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主城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重庆“无废城市”怎么试点?

近日,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11月19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召开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了解读。

试点范围:主城9区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卫介绍,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既是重庆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生动实践,也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的重要举措。

此次试点范围为重庆市主城区,包括9个行政区和两江新区、高新区等2个开发区。

试点期限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试点只是一个阶段性任务,“无废城市”建设是个长期工作,因此,《实施方案》将部分任务延伸至2025年或更长时间,同时自2020年起,重庆市主城区以外其他区县(自治县)、经开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最终覆盖全市域。

试点目标:分三个阶段

此次试点目标,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是到2020年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初步构建系统的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基本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是到2025年,建成涵盖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固体废物智慧管理平台,形成高效协同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无废城市”初步建成。

三是到2035年,建成完备的固体废物地方政策法规体系,固体废物管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无废城市”理念深入贯彻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设定指标:45个

《实施方案》结合重庆实际,共设定45个指标,包含19个必选指标、23个可选指标、3个特色指标。

3个特色指标是根据重庆特色,自主设置的分类收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快递包装废物源头/过程减量控制、城镇污水污泥综合利用率这样三个指标,在体现共性的同时,更体现个性。

针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考核合格率、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考核合格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现状值已经达到90%~95%,明显高于国家要求和全国79%平均水平的指标,重庆自加压力,高标准、严要求,将目标值提升至95%~100%,确保体现“上游水平”。

针对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现状值相对落后于全国水平的指标,重庆市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科学合理确定指标提升水平,力争实现“弯道超车”,并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示范。

具体任务:涉及5大方面

《实施方案》明确了重庆“无废城市”建设的5大方面任务和举措。

一是持续强化规划引领。扎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规划,到2020年,主城区公共机构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50%以上镇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新建或改造3处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建成投用第四垃圾焚烧厂、洛碛餐厨垃圾处理厂,推进洛碛二期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此外,还将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规划、建筑垃圾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等现有规划落地,整体推动,协同增效。

二是实施工业绿色生产。立足重庆产业特色,构建汽车、笔电行业“零部件制造—整车(整机)生产—销售—回收—拆解—再生资源利用”循环产业链。加强汽车拆解行业规范管理,推动拆解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报废汽车拆解等行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培育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绿色生产。

三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随着网购、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重庆将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理念,开展“绿色快递邮政城市”试点,持续推进“9571”工程,鼓励引导快递行业使用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减少二次包装,在快递收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实现快递包装减量化和循环利用。此外,还将开展无废机关、无废商场等“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推动城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统筹推进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装修垃圾等“六网”协同发展。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方式,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对正确分类的居民进行积分激励。

四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重庆市强化探索创新,发挥直辖市地方立法权优势,针对各领域固体废物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从总体设计、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智慧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建设任务,系统解决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堵点、难点。并进一步完善川渝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协调机制,牵头与四川、云南、贵州等长江经济带上游省市建立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此外,还将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技术研发,开展技术示范,完善产品标准,培育产业集群。开展钛石膏、磷石膏、电解锰渣、油基钻屑、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固危废利用处置技术、综合利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选择典型区域、典型行业开展技术示范,促进资源化产品市场应用,培育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五是总结凝练试点经验。全面梳理在生活垃圾、城镇污水污泥、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等领域经验做法,总结危险废物“一物一码”和综合收集试点、农业废弃物收集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矿山建设等试点情况,形成重庆特色的先进经验、管理模式,为长江经济带“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好的经验做法。

来源:重庆生态环境局官网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