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2019:批片“小爆款”年

小语种电影在国内市场的爆发仍具极大偶然性,真正在国内批片市场占据主流的还当属美国、日本等国。

文|一起拍电影 魏建梅

近两天,《罗宾汉:起源》《天使陷落》两部批片接连定档,为2019年的市场大盘再发一份力。加上这两部,今年中国电影市场上映批片共计达到86部,再创数量新高。在剩下的十余天时间里,这一数字或许还将进一步攀升。

实际上,在经历了2017年的“爆发”,2018年的“寒冬”之后,今年的批片电影市场规模再次迎来拐点,成功逆袭上涨。尽管不及前年的盛夏巅峰,但在《千与千寻》《绿皮书》《何以为家》等“小爆款”助力下,批片市场开始变得更加理性,并趋于精细化发展。

年关将近之际,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开启年度盘点,首篇聚焦批片领域,回顾过去一年的批片表现,总结批片市场的新高度、新变化、以及未来所面临的新挑战。

备注:

1.表格电影票房、国别、类型数据来源于猫眼;

2.电影评分取猫眼、淘票票、豆瓣三平台平均值;

3.数据截止12月18日24时;

4.文中提到的往年批片数据均来源于拓普网站。

数量上涨、票房回升、口碑提高、国别拓宽,批片市场再上新高度

2017年,在《摔跤吧!爸爸》《生化危机:终章》等头部影片的带领下,批片市场成功撬动57亿票房,迎来至高点;去年,行业寒冬突至,批片市场亦走向低谷,在数量持续上涨的大环境下,总票房却跌落到32亿。

到今年,虽全年尚未完结,但目前院线批片已经达到了86部,数量再度上涨,包括现在尚未上映的《天使陷落》等7部。与此同时,市场总票房已经达到了42.82亿。尽管最终落点可能尚不及红火的2017年,但相较往年,这一成绩已然颇为出彩。尤其是在过亿影片梯队上,今年批片阵容中共有14部迈入亿元俱乐部,超越前年创下的11部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从2019年开始,官方口径对于国产片票房的统计已将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的批片数据纳入其中,因此《逆流大叔》《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影片便不在本文的统计和分析之列。

市场扩大背后,自然是口碑影片的托底。与往年对比,今年上映批片的整体口碑有着明显提高。这背后,不仅出现了《千与千寻》《海上钢琴师》两部影史经典作品,也有着《绿皮书》《徒手攀岩》等被诸多奖项环绕的新晋口碑电影。

从具体数据上来看,猫眼、淘票票、豆瓣三平台评分平均值在7分以上的影片,占据着61%的绝大比重,像《绝杀慕尼黑》等9分以上的影片也有5部,而6分以下的影片则不存在。即使是单在豆瓣这一受众较为严苛的平台中,今年已上映批片中也不存在5分以下的作品。

另外,从地理范围来看,今年欧洲国家输出的批片数量显著增多,其中不仅涌现出卢森堡、瑞士、乌克兰、爱尔兰等小国别的身影,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常规输出地也迎来数量攀升,为国内观众献上《海蒂和爷爷》等口碑之作。

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也是今年批片阵容中的一大黑马,在《复仇者联盟4:终极之战》的强势霸市下,影片却夺得3亿+票房,令人惊喜。在这些优质批片的出现下,未来,黎巴嫩等国家也或将在批片市场走红,成为国内片商的新晋选购地。不过客观而言,小语种电影在国内市场的爆发仍具极大偶然性,真正在国内批片市场占据主流的还当属美国、日本等国。

从数量、票房的攀升,到整体口碑向好、国别范围的拓宽,经历了去年的低潮之后,今年批片市场显然有了更大规模,而且开始回归理性,迈入稳定发展轨道。

日本崛起、美国下滑、印度降温、大片缺席,批片市场迎来洗牌

规模扩张之下,今年批片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动,这些变动主要体现在国别地位,及影片类型题材的变迁上。由此,国内批片市场或将迎来全面洗牌。

首先,日本批片在今年首次超越美国,达到24部,成功占据市场主流。这其中,以《天气之子》《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航海王:狂热行动》为代表的动画电影仍占比绝大多数。

从国内市场表现来看,日本动画也要比其它犯罪、爱情等真人电影表现出彩。在今年的14部过亿批片中,就有6部来自日本,而且都归属于动画电影行列。《祈祷落幕时》则是票房最佳的真人电影。

日本批片“逆袭”背后,是美国批片地位的下降。今年,中美关系进入紧张状态,电影行业也曾一度传言,美国批片业务将被暂停。虽然后来的情况并非如此,但显而易见的是,美国批片的确受到了些许影响,仅数量上就从去年的28部减少为17部。据业内人士反映,受此影响,今年批片审查也比往年严格的多,尤其是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影片。

但是,今年美国批片仍旧涌现出《绿皮书》《利刃出鞘》等佳作。手握今年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的《绿皮书》,还突破了奥斯卡获奖影片在国内市场的票房天花板。

此外,自《摔跤吧!爸爸》将印度批片带火之后,经历了两年的市场变迁,今年印度电影热潮再次“降温”,只有《调音师》《一个母亲的复仇》票房破亿。而且,可以看到的是,今年印度电影明显摆脱了以往“与世俗相抗争、改变落后社会”的题材风格,涌现了更多悬疑、犯罪、爱情、科幻等新类型,其中尤以悬疑犯罪电影居多,但整体而言印度批片热潮渐落。

其实不只是印度电影,从今年批片市场的整体表现来看,尽管爆款频出,但多以《绿皮书》《何以为家》《调音师》等“小爆款”居多,像《摔跤吧!爸爸》等曾经超10亿的大爆款作品却缺席不在,甚至是超5亿作品同样缺失,市场最为卖座的是4.87亿的《千与千寻》。

因此,客观而言,今年国内批片市场规模扩张背后,仍缺乏大爆款作品的引领,所以在未来选片及上映层面,我们仍需做出努力与探索。

成本渐高、内容严苛、宣发受限,属于批片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不同于分账片,批片由于一次性买断的性质,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具备着极大的盈利空间。对于一家影视公司而言,几百万很难将一个院线电影项目推动落地,这或许只是一个网络电影的成本,但来到批片市场,用几百万撬动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票房回报,却是实实在在可能存在的现实。

近些年,在《摔跤吧!爸爸》等爆款批片的“诱惑”下,国内不少影视公司纷纷涉足批片业务,并将其塑造成“暴利”行业,与此同时,批片成本逐渐水涨船高。据某业内人士透露,现在采购批片的成本大约在1000万人民币左右,由此,批片投资回报率也面临下降风险。

在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此前的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部投入正常两三百万宣发预算的批片,如果最终票房低于2000万便很难盈利。按照这一结论,今年上映的所有批片中,便有绝大多数低于这一预期,面临亏损风险,这也对未来的批片内容及市场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打造出一部爆款批片呢?

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都没有绝对的方法论,对于“已经成型”的批片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对于购片商来说,如何用精准的眼光挑选出一部优质口碑电影,是打造爆款批片的“第一要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口碑电影也难免存在“国别差异”。

在今年的批片阵容中,像《篮球冠军》《把哥哥退货可以吗》等都曾在各自国家拿下年度票房冠军的成绩,但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影片却表现地有些不尽如人意。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如今不少影视公司开始与国外携手,从创作端便开始展开积极合作,推动优质作品的产出。

另外,做好批片宣发也是极为重要的。不同于国产片,批片在宣发空间上其实是有限的。而如何利用有效的宣发空间及资源,将一部批片最有效度地推向国内观众也是一门学问。

今年《绿皮书》在国内上映之际,除了依托“奥斯卡”这张营销大牌外,也在观众的推波助澜下,巧妙利用影片中的“炸鸡戏份”引导设置了诸如#看完绿皮书就想吃炸鸡#、博士上演大型真香现场等话题讨论,将影片热度不断推高。

另外,像《千与千寻》《海上钢琴师》的情怀营销,《何以为家》借助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进行的话题营销,还有《利刃出鞘》推出的影片同款马克杯等等,都是颇为有趣的营销亮点,助力电影出圈。

实际上,抛开本能的商业诉求之外,批片往往还担任着完成年度票房“KPI”,补充大盘的市场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每到年末,或者是冷档期便会有很多批片定档上映的原因所在。尽管有些“杯水车薪”,但这无疑也是丰富市场多样性、扩大市场容量的一种方式。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有业内人士向拍sir表示:“影视寒冬之下,参与购片的影视公司也没有那么多了。”或许在经过了批片暴利时代、以及整个影视行业的洗牌之后,未来的批片市场也会向着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方向迈进,从而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强有力的发展动力。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