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高级副总裁罗思民:将通过软硬件投资落实AI和混合多云战略重点

“我的目标、我的角色、我的任务,就是为公有云和私有云等各种环境提供基础设施。”

图片来源:IBM

记者 | 伍洋宇

进入寒冷的十二月中旬,IBM系统部总经理、负责其全球硬件及合作伙伴业务的高级副总裁罗思民(Tom Rosamilia),在北京密集地见了一些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好让对方了解到IBM近来在硬件组合上的创新。

罗思民从22岁起就以一名软件开发师的身份加入IBM,至今已经过去36年。2016年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频繁往返中国的状态,举家搬迁到这里,成为IBM第一位常驻中国的高管。在这片市场上,罗思民成为愈发重要的发言人。

从产品端开始适应混合多云市场

“IBM在战略上有两大重点:一个是混合多云,另外一个是无处不在的AI(AI Anywhere)。(我们)在硬件、软件的投资中,都有这两大战略重点的落实。”在这次采访中,罗思民一开始便介绍了IBM未来的发展方向。

IBM相信,未来企业的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需要应付的云厂商数量在10家以上,这会造就一个以不同公有云或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共存的混合多云市场。“IBM 能够帮助CIO做好多云环境的技术规划、应用实施和安全管理。”罗思民表示。而在人工智能大趋势下,IBM在研发硬件和软件时需要始终考虑对混合多云的接纳,才能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事实上,IBM的产品和组织架构都在积极适应上述战略。

在产品方面,IBM通过大型主机、LinuxONE、Power处理器以及高端存储等,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生态,从其产品细节上可以看出这家企业如何通过硬件业务支撑混合多云和AI战略的发展。

大型主机Z系列是IBM硬件家族的一个重要代表,而最新发布的z15则代表了IBM对当前市场思考的结果。

大型主机也称为大型机,是使用专用处理器指令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硬件系统,被大量用于金融、电信等对稳定性和安全性诉求非常强的领域。据报道,IBM在这个领域占有超过90%的市场份额。

最新发布的z15具有业界首创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不仅保护本地数据,还可通过数据使用规则设置,允许用户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数据访问进行统一管理。与此同时,IBM收购红帽之后也进一步在云端原生应用开发上发力,将红帽的OpenShift在z15上对用户开放。后者所表现出来的“扩展性”,也被罗思民视为IBM在硬件基础设施领域的差异化优势。

当然,罗思民表示,在所有特点中,最难被行业对手复制的应该是z15的加密技术。“我们是通过加速加密的这种方法,从硅片和微代码这一级开始就已经在进行加密的工作了。”罗思民说,“得益于此,我们的加密速度要比英特尔他们快18倍。”尤其在涉及第三方数据传输的加密工作中,用户可以通过密钥来保证离开本地的数据安全,并可以视情况随时阻止第三方对数据的访问。

而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据不完全统计,在340亿美元的红帽收购案出现以前,IBM从2010年起就有计划地并购超过40家公司,覆盖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器和网络存储优化等领域,耗资超过120亿美元。而硬件部门在早年间出售PC业务和硬盘业务后,又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出售了x86架构服务器业务和半导体芯片业务,进而更加专注于Z、Power等核心产品。

回顾后面两次出售,经手人罗思民明确表示,出手芯片业务是由于未形成量产的规模效应,“我们用一年时间做这些芯片的成果,如果换作一家公司比如说台积电去做,他们4天就做完了。规模不够量产很能说明问题。”而剥离x86服务器则是因为其难以形成独到的竞争优势,“它的创新其实当时很多是在服务交付或者供应链上,已经不是从这个服务器的本身能有什么独到的优势。”他说,“直至今日,x86制造商们也很难说一家与另一家相比能有什么独特的差异,从而能够独占鳌头。”

规避劣势,保留和扩大既有优势,并在极具可能性的新领域全力拓展——IBM从产品、组织架构再到战略层面,似乎都是这样贯彻的。

艰难转型背后,系统部如何卡位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IBM这条转型之路并不容易。

这家历史悠久的公司财报记录显示,它已经持续五个季度营收同比下降。从近乎全年来看,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九个月期间,IBM营收总计554亿美元,同比下降4%(按汇率调整后下降0.7%),净利润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82亿美元下降12%。

具体而言,IBM在2019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80.3亿美元,同比下降3.9%;净利润16.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6.9亿美元下滑38%。其中,罗思民直接负责的系统部门(包括系统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业务) 营收同比下降14.7%。

他并没有直接回应这是否对他构成了较大压力,但他认为刚刚发布的z15会成为第四季度的重点,Power业务也会持续具有挑战性。除此之外,“存储方面是全球竞争性都极激烈的一个领域,我在第四个季度的一大工作重点就是要让存储领域重获增长。”他说。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云计算部门和商业服务部门均有所增长,云计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4%。首席财务官詹姆斯·卡瓦诺(James Kavanaugh)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指出,他对红帽的贡献感到高兴,后者在本季度带来3.71亿美元收入。

这仅仅是一个节点,但可以预测的是,IBM想要成功转型,其云计算业务无论如何将持续增长,硬件业务如果营收表现欠佳,是否仍然面临收缩的可能性?系统部门要如何在内部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前一个问题上,罗思民认为Power和大型主机仍有极大的差异化价值,这或许意味着系统部门的核心产品仍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而对于系统部门的角色定位,“我的目标、我的角色、我的任务,就是为公有云和私有云等各种环境提供基础设施。”他说,“IBM GBS(Global Business Service)的同事利用开展这些基础架构和堆栈为其他企业实施转型项目,IBM GTS (Global Technology Service)同事的任务就是当我们的客户想要把他们的业务去放到公有云,包括IBM云上的时候,帮助他们实现迁移。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就成为了整合我们各项业务的一条主线,这也将加速我们转型的步伐。”

罗思民认为,企业上云的进程仅完成了20%,“应该说那是第一篇章,因为(这)20%是消费者驱动的和AI相关的,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到了第二篇章的发展就是企业级的向云的迁徙,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部分。我的很多客户也这样跟我讲,永远都会是混合云的一个状态。”

在这样一个对大环境的判断中,他似乎对IBM的转型显得更有信心,并且也承认“对红帽的收购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IBM的转型速度。”

在量子领域的窗口看未来

IBM曾被外界认为在许多新兴业务上反应“慢”了一步,远到PC、操作系统,近到公有云,但对这家企业或许将要转变类似的看法。

在量子计算领域,IBM是同行业起步较早的企业。从2016年开始,IBM就对外提供访问其量子硬件的网络渠道。到2019年1月,IBM在CES上展示了量子计算机Q System One;又于10月展示了一种控制单个原子量子行为的方法,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最近的12月,IBM宣布开发一个量子计算平台,允许用户在互联网上访问和编程其5位量子计算机,据称,这也是第一个允许外部用户通过云使用量子计算机的系统。

罗思民表示,IBM目前正和世界上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合作进行量子计算方面的实验,并在金融、电子等行业有过尝试,例如为金融行业的客户剔除在在贷款组合中的风险。尽管如此,他依旧认为量子计算的大规模商用至少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

不过在罗思民看来,量子计算的商用似乎并不会对IBM的既有业务产生较大影响。“有一点我想强调的,量子计算和传统计算之间的重叠部分是非常少的。”他说,“量子计算大多数解决的将是今日计算无法解决的难题。”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