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辐射对健康到底有没有危害?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人们在5G信号下需要为自己的健康担心。

文|calme-Esperanza

功率更强的5G移动网络可能带来许多问题。但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对其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知之甚少。

《时代周报》给出了3点结论:

  1. 5G是否有危害?现有的研究不足以支持有害的观点,但值得警惕。
  2. 动物实验中的研究结果属于实验室理想环境,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人们暂时不必惊慌。
  3. 5G是潮流不可逆,对5G的研究无法先暂停5G的建设,只有边建边研究。

德国将于2020年开启5G时代。5G的支持者认为:更快的数据传输有助于行业的进步,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5G的反对者(通过电子邮件与《时代周报》保持联系的读者)则担心:更强的辐射可能带来健康问题,甚至在未来遍地都是5G的情况下,他们将无处可逃。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移动通信设备产生辐射的议题已经渐渐平息,因为即使做了数百项研究依然没能证明这些电磁场(EMF)会危及健康。但是随着5G的到来,更高的频率和更多的基站让这一议题再度升温。

超过200名科学家和医生呼吁对5G的部署延期,他们担心5G产生的辐射会危害健康。去年在瑞士,议会出于健康的考虑拒绝批准基站采用更高的功率。哈雷-威滕伯格大学的空间与环境规划教授,德国联邦政府环境与自然保护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威尔弗里德·库林(Wilfried Kühling)表示:“人们对于身体暴露在5G辐射下所承受的危害所知甚少。”他呼吁暂停拍卖5G频段,直到有关该技术和对健康的影响有更好的研究成果出来为止。

曾经被晒伤的人应该知道,电磁场不会毫无痕迹地绕过人体。紫外线的频率位于皮赫兹(Petahertz)范围内(一个带有15个0的数字),而另一方面,我们身体的电流会产生低频场来刺激神经和肌肉。简而言之,不同频率的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我们手机的辐射类似于微波,水分子和其它微粒产生振动,产生的摩擦热会使人体升温。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体温升高会干扰新陈代谢,影响动物的行为甚至会影响胚胎发育,但产生这些影响的前提是身体组织持续超过1摄氏度。而人体即使全身受到辐射照射时,体温也仅仅上升0.02度。即使在用手机贴着耳朵打电话时,耳部也最多上升0.2度。

那么5G产生的辐射是否会诱导癌症的产生呢?

亚琛工业大学电磁环境兼容性研究中心的莎拉·德瑞森(Sarah Drie en)表示,移动设备中的电磁辐射无法聚集足够的能量使DNA结构断裂。Drie en领导一个EMF-Portal项目,这是一个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她和她的同事从2005年起就开始收集所有有关电磁场以及对人体产生影响的科学研究。这一平台同时也能让非专业人士了解到相关信息。她们发现有一些研究,比如让老鼠暴露于强电磁场下,其结果是这种强电磁场可能会引起肿瘤的产生。德瑞森表示:“作为一种可能的作用机制,氧化应激和自由基可能会损害遗传物质。尽管针对氧化应激的研究并不尽如人意,但无论如何是有迹象的。”

生物学家似乎误解了政治意愿——系统地研究这些迹象。在20世纪初,德国进行了大量的无线电研究项目,但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手机辐射会致癌。德瑞森感觉到,这一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前人完成了。她说:“科学不是这样运行的。“

为了回答5G是否是一种特定的威胁,人们必须自问,新标准和已经在运营的标准之间应该如何区分。联邦网络管理局(Federal Network Agency)将在春季拍卖一次2GHz频段。2GHz属于符合现有移动通信的标准,是已在用的频段。而真正重要的是3.4GHz-3.7GHz的频段。这些频段有利于5G短时间内传输大量数据的特性。德瑞森认为:“这些频段没有高于其它我们已经在使用的移动通信标准,同时对他们我们也做了彻底的科学研究。”这也是联邦辐射防护局(BfS)要求的。BfS电磁场工作组成员Dirk Geschwentner表示:“我们从其它移动网络中获取的认知很大一部分适用于5G网络。”

但这不完全是事实。5G因为更短的有效距离因此需要更多的天线,甚至可能需要数万个。Geschwentner表示:“人们可能直接在基站底下进行通信。”这种鞋盒大小的基站系统可以安装在公交车站的遮雨棚上,还可以安在广告柱和路灯上。虽然这种小基站的功率小于10瓦,仅仅是大型屋顶天线输出功率的一小部分,但是人们并没有搞清楚它们输出功率的原理,是否会增加暴露在辐射下的风险。只有在5G网络正式投入使用后,BfS才能对负载的数据进行测量。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详细的数据。按照BfS的说法,带有心脏起搏器的人需要额外注意这些基站。

我们可以完整测量5G产生的辐射量吗?

5G的一项深入创新是智能天线系统,比如说波束成型。这项技术可以让信号发射精准定位,比如你想要看电视剧,它可以直达你的手机。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高频技术专家克里斯蒂安·博恩克瑟尔(Christian Bornkessel)解释道:“所谓有'边界'的信号它的好处在于,人们在左右两侧受到的辐射较少。”但是传输功率和传输方向仍在不断改变。博恩克瑟尔表示:“我们仍在研究如何精确测量人体暴露在这些情况下所受到的辐射。”

而有时候,5G会使用比现在高得多的频率。专家认为,在中期5G还会以高达60GHz的频率发射信号,以便传输更多的数据。莎拉·德瑞森(Sarah Drie en)认为:“由于其波长短,这类高频率的辐射几乎无法穿透人体,因为它们已经被人体吸收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科学家们抓紧在研究这类辐射对眼睛、皮肤和汗腺的影响,但现在的研究内容还很单薄。

环境保护部认为,5G仍然需要经过研究认证——尤其是频率高于20GHz的频段。移动网络的凝聚可能使“有基站所在地区的人面临更高的暴露在辐射下的风险。”这也同样适用于那些不打电话的人,哪怕你只是在等公交车你也无处可逃。

BfS的Dirk Geschwentner表示:“我们需要对这些改建始终保持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可以消除有关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对健康持续威胁的恐惧。”5G极限频率的确定至关重要。但他也认为没有理由要暂停5G项目。如果你了解经济和工业对5G新标准的渴望,你就知道潮流是不可逆的。但是威尔弗里德·库林迫切希望有进一步的研究以及一场社会辩论:“人们觉得他们需要5G,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但这一步似乎走得过于盲目了。”

夸张地说:5G是一项试验。由于这项技术最早在2020年才推出,辐射负载问题我们依然所知甚少,还有太多不清楚的地方。常言道:“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也只有边建设边研究了。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人们在5G信号下需要为自己的健康担心。当然也可能到需要关注的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

*更正说明:本文最初包含不正确的陈述。即:紫外线(UV)在“太赫兹(Terahertz)范围内”,即在微波和红外线之间。然而,正确的是,电磁波谱上的紫外线辐射处于更高的频率范围内,即在可见光之上,在皮赫兹(Petahertz)范围内。请原谅错误。

文章来源zeit.de,作者Florian Schumann,SUPER未来家编译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