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预言家③|2020年中国GDP增速有望企稳于6%

相较于过度关注GDP增速能否“保六”,推动结构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是关键,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是主攻方向。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记者 辛圆

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2020年中国经济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接受界面采访的分析师多认为,在逆周期调节政策发力下,明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企稳于6%。

分析师同时指出,相较于过度关注GDP增速能否“保六”,推动结构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是关键,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经济增速有望企稳于6%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4%,但二、三季度不断下台阶,增速分别为6.2%和6.0%。全球经济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等多重原因导致了今年中国经济下行。

12月10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被提到了重要地位。会后发布的新闻稿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分析师预计,明年外部压力将有所缓解,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将继续发力,全年GDP有能力实现6%左右的增长。

“预计2020年GDP增速可能从2019年的6.1%小幅放缓到6%左右。经济增速虽然稳中趋缓,但与今年经济增速逐季放缓的趋势相比,明年中国经济的运行应该会相对平稳,季度之间的波动不会太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唐建伟对界面新闻表示,如果能加快结构性改革的话,经济运行还会出现一些积极改变。

具体到“三驾马车”的表现,唐建伟分析称,随着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在明年二季度后逐步减弱,预计2020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回到正增长。投资方面,2020年稳投资的关键在于稳基建和稳制造业,整体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升到5.6%左右。消费方面,随着汽车消费止跌回升,预计2020年消费增速可能在8%左右,基本保持平稳。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0.3%,去年同期为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较去年同期放缓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瑞银证券在12月17日发布的研报中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企稳于6%。瑞银认为,美国承诺将已于9月份加征的关税减半,这有助于提振中国出口及相关活动。从今年底到明年二季度经济活动环比增长势头将有所好转。企业信心有望改善,进而刺激投资,而劳动力市场受到的冲击也可能减弱,进而支撑消费。

联讯证券李奇霖团队的预测更为乐观。该机构发布的研报称,房地产和基建这两个传统的经济加速器,在2020年所面临的约束将弱于2019年。加之刺激消费政策逐步落地,预计2020年全年GDP增速为6.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明年房地产工作时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析师指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提法上次出现要追溯到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此,三稳方针——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其合力的方向应该是向上,即防止房价和地价“大落”而非“大起”。今年三季度以来,已有南京、佛山、深圳等城市放松限购,明年预计还会有更多地方正向微调房地产政策。

GDP增速无需纠结于“保六”

前段时间,经济学界掀起一阵有关GDP增速是否需要“保六”的辩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12月初发表于《财经》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时经济增速持续下降,为了保证经济增速不出现进一步下滑,需要采取有力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让经济增速跌破6%的界限。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也表示,“6%”是一个重要的定心丸,是决策者应该守住的“底线”。他指出,中国GDP增速已经在三季度下滑到了6.0%,创1992年来的新低,如果此时不能有效稳定各方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徐高指出,企业和居民将会基于悲观预期而削减投资、减少消费,进一步拉低全社会总需求,从而让经济的下行成为“自我实现的预期”。这种不利局面一旦形成,绝不是GDP减速那么简单,最终甚至会威胁社会稳定。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则认为,试图用刺激性政策达到超过潜在增长率的增速实际上是“寅吃卯粮”。他在12月7日出席“第十七届中国改革论坛”时指出,2020年到2025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基本都在6%以下,因此,他提出应该用改革的办法“稳5”,而不是用刺激性的办法“保6”。

唐建伟表示,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来看,“保六”的争论意义不大,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伪命题。

“此前的8和7没保住,未来6也肯定保不了。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增速逐步放缓是经济规律,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任何一个后工业化国家都无法将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6%以上的高水平,能够维持在2-3%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他说。

针对“保六”的话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2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只要符合发展阶段的要求,经济增速高一点或者低一点都可以接受。他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未来将从高投入和高消耗为特征的增长,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经济增速不会像过去那样高。

尽管各方对中国是否需要“保六”存在争议,但总体上大家都认为,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明年还是需要进行逆周期调节,同时加快解决经济面临的结构性、体制性障碍。

唐建伟表示,从政策空间来看,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稳增长的空间都比较足。今年中国的财政赤字率不到3%,明年可以相应提高,利率也远未到日本和欧洲的零利率或负利率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9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建议,明年适当提高赤字率,将名义赤字率提高到3%左右。同时,将专项债新增限额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0万亿元以上,适度扩大专项债资金充当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的项目范围,发挥杠杆效应,维持必要的基建投资增速。货币政策方面,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在合理水平,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度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调控不能代替改革

分析师同时指出,宏观调控并不能代替改革,逆周期政策只能起到托住经济增速不过快下降的作用,并不能通过逆周期政策来释放新动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过在经济体内部存在一系列深层顽疾,例如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仍同时扮演“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这导致经济活力始终未能完全释放。

上海财经大学12月21日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年度报告指出,中国这一轮的经济下滑,正与过度运用选择性的产业政策而忽视功能性产业政策及其背后的市场化制度改革有莫大关系。“重政府、轻市场;重发展、轻服务;重国富、轻民富”及结构性失衡未得到根本扭转,企业部门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

为了给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激励企业家改革创新、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到,要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切实消除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在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苏宁金融院分析师陶金对界面新闻表示,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阻碍因素是内部结构性问题,这些结构问题涉及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区域发展、收入分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技术引进和创新制度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都与相关体制机制密切相关,需要在未来持续改善体制机制,才有可能逐步弥补上述方面的不足。

刘世锦表示,从明年开始,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放到挖掘新的结构性潜能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带动大都市圈发展;打破行政性垄断、改进低效率部门;促进产业内优胜劣汰、转型升级;以创新带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业的增长等。

陶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在采访中强调,当前最紧迫的是持续推进城市化进程、放宽户籍限制。因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人力资源,在人口红利总量减小的情况下,亟需在结构上释放更多的增长潜力,尤其是在劳动力进一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大都市圈,发挥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质量,并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险、教育等城市公共服务。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