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区:有何优势?发展路径是什么?

文|凤凰网青岛 李光全目前,胶州市拥有四大“国字号”发展平台和一个省级发展平台,规划总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可为各类要素集聚、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

文 | 凤凰网青岛 李光全

目前,胶州市拥有四大“国字号”发展平台和一个省级发展平台,规划总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可为各类要素集聚、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上合组织已经进入承前启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好青岛的区位、物流、产业优势”。这是继商务部发布的上合示范区方案对区位和物流优势强调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基于此,上合示范区建设的路径与重点将更加清晰。

胶州优势

得天独厚的区位。

胶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北岸,是山东半岛联结海内外的重要交通咽喉,是衔接青、烟、日、潍等半岛重要城市的核心节点和重要枢纽。

辖区内“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发达,5个高速公路口可实现全域半小时接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主城区距青岛港、前湾港均为30分钟车程,境内贯穿8条国省道和青银、青兰、沈海3条高速,特别是随着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铁、济青高速、青连铁路、地铁、城轨等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交通工程的实施,以机场为核心布局的高铁、城轨、地铁、高速综合交通体系正加速构建,4F级胶东国际机场将带动形成1小时通达青岛市全域和山东主要城市的便捷交通网,1.5小时飞抵京沪及韩国仁川等东北亚重要城市的密集飞行圈,胶州市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半岛综合交通枢纽和全省对外开放门户。

通关便畅的物流通道。

目前,胶州已开通“中亚”班列、“中韩快线”、“中蒙班列”、“中欧班列”、“东盟专线”5条国际班列,开通胶州至乌鲁木齐、西安、郑州、洛阳、宁夏西大滩、成都、新疆库尔勒等7条省际固定班列以及1条胶黄小运转海铁联运班列,已形成“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东接日韩亚太”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构建起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联系,成为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面向日韩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截至2017年底累计到发国际班列4600列、61万标箱,日韩两国商品去欧洲中亚从青岛中转比海运直航缩短15天时间,比去南亚东盟缩短7天时间。

坚实雄厚的产业基础。

胶州市是山东半岛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全市工业企业达到8000余家,涵盖31个行业、360个门类,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6家,制定行业标准企业65家、地方标准企业15家、国家标准企业46家,全国细分行业冠军36家,是国内外知名的金属结构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轮胎数字化装备基地、亚洲最大的船用锅炉生产基地,荣获国家电力装备区域品牌试点市。

依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发展新动能。在首届中国县域经济高峰论坛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胶州市综合竞争力、投资潜力分别列全国第十一位、第四位;在全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中,全面小康指数位居全省第三位、全国第十六位。

源远流长的开放基础。

胶州市与“一带一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公元623年唐朝在青岛胶州湾北岸设立板桥镇,开启了我国与东北亚国家海上贸易的大门,“海上丝绸之路”北线从这里起航;到了宋朝,又在此设置了北方唯一具有海关职能的“市舶司”,随后板桥镇发展成为与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并列的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海关重镇。1987年在青岛地区率先撤县建市,是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胶州市共有外资企业545家、外贸企业1920家,2017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12亿元,被誉为长江以北对外开放第一县市。截至目前,胶州市拥有四大“国字号”发展平台和一个省级发展平台,分别是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级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和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总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可为各类要素集聚、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四通”助力创新发展

设施联通,以胶州湾国家级示范物流园为核心,打造高效互联大平台。

胶州具备海陆空铁的综合区位和交通优势,基本形成“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东接日韩亚太”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成为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面向日韩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要以海陆空铁高效联动、无缝衔接为目标,推动青岛港、青岛多式联运中心、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实现信息联通、设施共享、监管联动。要着力提升海铁联运规模,促进青岛港在上合示范区形成业务不断开放的“无水港”,吸引更多物流企业进驻,增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和日韩地区建立物流合作关系,提升海铁联运来联通日韩上合国家的能力和规模。

扩大青岛多式联运中心过境运输能力,完善通关协调机制,提升现有国际班列的开通密度和运行效益,加快推进双向班列的制度化开行,力争在上合示范区打造国家陆路开放口岸。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则力争围绕国际客货打通空中走廊,为后续空铁联运优势的形成打好基础。

贸易畅通,以欧亚经贸产业园为核心,探索高效便利新机制。

贸易畅通是推进国际经贸合作的核心内涵。中央在给山东自贸区批复时明确提出了山东要干好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等重要特色使命。

山东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创新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以尽快提升山东贸易规模和贸易质量是山东贸易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应有内涵。作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和以经贸合作为特色使命的上合示范区而言,更应该将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置于贸易畅通的关键位置。

上合示范区要以构建跨境贸易大通道为使命,探索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建设涵盖青岛乃至全省的工程设计、劳务中介、科技研发等特色项目、高度专业的服务贸易集聚区,着力建设提供含交易、物流、支付等一揽子在线服务的洲级综合性跨境贸易平台。同时以贸易论坛加展馆展区博览会的形式吸引上合组织成员国优质产业资源及商品资源,汇聚上合国家各地贸易商、采购商积极参展参会,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永不落幕的贸易博览会。

民心相通,打造以悠久的“三里河文化”为依托的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

文化交流是增强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认同的重要方式,也有利于更好弘扬上合精神,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夯实上合组织国家间合作交流的民意基础。胶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4500年前即孕育了与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并称的“三里河文化”;唐宋时期为江北唯一通商口岸和全国五大商埠、四大榷场之一,中外各种文化在这里激荡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海洋商贸文化。要着力发掘和放大“三里河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推进多元文化交流。适时组建三里河经济文化研究院,持续开展相关文化经济研究,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新地标。

同时积极推动上合组织国家的文化产业在示范区集聚,合作举办上合组织国家艺术节等主题文化交流活动,探索将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流的动性交流转变成为以胶州示范区为核心的网络化人文交流网络。上合示范区的交流设计中,要着力推广中国风范、齐鲁文化、青岛元素和胶州符号,使示范区成为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门户。

产业互通,以特色竞争开放为重点,探索产创合作新模式。

推进经贸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和示范是上合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所在。要着力探索以双向投资国际产能合作为主导方向,既支持位于胶州开放区的核心区加快创新发展,也支持推动境内企业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商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以双向开放、双向投资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双向互动发展。

探索建立健全政策沟通长效机制,以上合组织国家贸易便利化青岛论坛为依托,以友城合作和产业园(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广泛的合作备忘录、合作规划和措施为支撑,打造高效便利的合作服务新机制。

积极争取与国家丝路基金、亚投行、国家开放银行等机构合作,共同发起上合组织贸易合作基金。积极鼓励更多商业银行创新方式方法,在上合示范区建立上合支行。争取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来青开展合作,打造服务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涉外金融服务集聚区。

来源:凤凰网青岛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