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提名这个字作为音乐圈的2019年度汉字

“你们音乐最近有点风生水起啊。”

文|新音乐产业观察 陈贤江

我们敬爱的迟老师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活动,征集“2019音乐圈的年度汉字”。作为他的小迷弟,我特此响应一下。

哪个汉字最能代表2019音乐圈呢?我看了下评论,迟老师提名了“圈”字和“炸”字,还要网友提名了“惑”、“迷”、“破”、“糊”等。

我觉得这些提名,都挺有道理的。那么,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这一年观察下来,我又会挑一个什么字呢?我心里盘算了一下。

我最初想的是,乱。

这一年看下来,我觉得行业挺“乱”:有好事,也有破事,但好像破事更多一点;有人出圈,有人郁闷,但好像大家更郁闷一点;版权之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过去是抢“头部”,现在是抢“腰部”;短视频大势,各种所谓“爆款”层出不穷,但让人心悦诚服的好歌屈指可数;年初IFPI公布数据,中国音乐产业的世界排名冲到第七,到了年末,因为平台取消保底,又一片唉声叹气……

不过,我觉得“乱”这个字,字型上不够有说服力,所以,我挑了另一个字……

从字型上看,粥这个字,两个弓一个米,我觉得这符合当下音乐行业的现状:

版权为王

“米”代表了生命,无“米”不成活,所以,两个“弓”要围绕着“米”转。

音乐行业同样如此。版权是音乐行业里的“米”,是行业的生命线,大家都在围着“版权”转,平台抢版权,艺人保版权,付费靠版权,媒体商家都在使用版权音乐,总之,大家吃不吃得上饭,都得看版权。尤其是,在流媒体崛起、实体唱片消费边缘化的当下,版权价值显得尤其重要。

回顾2019年的音乐圈,我们会看到,很多事情都是围绕“版权”发生的。比如,“腰部音乐人”崛起。如果你留意平台今年的新闻稿件,你会看到,“腰部音乐人”是今年平台新闻稿的一个热词。平台今年推出的各种“计划”,主要都是在针对所谓“腰部”做文章。

怎么算“腰部音乐人”?我认为是具有较高流量潜力但未成名的音乐人。

为什么“腰部音乐人”会成为一个热词?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头部音乐人”不够用了,平台需要新的流量源;二是老版权库的成本越来越高,平台不堪重负,需要构建一个相对低成本的新版权池;三是在短视频的推动下,草根音乐人崛起,“热曲”的流量让平台认为“腰部音乐人”的版权库值得开发。

版权的存量市场已经见顶,增量市场开发启动,并且已经开始放量,这是2019年国内音乐市场上的一个重要风向。

围绕版权,2019年欧美音乐市场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今年2月,美国著作权版税委员会(CRB)官方最终裁定,音乐版税五年内必须逐年增长,收入占比涨幅高达增长32%。

另一件就是泰勒·斯威夫特和前公司的版权纠纷。因为前公司把霉霉的录音版权卖了,而且卖给了霉霉的“敌人”,这件事让霉霉很不高兴,事情也不断发酵。

前一件事对于美国音乐产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至今仍陷于盈利难的音乐流媒体服务,Spotify不满裁定而决定上诉,因此成为业内公敌,连苹果公司都要踩上Spotify一脚,并导致双方互掐。

后一件事值得关注,是因为泰勒·斯威夫特借由这件事,让音乐人看到了掌控母带的重要性。她早前接受Billboard专访时强调,“拒绝出售母带应该成为音乐人们的基本权利。”拥有母带作为基本权利回归创作者,可以说是从根上颠覆音乐产业的传统商业模式。

不管怎么样,对于版权方来说,“版权”(尤其是优质版权)未来只会更值钱,围绕“版权”,下一个十年还会发生很多故事。

僧多粥少

“粥”这个字,弓多米少,这也是音乐行业的真实写照。

当下音乐产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少”,收入少、好内容少、付费用户少,总之就是蛋糕比较小。

2019年的音乐市场,流媒体虽然在推动音乐产业收入增长,但音乐产业仍然只是在“回暖”,整体收入体量仍然不高,距离1999年的行业顶峰还有一段距离——游戏和电影的产值已经远远超出20年前了,音乐还在从低谷往回爬的阶段。

毫无疑问,流媒体已经成为全球音乐产业赖以生存的收入支柱。这个趋势到2019年更明显了。2019年年初,IFPI发布的报告称,流媒体对于中国录音音乐市场的收入贡献率高达93%,在美国,今年上半年,流媒体收入也占音乐市场总收入的80%。

但是,流媒体的流量价值低也饱受诟病,看起来,流媒体仍然没有建立一套高效的消费模式,流量的传播价值要高于消费价值。至少,到目前为止,流媒体还没能帮歌手创造惊人的销售纪录。2019年,全面依靠流媒体的美国,没能卖出一张首周销量破百万的专辑大概可以说明点问题。

与此同时,分流媒体蛋糕的歌手越来越多。西语系、K-Pop系越来越强势,随着今年年初Spotify和YouTube前后脚进入印度市场,印度人在2019年也开始崛起了。

僧多粥少在中国内地市场表现得比较明显。

2019年,平台明显加大了音乐人的扶持力度,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在发力,抖音、快手和B站也在发力。但实际上,蛋糕并没有做大,互联网音乐人整体消费水平并不高,在线音乐服务付费率仍然很低,数字专辑销售也主要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今年“数字专辑”卖得好像很热闹,但仔细一分析,你会发现,跟往年一样,能卖的还是周杰伦、泰勒·斯威夫特等个别头部艺人加若干流量偶像。

所以,2019年,在力推“数字专辑”的同时,国内各大音乐APP开始采用“付费墙”(Paywall)模式,大量热门歌曲只供付费用户播放,主要还是为了提高付费率。

然而,国内音乐市场上能够让消费者愿意消费的好内容还是偏少。上一个时代的精英们已经处于强弩之末,下一个时代的新锐们才刚刚出头,中间时代的艺人们因为成长于音乐行业最黑暗的时期而略显尴尬。

2019年也有好消息,至少付费率也确实在增长。另外,IFPI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音乐公司加大了内容投资力度。而音乐平台也开始投资生产内容。一些分众市场,比如乐队市场,今年也在综艺节目的带动下有所成长。

假如版权增量市场能开发好,内容供应更加多元化,加上付费率的不断提高,无疑将会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从而改善“僧多粥少”的情况。

剑拔弩张

两个“弓”抢一个“米”,自然剑拔弩张。

别看音乐行业蛋糕不大,竞争却十分惨烈。

版权层面上说,过去是抢“头部艺人”的版权,今年开始抢“腰部”了;音乐人层面上说,“全民创作”时代,写歌发歌的人越来越多,但市场就那么点大,蛋糕越来越不够分;围绕版权,平台和音乐人之间、唱片公司和签约艺人之间也剑拔弩张……

2019年年初,Spotify先是宣布战略转向,从“音乐平台”转型为“音频平台”,随后投诉苹果搞垄断,惊动了欧盟。苹果也不甘示弱,怒斥Spotify压榨音乐人。

显然,Spotify着急了,因为,尽管Spotify全球付费用户破亿,却仍然不盈利。而在它身后,Apple Music、Amazon Music、YouTube Music依靠巨头的生态优势步步紧逼。

在中国内地,音乐平台之间的竞争也是肉眼可见的激烈。抢音乐人只是一方面,观察今年国内音乐平台的动向,我们可以发现,在营收的巨大压力下,从强化社交到取消保底,大家都在想法设法的开源节流。

在平台的扶持下,音乐人之间的竞争也变激烈了。毕竟“僧多粥少”,如果不能出头,就只能充当分母了。

短视频平台也对传统互联网音乐市场虎视眈眈。字节跳动筹备自己的音乐流媒体平台的消息从年头传到年尾,虽然尚未正式上线,但字节的入局无疑会让互联网音乐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换一个角度看,有竞争是好事,至少整个音乐产业前所未有的活跃,连外圈的朋友都跟我说,“你们音乐最近有点风生水起啊”,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综述

2019:暗潮涌动的一锅粥

之所以选了“粥”这个字,也因为我觉得2019年的音乐产业,像一锅粥。不是白粥也不是皮蛋瘦肉粥,更不是海蟹鲜虾粥,是一锅八宝粥,什么都有一点,乱成一锅,不够味,也没有爆点。

但这锅粥好歹是在加热中,内里暗潮涌动,一些泡泡开始冒出来了,有了点要沸腾的迹象——虽然要等下个十年了。

2019年的“暗潮”是显而易见的:

1.新的生态正在成型:平台大力扶持原创音乐人,甚至直接投资生产内容,内容网生渐成气候。短视频火爆,制造了大量的热曲,并开始觊觎音乐流媒体市场。

2.老牌音乐公司整合:索尼音乐和SONY/ATV在2019年合并成了索尼音乐集团,同时,腾讯则在跟环球音乐集团母公司维旺迪谈判收购部分股份。

3.新兴市场愈发活跃:西语歌曲持续走高、K-Pop跻身世界十大曲风、印度歌手YouTube霸榜,新兴市场正在对传统的美英中心市场形成包围之势。

4.新一代艺人挑起大梁:Ariana Grande升级,BillieEilish和Lil Nas X等新人上位,各自的玩法都带有新时代的特征,下一个十年必然属于这些更年轻的一代人。

5.新技术驱动:AR(增强现实)和AI(人工智能)在音乐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区块链的音乐落地实践已经开始,下一个十年新技术将会继续改造音乐产业。

从2019年的行业走势看,我认为今年是音乐行业承上启下的一年。与已经发生的事情相比,“暗涌”可能更值得关注。到2019年为止,音乐的互联网化转型仍远未完成,互联网音乐生态仍在建构中,在新生态建构完成前、在新游戏规则尚未完全确立前,这个行业仍然会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混乱。但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了。

2019年音乐行业最值得关注的十件事(按时间顺序)

  • 中国篇

邓紫棋宣布与前公司蜂鸟解约(3月),9月成为YouTube上首位拥有超过2亿MV的华语歌手。

IFPI发布报告,中国内地录制音乐产业收入排名世界第7,创历史新高。(4月)

国内音乐APP提高播放门槛,越来越多的歌曲需要付费播放。(4月)

《乐队的夏天》开播,内地乐队市场升温。(5月)

周杰伦首演户外音乐节(麦田音乐节),多位主流一线艺人助推音乐节市场。(5月)

阿里巴巴入股网易云音乐。(9月)

王嘉尔首张个人专辑排名Billboard200第32位,中国歌手第二次跻身B200前50。(11月)

腾讯音乐第三季度在线音乐付费率达到5.4%,2016年以来首次破5,付费用户量居全球第三。(11月)

网易云音乐宣布入驻音乐人破10万。(12月)

社交短视频火爆,助推多首歌曲成为“爆款”。(全年)

  • 海外篇

Spotify宣布战略转型,音频优先,音乐和播客两条腿走路。(2月)

美国著作权版税委员会最终裁决,音乐版税五年内必须逐年增长。(2月)

Spotify和YouTube先后进入印度市场,印度歌曲在YouTube上表现突出。(3月)

亚马逊加磅音乐,先后推出免费和无损音乐服务,外媒称亚马逊已是全球最全面的音乐消费服务商。(4月)

韩国娱乐圈丑闻不断,YG创始人梁铉锡(又译杨贤硕)宣布辞去一切职务。(6月)

Taylor Swift的录音版权被前公司转售,事件持续发酵。(7月)

索尼音乐娱乐(SME)和SONY/ATV合并,索尼音乐集团成立。(8月)

《Old Town Road》在Billboard Hot100上创造19周连冠新纪录。(8月)

IFPI发布,K-Pop首次进入IFPI全球曲风前十。(9月)

环球音乐母公司维旺迪宣布正在跟腾讯谈判,出售部分股份。(10月)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