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各部门“数据孤岛”,上海成立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公共数据标委会将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推动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图片来源:Pexels

1月8日,上海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公共数据标委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共同成立,将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推动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标准技术管理处副主任陈向平表示,上海的“一网通办”是基于大数据与信息化的平台,而数据标准化是大数据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没有标准化就不存在大数据与信息化。

近年来,上海为了提升用户办事体验推出了电子证照应用举措。根据“电子证照库调取的证照一律不需要提交”原则,上海通过构建政务服务用证清单,勾连办事材料与电子证照类目,已经实现了电子证照应用尽用、按需应用。

目前,上海已经接入237类电子证照,归集了8000多万张证照。在上海范围内,市民可以使用电子驾驶证应对路面执法检查,旅客可通过电子身份证在宾、旅馆办理入住。未来,电子证照还将在长角地区互认共享,三省一市政务服务APP电子亮证互认通道将被打通。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副主任刘迎风表示,数据标准的工作比较抽象而且技术性较强,标准的具体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中。所以,普通市民都可以在公共数据服务生态体系中受益。

例如,在台风天气如遇到立交桥积水,当积水达到10厘米,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就会将自动把信息推送给路政部门,路政养护人员可以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强排水。

当积水深度达到25厘米,系统将信息同步推送给公安、路政、排水等部门。封闭下立交作业、交警现场指挥、就近调度资源进行现场支援抢险等举措都将从应急预案中自动弹出并实施。同时,道路积水信息也将第一时间通过上海发布、市民云、高德地图等互联网移动平台向社会同步发布,提醒市民主动避险。

“什么样的积水深度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管理应对措施就是数据的一种标准,其积水深度的数据就是标准的一个具体应用。”刘迎风进一步解释道。

陈向平表示,公共数据标委会近期重点是推进全市公共数据治理、共享开放及分析应用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夯实“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基础。未来,市场监管局还将从标准化政策、地方标准制修订等方面对公共数据标委会予以指导。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