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苟文均:中国反洗钱中心与美国在内的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金融情报交换机制

反洗钱穿透式监测分析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追踪犯罪线索和防控金融风险不可或缺的一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张晓云

11月21日,在由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和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主办的“2019第九届中国反洗钱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主任苟文均表示,大量的案例显示腐败行为是金融风险和金融乱象形成的重要因素。

“尽管金融监管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但是在监管与市场当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视野盲区和监管缺位,我们将致力于从资金的日常交易流动当中,揭示金融交易的风险和趋势,及时准确的提示重大风险隐患,为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提供精准指向,把防范金融风险的关口前移。” 苟文均称。

2004年4月,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原则,在中国人民银行设置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作为行政性的国家金融情报机构FIU。

苟文均表示,十五年来,中国反洗钱中心在监测分析方法、基础设施建设,案件协查和主动分析,犯罪线索挖掘与移送国际金融情报交流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支持实际执法机关打击洗钱和违法犯罪,监测和处置重大风险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重大复杂的案件,在其他手段几乎穷尽的情况下,反洗钱穿透式监测分析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追踪犯罪线索和防控金融风险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苟文均表示,从反洗钱的视角来看,贪污腐败、逃税骗补、走私等经济违法犯罪时有发生,有组织的民族分裂势力,制造暴力活动,非法传销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电信网络诈骗仍很活跃。诈骗是世界性的问题。转移非法资金,洗钱犯罪问题非常突出,严重损害市场生态、金融秩序,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他认为,迫切要求探索建立以金融情报为纽带,以资金监测为手段,以数据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中国反洗钱数据库基本实现了所有金融机构和部分体制内非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数据的报送,但是获取的数据、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远远不足,金融机构的数据报送尚处于起步阶段,监测信息所需要的匹配信息共享还有很大的缺口。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体制内非金融机构的数据报送和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完善对报告机构的数据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反洗钱数据治理,加快构建覆盖完备、结构优化、内容丰富、质量稳定的反洗钱大数据体系。”苟文均表示,“我们在实践当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监测分析方法,但必须跟上不断变化的洗钱和国内犯罪方式。”

在苟文均看来,洗钱和国内犯罪总是披着合法的外衣,在重重迷雾当中进行,其手段、方式和渠道不断的推陈出新,近年来复杂的结构性金融产品、虚拟货币等成为洗钱犯罪的新通道,特别是比特币等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避开银行账户监管,为逃税、洗钱、恐怖融资等逃避追踪提供了便利,这方面有活生生的案例。

他表示,中国反洗钱中心将紧跟货币和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研究复杂条件下洗钱和国内犯罪的新手法、新路径,探索创新监测分析方法工具、类型、模型,穿透日趋复杂的金融活动、金融产品和资金的流动,精准勾勒金融交易链条,完整展现主体关联关系,揭示股权结构和最终控制人。

苟文均还表示,中国反洗钱中心将深度挖掘洗钱和各类犯罪线索,最大化地为国家和人民挽回财产损失,将研究探索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资金流动中异常行为的监测分析,逐步将更多的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纳入监测分析范畴。将探索建立金融机构外币市场、房地产金融、债券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风险的监测框架,深度开展战略分析研判,及时识别各种风险漏洞和威胁,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据了解,面对洗钱和各类犯罪行为的全球化、网络化,目前中国反洗钱中心与包括在美国在内的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金融情报的交换机制,在国际的追讨追赃,打击恐怖融资和跨国犯罪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