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修旧如旧”的《海上钢琴师》,值得交怀旧税吗?

老片新映为何在中国内地屡试不爽?电影修复到底有多吸金?

文|文化产业新闻

11月15日,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在中国大荧幕首映,作为豆瓣电影Top250中首部上映的文艺片,电影预告片连同国内纪念版海报设计师被送上热搜,“自来水“们纷纷宣发,资本再一次成功收割情怀。

截至发稿前,《海上钢琴师》已收获5109.2万票房,实时票房排行第一。老片新映为何在中国内地屡试不爽?电影修复到底有多吸金?文化产业新闻(Cultural Industry News)带你一探究竟。

来源:中国票房网

小国别文艺片引进断层,那些年我们错过的“首映”

以《复仇者联盟4》在中国首映为例,中国电影市场崛起,中国观众“吃剩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为何老片重映在内地还那么有市场?因为那些年我们错过了太多好电影。

来源:智研咨询,我国平均票价和人均观影次数均有较大提升潜力

从1994年我国引入第一部进口片至今已经过了整整25 年,虽然引进片数量配额从每年10部放宽到64部(其中普通分账片20部,3D和IMAX电影的特种分账片14),但是二十年间引进大片从《亡命天涯》到高票房代表《复仇者联盟》,打打杀杀好莱坞动作片一手遮天。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曾公开指出:“整体上看,引进大片的片种比例失调,文化视野狭窄,品位不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

来源:智研咨询,2019定档进口片仍主打好莱坞大片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日益发展成熟,观众口味更加多样,像《摔跤吧!爸爸》《何以为家》等小国别电影才陆续在中国首映,并取得票房上的成功。而国外文艺电影的空白始终没有填补,《海上钢琴师》此类文艺老片新映,不管是二刷还是三刷,在影院沉浸式体验是第一次。

老片重映花样多,电影修复多吸金

今年在中国重映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以4.87亿元票房收官,宫崎骏躺着挣了一个《你的名字。》,让很多人看到了电影重映市场的生意经。

但老片重映也不是空手套白狼的买卖,大多数老片重映通常会通过画质修复(如《海上钢琴师》《红高粱》)、3D转制(如《泰坦尼克号》《狮子王》)或推出“导演剪辑版”(如《踏血寻梅》)、“加长版”(如《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手段,为观众创造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优质重映片的制作成本并不低,有时甚至比拍摄新片的投入还高,比如《泰坦尼克号3D》,尽管影片内容与首映时基本一致,但在画质修复和3D转制上的花费达到了1800万美元。重映的真狮版《狮子王》,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从CG到VR,为电影制作技术带来新的变革。

与之相比4K(4K电影是指分辨率为4096×2160的电影)修复技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据文化产业新闻(Cultural Industry News)了解,老片修复主要包括物理清洗、“胶转数”采集、数字修复三个环节。修复一部90分钟标准长度的4K影片一般需要上百万人民币,时间成本则取决于胶片拍摄年代、胶片保存质量、工作时间长短和修复精度高低,大约在半年到一年半之间。

时隔20多年,修复团队历时120天将画面修复到2K画质,获近1.9亿票房

而“4K”修复的用意不在于把老电影改造成全新的大片。修复的最终目的是“整旧如旧”,让老胶片上被损耗的影像和声音,借助数字技术,尽可能地恢复到最初被“捕捉”时的模样。

《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仍保留老胶片质感

国内重映电影太尴尬,内容难为情怀保鲜

《龙猫》在华公映时还打着“上映三十周年”的旗号,《千与千寻》进入中国商业院线已经不需要什么噱头,而《海上钢琴师》在国内院线的上映标志着其他类型“老片新映”的可能性。

与引进重映相比,国内重映的影片在票房上不占优势,票房最佳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仅有不到1.9亿,与国外重映电影相比,处于“赶不上好莱坞的技术,拼不过宫崎骏的情怀”的尴尬境地。

近年“老片新映”不完全统计

另外,豆瓣电影排行前50的国产老电影除了《大话西游》系列,《霸王别姬》《活着》《鬼子来了》三部有望冲击高票房的老电影在过审方面遥遥无期。

结语

钢琴师没有下船,重映电影市场的资本悄然上船。目前来看,激增的电影修复市场需求面临着人才的断层,但只要这个行业本身有市场需求和可观的收益,人才短板还是会逐渐得到弥补。

资料来源:上海青年报、北京商报、影视毒舌、中国电影报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