是以情感先行的民谣风格作品。
虽不是更适合竞技的演唱风格,但曾经的节目中,不属vocal挂的李健等歌手也能凭民谣取得前几位排名,而赵雷更是直接让民谣从节目中出了圈。
这样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疑惑:是民谣遇冷,还是剧本个案?
难道比起技术(也不一定是好的技术),情感已经不足以打动观众?如今被《歌手》观众代表的大众口味(或者审美)到底是什么?
抑或,把问题换个问法:
我们都知道毛不易并不差,但怎么就输了比赛呢?
让我们一起尝试接近可能存在的“谜底”。
创作与唱法都不输,却输在“走心”?
这届《歌手》中,两场比赛毛不易分别演唱的曲目是:《借》和《一荤一素》。
同样地,这两首毛不易包办词曲创作的原创作品,都出自他发行于2018年的首张个人专辑《平凡的一天》。
先来说《借》,这首歌曾在《明日之子》的比赛上大放光彩,拿下过101分的超高得分和评价。到了更高层次的《歌手》舞台,娓娓道来的《借》却输给了拥有高音唱功的黄霄雲,后者凭借一首改编自五月天的旧作《少年他的奇幻漂流》,一举奇袭成功了。
对于黄霄雲的演唱,我喜欢周深的这个表情:
至于赛场以外,黄霄雲挑战时表露出的按捺不住的兴奋,和毛不易应战后略显羞涩的回应,我想都只是剪辑师与节目组精心布局的一场秀罢了。我们大可以在热搜过后冷静下来,回归到对于作品本身与现场表现的评价对比中去。
对于这首《借》,正如创作手记里所言,毛不易的演绎更像是“跟世界和解”。拿一首歌颂和解的作品去音乐竞技的舞台上比拼,就只能寄托于现场观众的临场共情了。
但仅凭几句走了心的歌词与演唱,是否能瞬间打动如今的观众?
恐怕现场的大众评审,只能让这个挑战“难上加难”。虽然这几年《歌手》看下来,每次镜头划过总会有几个感动到痛哭流涕的观众,但另一方音乐审美的进化论又告诉我们,当下被网络神曲催眠的审美标准里,走心与否已然不是主流标准了。
这时候,如果但凡遇上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女声,又具备先天条件上的飙高音大声量技能,再加上唱的是五月天的歌,想必在短时间获取观众认可并非难事。
有了第一场的惨败结局做背景,再看第二场毛不易演唱的《一荤一素》,基本上就是复刻了第一场的“失败教训”。选歌上的趋同性确实是个大问题,这两首歌整体感觉上太像了,但另一方面,这也的的确确就是毛不易所代表的风格。
虽然像米希亚这样听不懂中文的“非普通观众”,都会在毛不易的演出后给予评价:“虽然我不知道他在唱什么,但就是感觉想哭。”
然而在这档越来越以技术流刺激观众的节目里,纯粹的“打动”,已经不能促使评审们按下投票键。
赛制与审美都无错,就错在“淘汰”?
当毛不易被他人奇袭落败、被观众投票成了垫底,而最终遭遇被淘汰的结果。我们或许该讨论回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音乐到底该不该比赛?
如果不该比赛,那么市面上恐怕超过半数的音乐综艺和选秀,都要顷刻间消逝。
如果该去比赛,那么针对赛制的争议,评判标准的争议,甚至大众审美的争议,就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这问题该怎么回答呢?
还是想用事实推论:如果没有比赛,就不会有毛不易这个《明日之子》的冠军,因为他就是从比赛中诞生的;因为有了比赛,才有了昨日冠军的他,和今天“垫底”的他。
不光是音乐竞技,这不正是所有比赛的趣味所在么?既然两个歌手可以做比较,那就自然有比赛的可能。所以赛制再奇葩也没什么大错,审美再偏差也并非无法接受,只有把正反的意见都听进去,或许对像毛不易这样的年轻歌手来说,才是比淘汰或取胜更重要的事。
错,可能就错在作为结果的“淘汰”二字身上。
毕竟,自2017年拿下冠军,毛不易始终就在冠军的道路上飞速狂奔着。粉丝暴涨,人气飙升,演出日渐增多,广告代言、商业活动、综艺通告……无一不增。
简单的“爆”和“增”,并不能充分说明毛不易这些年的顺风顺水,作为一个刚出道仅三年的歌手,这恐怕是所拥有的超过冠军的超高规格待遇了。
但如今的一个“淘汰”,对于一张漂亮的履历或者开挂的成绩单来说,或将被理解成一个大于失败的“阴影”。
这种解读并非不成立,如果这一结果不是剧本上提早安排好的一章,先不论毛不易的个人感受,作为其经纪公司的哇唧唧哇可能就要先站出来跳脚:我培养出来的冠军,怎能第一个被“淘汰”?
所以我说,赛制无罪,审美无罪,毛不易更是无辜的受害者,都怪这世间有“淘汰”二字的存在。
偏偏这次,“淘汰”被无情面地送给了人们都被感动又因此而惋惜的毛不易。
娱乐圈“不宜久留”,歌手非一日之功
不管怎样,毛不易还很年轻。
这句话大可作为毛不易2020年《歌手》表现的总结,和明天起新的音乐生活的开篇。
生于1994年的毛不易,在拥有了无数光环和成名之作傍身后,如今也就才26岁。这个年纪,或许是比同门师弟周震南大了几岁,但这个成名的速度和年岁,可比他的专辑制作人李健要快得多,更年轻得多了。
年轻就是重来的资本啊,所以借用吴亦凡的那句口头禅:没在怕的。
还是翻看26岁毛不易的成绩单,除了夺冠后的首张专辑《平凡的一天》(12首歌),以及2020年初刚发表的复刻专辑《小王》(11首歌)外,毛不易的歌单里似乎都是清一色的广告歌和主题曲(目前共15首)。
毛不易的15首广告歌和主题曲名单(不完全统计):
1、《项羽虞姬》——手游《王者荣耀》主题曲
2、《请记住我》——电影《寻梦环游记》主题曲中文版
3、《感觉自己是巨星》——电影《卧底巨星》推广曲
4、《无问》——电影《无问西东》宣传曲
5、合唱《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必胜客宣传曲
6、合唱《浴火成诗》——电视剧《烈火如歌》片尾曲
7、《牧马城市》——电影《老男孩》宣传曲
8、合唱《梅香如故》——电视剧《如懿传》片尾曲
9、《一江水》——剧集《天坑鹰猎》片尾曲
10、《那时的我们》——QQ炫舞炫舞节主题曲
11、《在无风时》——美的无风空调主题曲
12、《别再闹了》——电影《来电狂响》主题曲
13、《逆风》——电视剧《筑梦情缘》主题曲
14、《烽火成书》——手游《乱世王者》主题曲
15、《红莓花儿开》——电影《囧妈》片尾曲
出道仅三年,23首音乐专辑作品,15首商业合作作品,毛不易所拥有的是一张足以令职业歌手人皆羡慕的成绩单。
这还不包括近年来他参与的多档卫视和网络综艺节目,这个统计数字恐怕也会在歌手里领先无数人。
可见,歌手身份之外,毛不易的音乐创作时间,大多被娱乐圈的艺人事务所占据,这还没算上一年到头的多场商演……
当然,在这种紧迫且高强度的状态下,他依然能三年发片两张,已经算得上年轻且高产的一员了。但是这样一条逼近娱乐圈的发展路线,或许是公司有意安排的合理路径,但这真的是成为歌手毛不易的必经之路么?
所以,当一个被众人所吐槽的黄霄雲,突然站出来说自己就是冲着“挑战”毛不易来的时,毛不易是否想过,这个被奇袭的人为何是自己,而最后的结果为何会以落败而告终呢?
古人王充有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今,当我们回溯毛不易一路走来的高光轨迹,这一场落败也绝非没有过风险提示。
娱乐圈固然光鲜,聚光灯之下,闪烁的不光是瞩目的眼睛,还有大把的真金白银,但是潜藏的危机或可随时触发。
做纯粹的歌手,并非就要一味地拒绝广告歌或者主题曲。天后王菲的退休生活里,不就是凭借着一首首电影主题曲,保留着歌手生涯的最后荣光。
可才毛不易26岁,拥有唱和作于一身的天赋与才华,或可把成长旅途上的商业之路稍作调整,比如颠倒一下先后顺序,先踏实做好、做足歌手的本职和本分,再去接哪怕无休止的广告与合作。
到那时明日之子毛不易,再面对昨日的冠军与淘汰,一定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