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表态后,超3000款违规“械字号面膜”仍售卖

鱼龙混杂的医用敷料市场目前还存在生产资质、销售渠道违规等诸多乱象。

文|青眼 海苔

国家药监局在《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一文中打脸“械字号面膜”,称市面上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不得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不过,这一重锤出击后,市面上违规宣称“械字号面膜”“医用面膜”的产品却暂未作出反应。今日,不少涉事品牌天猫店客服告诉青眼,暂未收到相关整改通知。

天猫京东“械字号面膜”仍泛滥

事实上,2019年初国家药监局在《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中强调“药妆”等属于违法宣称后,同样以“医药级”护肤为卖点的“械字号面膜”开始泛滥。

此次,国家药监局在新的科普文中,表明械字号敷料不能再自称“面膜”,同时再次强调“医学护肤品”“药妆”属违法宣称,此外,提醒消费者不论是医用敷料还是面膜都不能每天使用。

但与上一次“药妆”禁令发出后,天猫、京东等平台屏蔽“药妆”等相关搜索关键词的快速反应所不同,截至今日下午5点,青眼以“械字号面膜”为关键词搜索,天猫平台显示相关产品共2200多件,京东显示800多件。可复美、敷尔佳、荣晟、创福康、三金等品牌最为畅销,其中,可复美在天猫的单品月销量高达19万笔。

▍截自天猫(1月3日17时截图)

▍截自京东(1月3日17时截图)

除“械字号面膜”外,“械字号医美面膜”等相关违规宣称也均在淘宝搜索时关联出现。

▍截自手机淘宝(1月3日17时截图)

据国家药监局解释,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国家药监局声明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以敷尔佳、荣晟为例,目前不少医用敷料仍在产品宣传页面宣称“械字号面膜”“医用面膜”。

▍敷尔佳产品相关宣传图(左)、荣晟产品相关宣传图(右)(1月3日10时截图)

青眼针对部分电商平台上,注明“械字号”“医用”“面膜”等相关字眼产品向阿里健康大药房、可复美天猫旗舰店、创福康天猫旗舰店等相关店铺客服询问,对方均称,暂未收到相关整改通知,产品属于合法销售。

▍截自阿里大健康旺旺(1月3日10时截图)

品牌对“械”字号产品的开发热情未减

近年来,械字号医用敷料市场增长迅速。2019年10月,作为国内械字号胶原贴敷料的首创者,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境内交易所上市。据招股书披露,旗下主打“械字号面膜”的创福康医疗器械业务2019年上半年营收达6766.85万元,同比增长40.87%。此外,国内不少主流美妆品牌也开始进军“械”字号领域,譬如,欧诗漫及雅丽洁旗下私信品牌均推出“械”字号医用冷敷贴,此外上美公司旗下最大的产研基地,中翊日化也宣布获批“械”字号生产备案。

以“械字号面膜”自居的医用敷料的走红并不是意外,它实际上瞄准了当下面膜市场的两大痛点。其一,因械字号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因此通常可以进行“修复创面、消炎、祛痘”等医疗效果的宣称,加之其以“面膜”混淆消费者视听,给消费者营造出比“妆”字号面膜更高级的感觉,抢占了一部分功效型面膜的市场份额。

其二,目前面膜市场价格战激烈,不论是电商还是CS渠道,主流国产面膜的价格低至2-5元/片,几乎属于赔本赚吆喝。但反观宣称“械字号面膜”的医用敷料产品,单片价格普遍在20元以上,如创福康胶原贴敷料单片价格可达49.9元。有业内人士戏称,这一做法也可以算是曲线救“膜”。

▍截自创福康天猫官方旗舰店(1月3日10时截图)

那么,国家药监局最新表态后,会影响市场对于“械”字号产品的热情吗?欧诗漫品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青眼的采访时表示,企业在后期宣传时会加强规避“面膜”的宣称,除此之外影响并不大,该产品注册名为医用冷敷贴,其产品资质和质量均符合相关法规。雅丽洁相关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并称,未来还将继续开发“械”字号类产品,监管的规范化对消费者和正规商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医用敷料在消费者教育层面已经相对成熟,即便丢掉“面膜”这一称号,短时间内也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影响。但除此之外,鱼龙混杂的医用敷料市场目前还存在生产资质、销售渠道违规等诸多乱象。可以预见的是,箭在弦上,国家药监局对于“械字号面膜”的重拳也将不止这一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