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山大,既要做新世纪的好员工、好妈妈,还要做传统意义的好保姆、好老婆。”
“有相当大数量的人说女性被强奸是因为她们穿得太暴露惹人犯罪。”
“我身边降生的女婴两个已经被抱养了,还有三个女胎被堕了。”
……
这是来自一份女性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受访者们的声音。
20年前,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也正是那一年,“女权是人权”的口号第一次从北京传到中国各地。20年后,“女权之声”, 一个在北京的民间组织发起一项网络调查,邀请女性公众从教育、经济和就业、卫生健康、观念文化等方面对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性别平等问题作出评价、建议和希望。
9月24日,这份调查的初步结果被公布。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年女性对20年来我国性别平等的进展并不乐观,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对目前妇女生存状况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该调查问卷主要通过微博和微信等社交网络发布,最终回收了3094份有效问卷。受访者以青年为主,其中19-39岁人群占85.39%。囿于发布渠道,受访者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东部社会中层的青年女性。“受访者的这些主要特征与中国网民群体的特征也基本重合,”该报告称。
在该调查结果发布的两天前的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从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经济、教育、健康、决策管理等角度,展示了20年来中国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称:“不仅妇女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妇女平均预期寿命有所延长,妇女贫困状况显著改善外,男女受教育差距更是明显缩小。
显然,与白皮书相比,“女性之声”关于当前女性生存状况的调查结果看起来并不那么乐观。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调查报告的参与者之一,“女权之声”编辑熊婧表示,此次网络调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但调查的目的在于,“希望借助受访者的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来了解当今女性的生活状况,也希望借此在一定程度上衡量20年来我国性别平等进展和挑战。”
在这份报告中,受访者们认为,女性在教育、就业、卫生健康、观念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状况。
在教育方面,82.4%的受访者认为女生在选择专业和深造时没有得到平等支持,问题主要在于家长和老师阻止女生选择地质、机械、化学、考古等专业;同时,一些语言类专业,以及军校和警校业等院校对女生设置高于男生的录取分数;此外,当女生追求高学历,如博士学位时会受到负面评价。
不平等在女性就业求职过程中也有着明显体现。在上述调查中,85%的受访者认为招聘过程存在性别歧视。一些单位和岗位明确不招女性,有些会指定录用男性,如海洋化学、建筑行业、物流、厨师、医院、经济金融、理工科技术等行业。
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哈佛尼曼学者冯媛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前我国一些法律中尚存在无意识的性别歧视,其中就包括《劳动法》。她说::“《劳动法》中规定劳动的禁忌,有些工作如矿山井下的工作女性不能做。但是全世界的立法趋势,从性别平等的角度上来说,是保障你的选择权,而不是限制你能不能做。一旦限制,无论有多好的理由,肯定限制了很多人的选择。(因为)这样的一个限制,很多女性对职业的选择权没法实现。”
同时,该报告显示,在现有的观念文化中,女生遭受到的逼婚压力尤其突出。 67.93%的受访者强烈认为,女性实际上“没有选择自己何时结婚的自由”,青年女性被家人、朋友和社会舆论“逼婚”是最普遍的问题。当前“剩女”一词使用泛滥,一位受访者在调查中称:”曾经和家人开玩笑我40岁再结婚,然后他们说我不是人。而且周围很多人攻击女性的言论,经常是说她嫁不出去什么的。”
而在防止性别暴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相应保障措施仍然欠缺。大约过半受访者认为,现有的立法等措施并不能有效防止针对女性的性骚扰和暴力。2008年起,全国妇联连续4年向全国人大建言,要求从国家法律层面制定综合性反家暴法。2013年,该法才正式进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今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反家暴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
此外,在与性别暴力相关的一个陈述中,72%的受访者同意或者非常同意“受性暴力侵害的妇女会被污名化”。一位受访者在调查中说:“有相当大数量的人说女性被强奸是因为她们穿得太暴露惹人犯罪。”
除了上述问题,婚育对女性职业发展造成影响,女性性教育不到位、心理健康被忽视,男孩偏好仍存在,女性中高层管理者比例不足等问题也在调查报告中被提及。
“这份报告的意义很大”,冯媛评价称,“这么多女性的评判结果,确实有很多让我们警醒的地方。如果这么多年,受教育都不错、处境也不错的女性也这么看的话,那么,处于边缘弱势的女性面临的处境可能更让人担心。”
不只在中国,性别平等已成为全球焦点问题之一。自2006年起,世界经济论坛发起《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每年从经济参与和机会、教育、政治赋权、健康与生存等四个方面参考男女受到的公平指数,以此研究各种收入水平的国家是否在女性和男性之间公平地分配了资源和机会。在2014年公布的报告中,142个国家中,中国排名87位,相比前一年名次下降18位,主要原因在于““出生人口中极低的女性比例”。
“这些年来,中国女性地位在有些方面有进步有上升,但是在其他方面不一定上升,有的方面徘徊不前,甚至还在退步。比如经济收入上的性别差距下降,妇女参政的比例徘徊不前等。” 在冯媛看来,尽管此前政府发布的白皮书“历数了我们的成绩,但是,这些投入与社会上妇女现实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