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荣:发展金融监管科技,应考虑适当提升规划层次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积极发展监管科技,应考虑适当提升规划层次,降低规划实施的跨部门沟通成本和搏杀成本

11月18日,“2019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发表演讲。图片来源:论坛主办方

记者 陈鹏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周一举行的“2019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上表示,积极发展监管科技,应考虑适当提升规划层次,降低规划实施的跨部门沟通成本和搏杀成本,加快监管科技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新技术在金融监管领域应用的适配度和成熟度等测评制度,并加大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投入。

李东荣表示,发展监管科技是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的有力支撑。不同于从机构角度定义的合规科技,监管科技主要是从监管角度出发,以金融监管数据为基础要素,综合的运用各类科技手段有效优化监管流程,持续提升监管效能,从而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来实现金融监管的目标。

李东荣对于监管科技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研究规划。监管科技是一项涉及金融科技和社会公共治理的跨界系统工程,在需求设计、技术应用、成本分担等方面迫切需要凝聚政产学研多方的力量,进一步深化对监管本质和科技规律的认识,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发展中国特色监管科技提供研究支撑。在这个基础上,紧紧围绕金融监管的目标函数,把握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加强监管科技领域基础设施、数据标准、运行模式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适当提升规划层次,降低规划实施的跨部门沟通成本和搏杀成本。

二是积极深化科技应用。针对经济金融风险的新特征、新变化,将科技驱动优势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金融监管的全链条,依法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公共数据融合和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逐步实现监管规则的数字化翻译,数据实时化采集,风险智能化分析,结果可视化呈现等功能。从而为金融监管部门插上科技的翅膀,使其在维护金融安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始终保持耳聪目明,身捷手快,既要拦得了“灰犀牛”,也要拦得住“黑天鹅”。

三是持续完善制度基础。金融科技是金融监管与科技创新的产物,以监管为本,制度为基,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因此应侧重对机构监管、事前监管、分业监管的传统监管模式与时俱进地进行适应性改进,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功能监管、行为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建设,为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应用监管科技奠定制度基础。同时,以增强一致性、安全性和操作性为重点,加快监管科技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新技术在金融监管领域应用的适配度和成熟度等测评制度,提升监管科技自身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四是有效夯实资源支撑。监管科技涉及架构转型、系统改造、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需要较大规模和较为长期的资源投入,因此建议加大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发挥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基金)作用,重点支持监管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重要成果转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等。还可以考虑通过合作、委托、采控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监管科技应用方面的配合支撑作用,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监管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在科技岗位和业务岗位适度流动,完善监管科技人才的考核激励机制。用多种形式盘活外部高端人才资源,为监管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