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混战的暑假,为什么《极限挑战》能脱颖而出?

《极限挑战》算是在这个暑假各种乏善可陈的真人秀里,为数不多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佼佼者。为什么是它成为了在真人秀浪潮的后期里出现的所谓的准现象级节目?

钱砸谁身上是个学问

真 人秀里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在前期,参与嘉宾的选定某过于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没人,再好的戏都出不来。况且是真人秀这种没啥戏的,要是人再不行,那 flop 肯定是未播先预定了。一个艺人或许能唱好歌、演好剧,但未必能在真人秀里很好的完成「扮演自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

在任何一个小 团体里,均衡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能有年龄太大(容易因为身体或者道德原因破坏规则)、名气太大(所有人跟见了神一样忙着跪拜还做什么节目)的角色,而人数 太多(容易顾此失彼)、互不认识(开不起玩笑玩不起梗)也是要尽力避免的。最好的情况某过于那种足够有名,但又未封神的人,最好还要是个演员。

《极限挑战》就很明白这一点。

黄渤、黄磊、孙红雷都是大哥级的人物,年龄也相仿。红雷、黄渤是影帝自然是没话说。黄磊虽然影视作品比不上前两位,但是是中戏的老师,又演舞台剧,资历也是足够的。这三个中年老男人聚在一起,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哪些真哪些假,该玩到什么程度自然是了熟于胸。

罗 志祥则是相对特殊的存在,台湾综艺圈的竞争远比大陆激烈,想要出人头地自然要有过人的本事。对于长期混迹于各种综艺节目的人来说镜头感和懂得给自己加戏是 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们永远知道如何在跟镜头交流。不过也会带来一个困扰,就是时时刻刻感觉像是在演戏,但这又不是观察类真人秀,「会演」绝非坏事。

对于一档真人秀来说,丑角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角色可以被众人玩虐,可以完全没有偶像包袱地去完成游戏。王迅的存在就是这个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三季的跑男把包贝尔给换成鹿晗或许是个错误的决定,毕竟,总有让三线艺人先牺牲的时候。

最 后是张艺兴,节目组当初选他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他在年轻群体里所拥有的人气。诚然,「小鲜肉」们的确可以给节目的初期带来很大的关注度。他们的粉丝 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自觉主动的卖力宣传带来的导流是其它渠道所不具备的。但是,如果没有后期节目内容的跟上,那也只是然并卵。

让观众记住才是最重要的

隔 壁台在节目中说,希望「真人秀」做到最后,「秀」没有了,「真人」回来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在「真人秀」里找「真实」简直就像在电视里找深度一样的不靠 谱。为什么这样说?每一个编导都会对参与真人秀的嘉宾有期待,或者说是「设定」比较妥当。希望他/她展现出来的是观众眼中想要看到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和 以往的荧幕形象有差异,可以和自己真实的形象不同。但一定要鲜明,能够迅速让受众产生记忆点。这也正是「扮演自己」的难点所在。

通常来说这个记忆点也就是这个角色在节目当中的定位。对于观众而言,这可以是一个模糊的认知,也可以是一个清晰的概念,而在《极限挑战》当中,制作单位把这一个个「记忆点」具象化成了词汇,形成了每个嘉宾身上的标签。而这些个标签也是有分类的。

第一类是由嘉宾在节目中展现出来的形象提炼而来。比如黄磊的「神算子」(脑力超群、善于智谋),黄渤的「坏叔叔」(经常使坏,但又不惹人厌烦),张艺兴的「绵羊」(单纯、傻白甜)。这些标签从节目当中来,所以契合度最高,容易与情节产生关联,算是最优秀的角色定位。

第二类是固有的昵称或者绰号,比如孙红雷的「颜王」(在微博上的自称),罗志祥的「小猪」(长期绰号)。这些标签是一直以来都有的,观众并不需要对其有一个认知的过程,虽然未必和角色定位相关。但也足够使用。

第三类就是属于开脑洞了。比如王迅的「松鼠」(纯粹是因为他的长相)。严格说起来,这种需要强行关联的,需要后期使用各种的动画、特效加以配合才能有的「标签」并不能算作是角色定位,只是因为它足够的有趣才会被记住。

有 了角色的设定就要按照设定来走,前期要设定那些能够让艺人发挥自身定位特点的环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重庆特辑中,密码箱的密码是依照所在房间的房间号 来进行的设定,而密码箱放在哪个房间,在前台的看板上都有明确的标注。这样,当黄磊回来查看的时候才有办法推测出所有箱子的密码。如果密码是随机设定的, 那恐怕就不会有后面能够发挥「神算子」这个角色的空间了。

没有前期的精心规划,后期再怎么通神也终究只是蚍蜉撼树。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

户外真人秀总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保证蜂拥而来的围观群众不会影响节目的录制。

极限挑战给了一个新的思路,让群众也成为节目的一部分。节目的范围从限定的区域扩展到了整个城市,让明星的任务在城市中进行,让路人成为了明星的辅助。而事实上,路人的各种表现也为节目添色不少。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城市拍摄也给节目带来了额外的关注度。举个例子,比如在昆明特辑,孙红雷和罗志祥前往丽江的交通工具是火车,两人在火车上装扮成了狼外婆和小红帽。被同行的路人拍到上传到了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热议,从而使观众对于该集内容的播出产生了期待。

也就是说,这些在开放领域录制的内容,制作单位毋需进行主动的推广,就可以被动式的形成热点话题上头条。这就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群众的力量。

除此之外,《极限挑战》每期的主题都会根据拍摄地进行本地化的处理,让当地的景观和地标与节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比只是在全国巡回录制的《跑男》而言,显得更胜一筹。

这样说来,这节目还是很符合文艺工作座谈会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总局要求的「星素结合」。

不是糊弄了事就可以上线播出的

任何一档好的节目都离不开精细化制作,《极限挑战》算是今年制作最精良的节目之一。

后期是由担任《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后制的幻维完成。各种细节上的特效是他家的特色,在配乐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取向,足够的贴合年轻人的喜好。所以,这节目在相对小众人群(其实现在也不小了)聚集的B站广受好评。而现场录制笑声等等的流程,更是可以看出这个节目的用心程度。

欧美的真人秀通常节奏非常的快,而且矛盾冲突激烈,单纯的情节就足够刺激观众了。而在我朝,伟光正的总局要求下,节目自然是达不到那种程度的。所以,该加花字加花字,该做特效做特效,这些是锦上添花没错,但更是一个节目从平庸到出色的不同。

另外,并不是四个角轮流贴上样式各异的词汇就叫做花字了的。往画面上加任何东西都应该慎重,因为加不好,那就是狗皮膏药。

在 这点上,目前除了BKW和幻维,其它后期公司还没有表现的很出色。周日也是黄金档中国电视的周末黄金档是从周五开始的,其次是周六。周日因为紧邻工作日的 原因,相对来说开机率会低一些。所以一直以来都不是各家着重深耕的领域。《极限挑战》放在周日播,同时段并没有其它的能够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取得不错的 收视成绩也是自然的。

在9月6日,由于抗战的原因,停播的综艺节目都扎堆到了这一天播出。《极限挑战》在《中国好声音》和《快乐大本营》的重压之下,收视表现不如往期。以此可以推测,如果这节目常规是周六或者周五播出,势必会受到影响。

盛世之下,也有隐忧

首先,版权一直是困扰节目的一大问题。毕竟事实在摆在那里,想要抵赖估计也没有人信。第二季应该从环节和剧情的设置上尽量与韩国版有所区隔来规避掉这块的舆论风险。

其次,如同前文所述,这节目的成功有很大的程度是靠着艺人的表现,甚至超过了编导的设计,无论替换哪个,都是一种损失。

最后,是政策的风险,这节目前几期中出现了很多属于擦边球的内容,这些内容或许是节目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但在大陆,导向永远是需要把握准确的。所谓的「边缘内容」玩得好的可以火,但是引火烧身就不好玩了。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