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的肥牛为何从重庆奔向全球?

鲁西黄牛,中国四大原产名牛之首,与美国安格斯牛、日本神户和牛,同属于“北纬35度世界黄金肉牛产业带”,是世界上肉质最好的三大黄金肉牛。

文 | 刘金阳

“火锅之都”重庆,一直是红汤麻辣锅天下;毛肚、鸭肠、黄喉,是重庆人烫火锅必烫“老三篇”。但,“外来户”鲁西肥牛却硬是将北方涮食火锅带到了重庆,让牛肉成为了必涮菜。

一个外来的“不麻不辣”的火锅品牌,竟然在麻辣重庆闯出了一片天地,“牛人”李思霖做对了什么?

一个玩笑 转身火锅

李思霖的故乡,在山东西部的郓城,这里不仅是梁山好汉的聚义之地,也是中国名牛之乡。

“小时候,黄牛是农民耕作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当地人哪舍得吃牛肉。”大学毕业后,李思霖与同学杨振刚的家族牛肉产业结缘,并由此结识了中国畜牧专家马广胜。

鲁西黄牛,中国四大原产名牛之首,与美国安格斯牛、日本神户和牛,同属于“北纬35度世界黄金肉牛产业带”,是世界上肉质最好的三大黄金肉牛。

作为中国农业部最早公派德国学习排酸和分割技术的专家,马广胜回国后致力于国产肉牛和排酸牛肉的研究与推广。得益于他的指教,李思霖开始涉足牛肉供应链,并于2002年创立了鲁西肥牛品牌,开始销售高端排酸牛肉。

“那个年代,新闻里时常出现假牛肉、注水肉,我对外面火锅店食材不放心,就用自己加工的牛肉在家里涮火锅。亲朋好友开玩笑,有这么好的资源,干脆你开家火锅店吧,否则我们都不好意思经常来你家蹭饭了。”玩笑归玩笑,李思霖却当真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2005年在郓城开出了第一家鲁西肥牛火锅。

凭着优质的牛肉,第一家鲁西肥牛一开业就受到顾客的欢迎与热捧。之后,李思霖依托牛肉资源的优势,开始以独创的“基地+餐厅”营销模式,大刀阔斧进军餐饮行业。

“依靠生产基地为客户上门定做牛肉新菜品,还利用各地广交的厨师人脉资源,协助餐饮客户提升后厨技术,帮助客户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牛肉产品的畅销,还积累了丰富的餐饮运营经验。”李思霖说。

历经3年时间,他逐渐完成了从牛肉销售到火锅餐饮的华丽转身。

后来,为了更精细化控制肉源品质和稳定供应链,他与鲁西黄牛原产地的农户联合养殖肉牛,成立养牛合作社发展“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并吸引了众多的上游牛肉养殖加工厂联营重组。

如今,鲁西肥牛已组建了牛肉产业基地,包括三个标准化的鲁西黄牛育肥场和养牛合作社、两个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可实现存栏肉牛3万头、年屠宰量可达10万头,逐渐完善了从生态养殖、屠宰加工、生产销售到餐饮连锁的全产业链布局,带动连锁店一万多个社会就业岗位,拉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关联合作企业每年上亿元的税收。

“上游产业链的牛肉,80%直供直营加盟店。强大的供应链,让鲁西肥牛餐厅的肉品毛利比同行业高出5~10个百分点,这也是鲁西肥牛火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李思霖坦言。

进军重庆 找到蓝海

2009年,鲁西肥牛已经在全国发展了近百家门店。“可是,北方的火锅店季节性太强,春夏时节火锅店就进入了淡季。”这样的局如何破?李思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到重庆去开火锅店。

重庆堪称“火锅之都”,主城区平均不到300米就有一家火锅店,在这个火锅业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向来是重庆本土品牌当道,之前即便强大如海底捞、呷哺呷哺都望而却步。

李思霖的直觉反应就是要去重庆和各大火锅高手请教学习,他针对重庆3000万人口做了区域调研和科学分析。“重庆其实很多人不吃辣,老人、孕妇、小孩、外地人,很多不吃辣,就连本地人也不能天天吃辣,清汤火锅有存在的必要和需求。”于是他就主打清淡的番茄、菌菇锅,最后在重庆一个麻辣大红海当中找到了一片清淡小蓝海。

2009年10月,李思霖携鲁西肥牛初进山城。“刚来的时候,我对重庆市场不熟悉,比如早期也开在解放碑八一路美食街,那里人多,但都是外地游客,他们基本都会尝试重庆当地火锅,这就让我交了几百万的选址学费。”

随后,鲁西肥牛更多地选择进驻社区和商场,迎合新趋势和新需求。从2010年龙湖水晶郦城店开始,以平均每月3—5家新店的速度扩展延伸。仅仅两年多时间,李思霖在重庆迅速地开设了50余家分店,其中直营店达16家,被当地主流媒体称为“闯进火锅之都的黑马”,他本人也被评为“重庆餐饮领军人物”。

一股火锅创新之风席卷山城。他的进驻,为重庆火锅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汤鲜、肉嫩、料绝”的好品质好口味,及单人单锅、健康饮食的模式,引领了火锅发展新方向,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众多食客的欢迎。

李思霖凭借优异的经营业绩荣登“首届重庆客商风云榜”明星榜,还在重庆市火锅协会成立十年大型庆典上当选“重庆火锅十大贡献企业”,被中国饭店协会评定为“中国火锅十大品牌”,荣登“中国火锅50强”。

“商场如战场,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敢于反其道而思考,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走时,我会向另一个方向考虑,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探索。”李思霖运用逆向思维,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鲁西肥牛 走向全球

2011年5月,李思霖将鲁西肥牛全国连锁总部从山东搬迁到了重庆,并在重庆的南山建起大型研发、培训及物流基地。

以往,重庆几乎是红汤麻辣火锅的天下,毛肚、鸭肠、黄喉是火锅桌上必不可少的“老三篇”,鲁西肥牛将北方火锅涮食的牛羊肉带到了重庆。相比之下,排酸牛肉富含营养价值,李思霖瞅准了这一点,将鲁西肥牛切入健康养生领域,定位“时尚、健康、休闲”,以牛肉为主材,以养生汤为主题,为吃惯红汤的重庆人创造了一个新的选择。

在李思霖看来,一头牛的肉类产品虽然多达200多种,但是能够涮到火锅里的只占40%,剩下的30%可以用作西餐牛排,最后的30%则适合进入家庭。

李思霖还在产业链上游打造鲁西肥牛的特色优势,“鲁西肥牛有一款产品是可以生吃的牛肉刺身,牛肉是由鲁西肥牛同农科院和山东农业大学一起合作研发的,一头1000斤的牛身上只能产出2-3斤精品牛肉。”

这样的产品核心技术只能在上游的养殖和加工上进行研发,在餐饮后厨是根本无法做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在鲁西肥牛进入重庆后,虽然被大量模仿却从未被超越,在经过市场的一轮轮淘汰后,最终能立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寻找最好的食材,李思霖每年都东奔西跑,深入产地。云南的深山老林、内蒙古的大草原、澳洲的大牧场、越南的深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用放心食品做良心餐饮”,是鲁西肥牛的初心。李思霖说,“餐饮首先是做给自家人吃的饭,自家人敢吃、愿意吃、喜欢吃,才敢拿出来奉献给顾客,因此,我也经常拉上儿子一起为鲁西肥牛代言。”

此外,他也经常告诫团队,“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从一个个食材的原产地,到干净整洁有序的4D厨房,再到餐桌上的一道道精美别致的菜品,鲁西肥牛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在践行着匠心精神。

近两年,李思霖的市场布局逐步走向海外。目前,新加坡店新开业,而美国旧金山、加拿大温哥华、波兰华沙分店等也已经步入正轨。

 

他说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会更多。

2014年,李思霖联合业界同仁发起成立了“中国牛人俱乐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牛羊产业联盟平台,涵盖养殖、加工、销售、国际贸易等领域企业1000余家,推进了中国牛业产销一体化进程。由他发起的中国牛人峰会现已在郑州、上海、北京三地成功举办了三届,第四届1212中国牛人峰会暨2019全球牛羊产业博览会,将于12月12日首次亮相重庆。“我们邀请了来自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目的是打通牛肉进口的信息渠道资源,丰富国人餐桌,平抑牛肉价格。”李思霖表示。

李思霖常被人称为“牛人”,他也常常借此勉励自己。“做牛生意,不能吹牛;做牛生意,就是应该发扬的牛精神”。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