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诗人》导演刘浩:做擅长可控的片子,拍一部是一部,是我定下的铁律

“我是大龄入的这行,电影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不加注意,时间就会流失。”

《诗人》剧照

入围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诗人》,是导演刘浩的第五部作品。

《诗人》由宋佳和朱亚文主演,故事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身在郊区国营煤矿的工人,希望成为诗人改变命运,他的妻子也提供了全力协助。随着时代的变化,他在完成梦想的同时,失去了身边最宝贵的挚爱。

《诗人》剧照

这个富有时代气息、展示个体在大时代变迁中人生际遇的故事剧本,是刘浩“用一个月,在长春一汽的边上写完的”。这样的创作看上去速度很快,但其实刘浩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腹稿的打磨上。只要故事灵感来了,他常常一个人“跟神经病似的,叼着一根烟,满大街转悠,打着腹稿。腹稿通了,我才会开写。”

在执导《诗人》之前,刘浩执导过4部作品,分别是《陈默和美婷》、《好大一对羊》、《老那》和《向北方》,几部作品关注的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群。这样的故事,与刘浩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他本人成长于安徽芜湖长江边,周围围绕着的都是各个大型国营厂矿,对那个年代的厂区生活非常了解。

《诗人》拍摄中的刘浩

回到上海上学、工作后,刘浩成为了一名文字工作者。这段工作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观察素材,用他的话说,“接触的人太多”,跟谁都能打上交道。尤其在采访过程中,会发现他跟不同生活阶段中认识的不同的人,都还经常保持着较好的联系,现在还对当年最早来北京居住的积水潭周围的店铺如数家珍。给迪斯科舞厅做保安的东北人、做早点的安徽人、开餐馆的四川人,他还记得邻居贵州女孩夏天家里未有冰箱用脸盆为女儿凉牛奶的事,也记得在肯德基门口倒卖积水潭医院号的湖南人如何教他做炝炒油菜。

《陈默和美婷》,就是他在北京积水潭生活后拍摄的片子,“为什么在那拍呢?因为我们预算紧张,许多拍摄场景都是跟我熟识朋友借的。我说到你那拍一场戏,他们满口答应,无偿帮我。包括那个美发厅,老板跟我非常好,为我们拍戏全天歇业,我过意不去,想补偿他,他说,不用管这些?拍就是。《陈默和美婷》一开始有两个巡警,都是我朋友,他们照拍摄要求,演绎剧情,我就在美发厅里面抓拍他们。全片剧情、人设,大部分都来源于真实生活。”

《陈默和美婷》剧照

在刘浩的嘴边,“幸运”和“时间不够”是最常出现的词汇。某种程度上来说,从33岁首次“亮相”开始,他就已经做好了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托付给电影创作当中。“1998年开始,我不再过任何节,过年也不回去,这些年家人习惯了,他们知道,我回去歇一两天,就开始焦虑,弄得他们不知如何是好。”刘浩觉得自己很幸运,他有许多老师、同学都很有才,至今未有机会拍片,相比之下,他很知足,处女作《陈默和美婷》就去了柏林电影节拿了两个奖项,之后中影做新电影工程,让他拍了第二部片子《好大一对羊》,《老那》剧本未拍先热,在全世界多个国家拿到基金支持,《向北方》被法国CNC选中,《诗人》也被安乐影业、青年厂、欢喜传媒等专业机构相中。

从2002年到2019年,刘浩已经执导了5部影片,写好26个剧本。在未来,他依然会坚持自己在影片中呈现自己的作者性与表达性,“电影有自带魔力,一旦上了这条船就再也下不去了。”

刘浩

界面文娱对话刘浩:

界面文娱:刚看完《诗人》,发现里面没有一句传统的文字性的或者读出来的诗,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

刘浩:十年前我写剧本时就想清楚,全片从头至尾不能出现一首诗,那样剧情有顺拐之嫌,不是我喜欢的写法。再就是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首诗,现实生活点滴都是诗存在的一种形式,一滴雨、一棵树、一片云、一条河、一支笔、一张纸、一个女人、一个眼神、一丝痛楚、一段历史都有可能在某一瞬间被激发生成出诗意。诗意无处不在,人生百态,万般滋味,终是诗客观真实存在方式,看你何时和它相遇,用何种形式将之点开呈现出来。有用文字抒发诗情,有用影像捕捉诗意,也有人将自己活成诗。《诗人》中宋佳饰演的陈蕙,一個努力要留下自己男人氣味和影子的女人,在现实生活中她将自己活成一首诗,不经意间,她留下了一段歷史。《诗人》这部电影,点落在“人”身上,片中每个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个体生命意志的真实存在,这些个体被浸润时光岁月历史中时,通片意蕴和诗意,自然升腾。“诗”在《诗人》里,是功能性存在。

界面文娱:能感受到导演你在宋佳饰演的陈蕙身上投放了很多的爱,为什么会这样来描绘一名妇女?

刘浩:陈蕙是我深爱的一个角色,她是我从小到大对女性感知的一个缩影。我是家里年纪最小孩子。小时候,祖母、妈妈、姐姐、姨妈、表姐、表嫂们都宠着我,在她们身上我能感受到成熟女性自带的一种美感。这种美已浸入我血液,影响我对女性认知,日后写作、拍片时,又自然将这些体验写了出来,拍了出来。我的电影里常有纺织女工身影,这和我小时候生活环境有关。我妈妈性格开朗,好交朋友,她有许多纺织厂朋友。至今记得,这些阿姨从纺织厂下班出来时身上散发出的洗发素、护发素的香味,即使她们走出很远,空气中的那股香气还在飞扬。这种香型在那个年代极具现代气息,对我们这些小孩来讲,这样的香气像糖一样,会令人幸福指数瞬间上升。每次我去纺织厂玩,阿姨们会给我预留好些吃的、喝的,临走还管拿。她们说话口吻像我妈,嘘寒问暖,千叮咛,万嘱咐的,你始终能感受到这些最温暖的情感裹挟着你,令人无法忘怀。这样的暖意在我日后创作中多少将之注入角色中,《诗人》里陈蕙身上就有着这丝温暖。

《诗人》剧照

界面文娱:整部影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煤矿厂、纺织厂和生活区,这些对当年场景的还原也非常真实,你们是如何找到和做旧的?

刘浩:最早我想去甘肃玉门勘景拍摄。在和美术老师沟通时他发来新疆哈密三道岭周遭部分图片和视频资料,其中的露天矿和蒸汽火车站台场景吸引了我,这些正是我想要的。2016年夏天,为改剧本我先期独自去三道岭体验生活,期间雇了辆出租车天天在镇里、镇外转悠。考虑到找景、改景直接、间接成本等不确定因素太多,我一直有搭景念头。直到在老二矿周边无人区偶遇那块斑驳的刻有时代痕迹的像塔时,心中主场景瞬间具象起来。就在这片无人区上搭景。2017年正月初三,我和美术、主任先头前往三道岭实地勘景,收集施工数据。回北京后,施工图纸很快出来。六月初,主场景置景工作开始。要在三个月内平地盖起一座一万平米小城,工作量大。好在我的团队,从第一部片子大家就在一起,合作多年,彼此默契有加。为抢工期,美术、制片组,吃住在现场,顶着高温,战天斗地,主体结构工作按时完成。场景做旧工作,费时费力费钱,考验工作人员耐力、功力。美术老师有那个年代生活经历,为确保每个细节年代特征的准确性,他反复比对有历史记载图文资料,夯实基础,再将我们最初对全片美学整体设定元素融入进去。搭景工作结束后,主场景年代感还原度高,引得当地百姓纷纷开车前来探访。拍完片,场景未拆,留在当地,现在是哈密一大景点,每周会有好多旅行团前往寻找时代岁月留下的点滴记忆。

《诗人》剧照

界面文娱:那你最早是如何进入电影行业的?

刘浩:早年我上过班,之后转行来北京学电影。上学期间,我开始在各专业物色日后合作伙伴。临近毕业,觉得自己已准备差不多,该实战检验所学,便用自己钱拍了我的第一部16毫米电影《陈默和美婷》。我运气很好,片子有幸被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选中,拿了两个奖,这给了我很大信心。柏林回来,我继续码字写剧本,等待机会。当时中影和一家民营机构联合在做“新电影工程”,选拨新导演,发现新项目。可能我刚从柏林回来,还拿了奖,《好大一对羊》剧本被顺利选中,继而得到云南省委宣传部支持,片子得以如期拍摄,之后又入围许多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并获奖,这令我外部拍摄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写完《蚊子》,故事被香港片方相中,邀我去香港详谈,期间我又写了《老那》。《蚊子》机缘未到,《老那》剧本为韩国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基金选上并斩获头奖,随之,圣丹斯电影节,法国南方基金、瑞士、美国等基金会纷纷发来邀请,《老那》顺利拿到这些基金、奖金支持。在和国内一些机构商谈合作细节时,他们有文本之外要求,有的我能答应,有的离文本较远,我答应不了。与其坐等,不如自己干。

我运气不错,很快遇到心仪机构,加上之前剧本所获奖金,《老那》得以顺利拍摄,成片入围58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有斩获。拍完《老那》,筹备《极度恐惧》时,遭遇演员档期问题,这使我有时间写下《向北方》,剧本再次被釜山电影节亚洲基金相中斩获头奖,继而为法国CNC相中,投资很快落定。《向北方》如期开拍,成片入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忙完《向北方》,再度筹备《极度恐惧》,依然是演员档期达不到我拍摄季节要求,我不愿换其他演员,项目只得再次搁下。2016年初,电影学院青年厂看中《诗人》剧本,项目很快得到浙江省委宣传部肯定并获得资金扶持。2016年夏天我在巴塞罗那拍片时,监制给我电话,安乐入主《诗人》,心中石头总算落地。有这些专业机构支持后,《诗人》得以正式起航。作为导演,一路走来,一直都能拍自己想拍的电影,我是何其幸运。

《诗人》工作照

界面文娱:外部原因在所难免,而且这几部影片都是中小成本电影,拍摄期间难度最大的是哪一部?

刘浩:电影这行,牵扯的人多,遇到的事杂,每个项目从筹备初期到拍摄制作完成会碰到许多问题。导演大部分工作,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拍《陈默和美婷》时,我自身经验不足,摸着石头过河,犯了不少不该犯的错误。《好大一对羊》在高原高寒地带拍的。拍摄地天况复杂多变,最多一天我们遇到过六种天气变化,拍摄计划赶不上天气变化,有时弄得大家手忙脚乱。拍完《好大一对羊》,同事半开玩笑对我讲,以后我们不会再碰到拍摄条件如此之难的戏了。

直到《诗人》,我之前所有戏加起来遇到的问题都不如这个片子碰到的事多,是我入行以来最费心费力的一部戏。三个月要在无人区戈壁滩上盖起一座一万平米的小城,还有许多场景要找,部分场景要改景,时间紧,任务重。我和主任、美术反复商讨,制定切实可行高效有序的工作计划以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好在他们实战经验丰富,许多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考虑给演员实地体验生活留出时间,我对美术、主任提出新要求,务必提前完成主场景搭建工作。赶进度同时还要注重场景搭建质量,场景若做不到位,不够真实,演员提前来体验什么生活,他们又怎能找到时代带入感,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时代里的人。

第一天开始我每天都在施工现场,像包工头一样盯着现场所有人,晚上回来对着施工图核算当天工作进度,不时加量,不放过任何可以提高施工进度机会。施工期间,恰逢高温天气,地面温度四十多度,当地人下午四点才上班,我和大家直言,我也希望让他们休息好再干活,怎奈时间有限,每天午饭,稍事休息后,必须出工,只有这样,工程进度、演员下生活时间才有保障。现在想来,我的好多做法,确实不近人情,甚至有些过分。好在团队和我合作多年,他们信任我,应允的事件件落实,最后按时完成任务。

《诗人》工作照。刘浩(左四)带队施工

界面文娱:相信在你的导演生涯中,有机会拍摄一些更大成本的商业片,为什么一直不断坚持进行个人表达,拍摄艺术片呢?

刘浩:就我个人而言,仅对能打动自己文本感兴趣,这是本能驱使,也是性格使然。柏林回来后,我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有不少片商找我拍片,我一直感激他们抬爱,只是有的文本不适合我,有的时间、地点等外部因素大家对不上上,我若随便接,恐给人家项目弄砸,最后交代不了。还是做自己擅长可控的片子,拍一部是一部,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一条铁律。我的运气很好,从第一部片子《陈默和美婷》到《诗人》,一直都有资方支持我,他们信守承诺,不干涉我创作,给予我最大创作空间,确保我要的文本能最终呈现。人的情感和信任是相互的,人家越是这样信任你,我就愈要拍好片子,给他们一个好的交代。结果都不错,五部片子四次入围国际A类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有斩获,国际发行也做得很好。拍电影时间成本太高,我是大龄入的这行,电影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不加注意,时间就会流失。入行以来,我常告诫自己,将有限时间和精力花在能触动自己得文本上,一步一个脚印,每部片子都要有进步。

界面文娱:从2002年到现在,你一共只有5部作品,其实还是挺慢工出细活的。

刘浩:拍电影时间成本高。一个项目从写剧本至拍摄制作完成,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四年。我是大龄入的这行,时间成本比别人高,不会为短平快事动心,单纯追求拍片数量。我能做的是抓住时间,静下心写好每个剧本,沉下心拍好每一部片子,拍一部是一部。拍片之余这些年,我也没闲着,一直都在写剧本,《蚊子》、《轻语流年》、《心心念念》、《爱醉了》、《东湖》、《烟火季》、《极度恐惧》、《风行者》、《失踪者》、《桥》等剧本事务将我日常时间完整串联起来,即使这样,我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剧本完成后,不是马上就能拍,需要等待时机,找到最适合每个项目的合作伙伴,以确保文本的完整性。不同项目,不同做法。这些年,我的体会是每个项目有自带命运轨迹,急不来的,等待就是,一直等到最好的资源配置出现,做事半功倍的事,急容易乱方寸,丢失文本阵地,到头来,一场空,既浪费自己时间,也浪费别人时间。

《向北方》

界面文娱:这么多的不同的故事,灵感来自于哪里?你是如何在繁重的导演事务之外去体验生活的?

刘浩:早年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每天要和许多人打交道,后来和这些采访对象混熟,彼此成了朋友,他们会主动和我聊家事、心事。那段日子,我成了他们忠实听众。看他们笑,听他们哭,成为我生活一部分。

工作第二年,有其他媒体跟我约稿,很自然将这些朋友身上发生的琐事、轶事记录下来,变成铅字,大家喜欢,这给了我信心,继续采访、码字,成为我生活重要一部分。这段经历对我日后创作有极大帮助。有段时间,我对上海过往历史发生浓厚兴趣,为掌握更多一手资料,就人托人找那些老人家聊天,直到有一天遇到包婉蓉老师,他本人是京剧名票、戏服收藏家,认识许多旧上海时期海上闻人,经他引荐,我开始接触许多名家,历史参与者,听他们聊过往,忆往昔,这些经历里的人事日后或多或少都走进我两个剧本里,感谢生活。来北京后,我平时爱做地铁晃悠,尤其爱坐2号线,围着北京城,一圈圈转,我喜欢坐在一旁,观察眼前人事,猜测他们过往前世,记下个性行为,这是我训练自己积累创作素材的一种方式,似速写。工作关系,我常有机会去国内外转悠,无论自己身处何地,这种观察生活的方式从未间断过,它已经变为我生活一部分。

界面文娱:但好像你的故事很多都发生在北方,为什么会选择北方作为故事背景?

刘浩:那是巧合。无论南方、北方,都会有故事存在。与我而言,找到适合故事拍摄场景很重要。一个故事生成后,找到美学上能拥有唯一性、辨析度的拍摄场地一直是我自觉追求。我生在芜湖,长在上海,对南方人文风情,地貌特征较为熟识。改革开放后,南方许多城市在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建设一味追求高大上,不少曾经自带美学特征的城镇或多或少趋于同质化,通俗化,个性化的城市面貌特质流失严重。

如何将自己写的故事和这些我曾经熟悉的城市联系起来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好在近些年南方许多城市已意识到构建城市文化特质才是一座城市名片的重要性,不少地方已开始注重在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建设中下功夫。我从小对大开大合,深远旷达的天地有天然亲近感。北方地广人稀,在城市化进程中有许多地还未受到影响或受影响程度较轻,这些地的人文风情地貌特征有着更为清晰的美学辨析度,这些特质是我想要的。

《老那》

界面文娱:你对电影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有什么原因吗?为什么这么热爱电影创作?

刘浩:人有表达需要。电影是表达自我最直观的方式和途径之一。我也不列外。可能我这方面的需要更强烈点吧,希望将自己看到、听到、悟到的所有用自己的电影语言和大家交流分享。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天都离不开它。电影是我的宗教,它无时无刻在召唤我,引领我走在通往精神家园的路上。好比我爱喝绿茶,一天不喝,浑身难受,说白了,就是上瘾了。我很幸运,33岁那年,找到愿用一生追逐的事业,将兴趣变为职业,做自己爱做的事、擅长的事。

界面文娱:能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许多快乐吧?

刘浩:电影有自带魔力。一旦你和它构成某种联系,便挪不开步,离不开它了。电影于我是生活全部,它带给我的快乐是其它任何事替代不了的。看一部好片,似捡宝拾漏, 将之拢于胸前紧紧不愿撒手,身心浸于其中,在不同时空穿梭巡游,体味世间万般诸情。码完字,看着剧本一页页从打印机吐出来,似孩子般冲自己跑来,那份美妙无可言传。投资落定时的乐趣,会令自己心存仪式感,大伙又要相聚,又要携手出现场,并肩开干实战。筹备、拍摄期,天天会出状况,我的工作内容是全天候解决问题,有时会累到极限,在看到演员精湛演技,精彩的画面时,这些累,瞬时烟消云散,这应该就是累并快乐着。片子出来后,看到大家喜欢,给我们掌声时,我会有很大满足感。感谢电影,给了我快乐,给了我所有。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