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要迎来第962波寸头潮流了吗?

谁家的少年剃了寸头,又是谁家的玫瑰因此凋落?

寸头,男明星的月经热搜。

男明星的寸头,就像已婚女明星的怀孕消息,时不时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无论有无作品、有无绯闻,只要不是太糊的咖,只要一剃寸头,就能成热议的八卦中心。

最近,主演了《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胡歌因为清爽的寸头造型上了热搜。陈伟霆仅凭一个剃寸头的vlog,就能连霸几条微博热搜。视频里,他一分钟内单手剃完了寸头,饱满的头型配上浓密的小板寸,路人都忍不住侧目。同样还有陈伟霆的好兄弟李易峰,为戏剃头的易烊千玺,上学剃头的王源,都获得了不同程度路人的好感。寸头好像男明星的神秘buff,修复曾经让大众颇有争议的形象bug,助荷尔蒙瞬间爆表。它表明了流量小生的转型决心,也彰显了油腻男星的去油成效。

陈伟霆现场剃寸头

寸头一直被认为是“阳刚之气”的代表形象,完美契合了几年来主流舆论中男性审美的“去娘论”。当年纪轻轻的爱豆们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出现在屏幕上时,随之而来是不屑和厌弃的眼神。各类首饰仿佛被贴上了女性的专属标签,男性一旦使用,就等同于在宣告自己是异类。寸头成为了“娘化”男艺人们的救星,不管是自愿或被迫,都纷纷表忠心一般开始剃寸头,显示自己对男性气质和男性身份的坚定不移。

成熟、阳刚、勇猛……这些常见的男性品格可能有一部分是由其生物特征而决定的,但更多时候是被社会建构的。在性别研究中,那些符合社会期待的男性典型形象和性格,都被定义为“男性气质”。比如阳刚之气,就是当代社会建构的主流男性气质之一。

集当代男性气质于一身之大成者——美国队长
​​​​​​

在历史上,男性气质的内涵会跟随不同的社会文化改变。古时候儒家推崇士大夫的君子人格,崇尚文武之道、阴阳和谐,那时男性气质中包含一定的女性特征。到了清末民初,与西方交流中处于劣势的情况,让中国男子被世界耻笑为“东亚病夫”,埋下了我国男性形象渴望向西方看齐的种子。

在引领世界审美的西方社会,男性气质也一直在改变。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罗马,男子以成为英雄为荣,保护女性、捍卫国土的英雄是当时古罗马男人的理想形象。到了中世纪,骑士精神风靡欧洲,冷兵器时代过去后,绅士精神又成为了新的主流男性气质。19世纪末20世纪初,底层的“粗野男子气概”成功战胜了中产阶级的绅士精神,称霸西方社会。20世纪好莱坞电影出现后,以马龙·白兰度为首的硬汉男演员们频频在银幕上展示健壮的肌肉,至今都被全世界奉为男性典范男性。

年轻时健壮的马龙·白兰度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男性气质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但相关描述一直没有脱离“力量系”的词汇。比如,“力量”这个词本身会更多地用来描述男性,再如勇气、独立、担当、果决等都是社会对男性的期待。这些往往是凌驾于女性特质之上的,造就了男性性别为“第一性”的优势地位(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性别气质成为建构性别差异的重要元素,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语言。人们会称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人为“女强人”,但从来没有人会描述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为“男强人”,因为事业有成是社会默认的男性属性,“强人”也是社会专门为男性建构的期待,和女性没什么关系。性别差异为构建男性气质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任何否认柔软、情感、和女性相关特征的,都可以被划入男性气质。“柔软——刚毅”就是一个例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男性自小就被教导要成为一个男子汉。从婴儿服不可以穿粉色开始,懵懂无知的新生儿们就在接受着社会为他们定义的性别,毫不知情地遵循着性别规范。与其说他们“是一个男孩子”,不如说他们在“表演如何成为一个男孩子”。当代著名性别研究学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提出了性别表演理论(Gender Performativity),她认为作为个体的“我”只是在扮演或模仿一种性别,性别所展示的特性,并不是内化于个体本身的属性。留长头发的男性多半被调侃“骚气”、“娘炮”,因为短发才是大家熟知的、正确的男性形象。

“手枪只是男孩子的玩具” 图片来源:patriotword.com

从一出生就开始的性别表演,被大部分人误认为“我生来如此”。终生性别社会化的结果,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觉得,男性=力量&强势,女性=柔软&弱势。这或许可以解释,每出现一些形象和性别特质有冲突的人时(比如女性化的爱豆们和性少数群体),人们之所以对其嘲讽和鄙夷,不过是觉得这些人违背了他们所认为的“自然规律”。

从鹿晗到蔡徐坤,男爱豆的阴柔气质一直呈两极分化的评价 图片来源:微博@鹿晗工作室 微博@蔡徐坤

社会教导男性要刚强,那男性真的需要刚强吗?

2018年,澳洲一项关于男性气质的调查研究显示,崇尚“阳刚之气”的男性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一个不安分的定时炸弹。这些男性更容易产生身体上、语言上和网络上的暴力行为,也更容易对陌生女性做出侵犯性的性评价。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做出自杀、酗酒和危险驾驶的行为。这种狠起来自己都打的属性,在性别研究中也有专门的名词——有毒男性气质(Toxic Masculinity),极容易将男性特质异化为具有暴力倾向的侵害行为。

美剧《十三个原因》中,讲述了发生在一所高中的校园暴力事件。转学生女主Hanna和学校篮球队的校草Justin正在暧昧期,然而Justin的男性虚荣心作祟,将Hanna的私密照传给了其他好事的男生看,炫耀自己的猎艳本领。Hanna的照片迅速传遍了整个学校,男生们开始把她看作一个可以性挑逗的工具。Hanna在学校的处境一步步恶化,最终因被同校恶霸男Bryce性侵而自杀。有毒男性气质导致的悲剧不仅在影视剧中,现实生活里更是比比皆是。前一阵上微博热搜的家暴男蒋劲夫和沱沱,都是有毒男性气质的代表。

约会后,Justin正在跟同伴们炫耀Hanna的私密照 图片来源:人人视频

有毒男性气质的形成也与女性息息相关。与蒋劲夫家暴新闻同一时间等上热搜的,还有张翰的“女生多大都是小女孩”的金句。此言一出,大量女性纷纷化身张翰捧哏,扼腕叹息“郑爽错失了一个好男人!”(郑爽:???),并在评论下纷纷艾特自己的男友,要他们好好向张翰学习。殊不知此话背后的大男子主义逻辑,正是将男女不平等的开端。要知道,动手之前,蒋劲夫也是对女友极其宠爱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清醒一点谢谢 图片来源@柚子娱乐

除了张翰,林更新古早的“口红这么便宜?随便买!”的霸道总裁发言也备受女性赞赏。女性一边享受男性的“性别红利”,一边要求男女平等,在渴望自由和贪婪宠爱中迷失了方向。明目张胆的双标,说到底还是对男性气质的追捧。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有毒异化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林总在线给你宠爱”

女性会臣服于有毒男性气质,男性也在无条件顺从有毒男性气质。这限制了男性的自身认知和表达的情绪种类。身体上,瘦弱的男性会被嘲笑为“豆芽菜”,身高低于180会被嘲笑为“残疾”。看似无心的调侃,让许多男性对自己的身体形态自卑。心理上,“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男德真言”一遍遍刻画着男性不屈从、不示弱的坚强和倔强。在有毒男性气质的作祟下,情绪敏感在男性中并不受欢迎,拥有冷漠且强大的人格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男人。

这些苛刻的评价和标准,让男性更加渴望成为社会主导者。可主导者永远是一小部分,期待与现实的落差,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性别角色压力制造的失落感,将一直伴随着他们,直到终老。

2019年6月29日,蔡依林的《玫瑰少年》获台湾金曲奖的“年度歌曲奖”。这首歌纪念了19年前,因举止女性化而被霸凌致死的台湾少年叶永至。年轻的他似乎在用生命质问世人,男性不可以温柔吗?

同理,想要变man,就一定要剃寸头吗?

 

来源:界面歪研社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