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新冠肺炎逝者的解剖进行得如此之晚?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世患者遗体尸检工作从时间上已比当年抗击“非典”时要晚了几个星期。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谢欣

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在同一日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团队承担了这两次解剖任务。实际上刘良本人也在最近持续呼吁对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进行尸检,以便进行病理研究,更好的了解新冠病毒及其引发的肺炎。

一位曾参与抗击“非典”时期逝世患者遗体尸检工作的临床免疫学专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世患者遗体尸检工作从时间上已比当年抗击“非典”时要晚了几个星期。

根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人体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卞修武院士认为前期没有进行尸检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包括一开始对病因、传播途径和病原传染性的未知;针对这种传染病尸检工作具体规定没有出台;医疗机构主要精力集中在诊治,担心尸检风险;国内缺乏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尸检室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类疾病的病理检查的重视程度不够。几个版本的诊疗规范中,确诊依据都没有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根据形态特点和原位病毒检测)。

据上述临床免疫专家介绍,遗体解剖时,首先是做大体解剖,观察主要的器官如胸、心、肺、肠胃、肝脏、胰腺等的形状、大小、质地、位置与颜色有无异常变化;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脏器中有没有出现缺血或淤血现象。一般来说,严重的损伤可以通过肉眼看出,

随后再进一步进行采样,把各个组织器官的样本制作蜡块,然后切片研究,观察细胞的变化,了解损伤的情况,寻找致死的原因。

根据现有对新冠病毒肺炎的研究,他认为尸检病例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是肺部的变化,其次是爆发性心肌炎对心脏的损伤,再就是肝脏和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的淋巴免疫系统的损伤,以及是否有肠道感染的迹象。

据其介绍,在“非典”时期曾于当时的北京地坛医院进行过几十例逝世患者遗体尸检,当时一个重要发现便是,临床上发现SARS病人会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尸检后发现逝世患者遗体淋巴细胞中的免疫细胞出现了大量死亡,免疫机制发生了改变,这对于理解SARS的致病状态和机制非常重要。

卞修武也表示,对于重大新发传染病,特别是病因和发病机理未明的传染病,国内外相关法规都支持尸检。2003年SARS爆发时,也是通过尸检取材才纠正了对病因的认识,揭示了传播途径和发病机理。

在这一点上,SARS与新冠病毒肺炎可能存在不同,SARS病人在发病后会很快出现细胞炎症风暴,平稳后不会反复;而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则是会在一定的平稳期后忽发细胞炎症风暴。

而进行尸检与病理学分析,还有助于解答新冠病毒感染途经与备受关注的“粪口传播”问题。此前报道称,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一样,通过与细胞中的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但这一结论只是体外模拟结论,尚未在人体中得到证明,通过对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的病理分析,有望得到更有力证明。而对肠道的病理分析也有助于确定新冠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

上述专家也同时呼吁,应有更多的基础医学研究人员,特别是有过“非典”研究经验的专业人员去到一线帮助研究,因为目前看“武汉的基础医学研究人员与条件还是不够的”。

而根据刘良此前对媒体介绍,头两例尸检有望在1周到10天时间里出报告。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