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城,原名胡庆云,中国内地女作家,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刊中有很高的转载率。著有《爱是一生的修行》等多部长篇小说。
撰稿记者:田野
记者: 先问一个我个人很感兴趣的问题:“叶倾城”这个如此绝美的笔名是怎么来的?
叶倾城: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发表在《知音》1995年第8期上,叫做《有痛的感觉,真好》。1995年7月23日,我在下班路上,买下了一本最新的《知音》,我记得当时沾了一手油墨,但内心无限欢喜。最初,我的署名是“叶青”,至于是如何变成骄傲的“叶倾城”的,我现在还真有点儿想不起来了。
记者: 你的文学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吗?
叶倾城:是的。那之前,我一直喜欢文学——那时的我,知道什么是“文学”吗?我是那种最常见的文学少女,看琼瑶,看亦舒,看宋词,幻想自己兰心慧质,永远在伤春悲愁,我也有好多本软面抄,写满“朦胧心事”,是,这一切,我都做过。
1994年,我结束了懒散而混乱的学生生涯,开始在机关做公务员,并继续做我的文学梦。我在下班后,开始拼命地写,然后四处投稿,但投出去的稿子都石沉大海。我就这样写了一年,到我已经接近放弃,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了《知音》编辑叶远德的电话,他约我去谈一下。我永远感谢他,永远记得他说的那句话:“有一天,你的稿费会比你的工资高。”如果没有那个电话,我还会继续写吗?如果那个电话来晚三个月或者半年,我还会继续写吗?我不知道答案,因为人生没有如果。
记者:写作给你带来了什么?
叶倾城:首先是:快乐。我这么喜欢说话的人,得到了渠道,可以自由地说,而且有人听。还有:钱。还有:一定的知名度。还有: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记者:对你而言,写作的意义在于什么?
叶倾城:有一段时间,我很质疑自己的写。行年至此,我已经明白,我其实没有才华。承认这件事,令我难堪。我写了这么多年,我写得又不好。这世上的垃圾书已经满坑满谷,何必多我这一本?
后来有一次,我走进人生的幽林,最痛楚的时候,是阅读给我以安慰。我不能看艰深的著作,因为痛令智昏,我的脑子不够用了。我就看随便杂志上的心灵鸡汤,忽然被一句话击中,掉下泪来。那一刻我明白了:只要我曾经安慰过一个人,我的写作就是有意义的。只要有一个人,曾经从我的写作里得到益处,我就没有白写。
记者:喜欢什么人的作品?他们对你的影响是怎样的?
叶倾城:我喜欢很多人的作品,中文作家喜欢老舍、沈从文,西方作家我更偏爱俄罗斯及周边作家的,他们笔下人类的苦难,令人心悸。我也喜欢法国新小说,喜欢那对人性,对身体,对感情,极细微的剖析。这方面我的观念是两句话:一,开卷有益;二,西方的书多多的看。
影响很难说。就好像我不能说我吃了几次桃子,就能脸泛春光一样。这是潜移默化的。
记者:曾经影响过你的一段生活经历?
叶倾城:某个夏天,我失去了一个朋友。他和我一样,曾经有过梦想,并且一直为之努力。在极其靠近梦想的地方,他放弃了。看到他,我想到了《昆虫记》里的蝉,“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而如果我为他叹息,那的确是因为,我知道:他曾经有过梦想。就像我一样。而我,决定沿着我的梦想之路走下去。虽然可能很艰难,我但愿能实现,如果不能够,我但愿我能说:“我尽力了。”
记者:请简单地描述一下自我。
叶倾城:我不是最善良的人,也不是最聪明的人,更不是最努力的人,但我坚持追求一点点,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