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选的6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选的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其中就有海南大学现任校长骆清铭,他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骆清铭的名字将与彭金辉、张偲、林浩然、林鸿宣等人一起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录记录,他们中有人生于海南,有人在海南工作,与海南有着深深的缘分。
界面海南从海南省科技厅了解到,目前海南省共有5位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骆清铭:16岁上大学的海大校长
骆清铭,生物影像学家,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198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89年和1993年分别获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海南大学教授、校长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他在生物结构、功能及多分子事件信息获取方面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创建了具有亚微米体素分辨率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MOST)原理和技术,绘制出亚细胞分辨的小鼠全脑三维神经元联接图谱。建立的全脑介观图谱绘制体系已在脑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为研究神经元类型、神经环路和脑疾病模型等提供了重要手段。提出了一种脑功能多通道近红外光学成像方法,检测到视皮层神经活动的快信号。还提出了一种时间衬比分析方法,将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空间分辨率提高5倍。在光学分子成像领域,观察到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探针存在双光子高阶光漂白效应。构建了多种基于荧光蛋白的分子探针,实现了活细胞中多对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并行成像检测。曾获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工程院院士彭金辉:从大学校长到海南省省委常委
1964年12月出生的彭金辉是一名彝族干部,云南景东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金辉的学术生涯起步于昆明工学院,从该校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完成本科、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后,彭金辉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从1992年1月到2013年9月,彭金辉在昆明理工大学度过了二十多年执教生涯。
2013年9月,彭金辉调任云南民族大学校长,3年后回炉出任昆明理工大学校长。另外,彭金辉还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并于2017年11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金辉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冶金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研究,其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冶金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彭金辉院士现任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教育厅党委书记。
工程院院士张偲:文昌籍海洋生物专家
张偲1963年出生在海南文昌,中学就读文昌中学。1981年从文中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海洋动物专业,而后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在三亚鹿回头中科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开展实验研究10个年头,并于1999年至2007年兼任该实验站站长。他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偲院士主要研究内容为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化学生态学。
工程院院士林浩然:来自文昌的“养鱼院士”
林浩然院士于1934年11月生于海南文昌,父亲长年在外地教书,祖母和母亲在乡务农。林浩然四岁那年和他哥哥分别坐在扁担两头的箩筐里,被担着离开被日军侵占了的家乡文昌,乘帆船漂流到大陆南端的广州湾(现湛江)。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三批博士导师。1997年11月经中国工程院批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浩然1954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在生物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从助教到教授始终处在教学第一线。
林浩然院士主要从事鱼类生理学和鱼类内分泌学研究,对鱼类生殖和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中科院院士林鸿宣:文昌茅草屋走出的水稻分子遗传学家
2009年,年仅49岁的海南文昌籍植物生物学家林鸿宣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林鸿宣是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198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1986年、199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组长。
林鸿宣院士长期从事水稻重要复杂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在水稻产量性状以及抗逆性状的遗传机理与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界面海南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